《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唐铺 2024-08-10 23:29:25

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 不过是人类发明的概念,也只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刺刀确实可以做很多事,但想安心地依靠它可是不太容易。 还得再想象出更强大的才行。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从头学习如何在外部数据处理系统的协助下思考。他们的思考过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在他们的脑子里,而是在计算机里或是教室黑板上。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的能力也需要培养和发展。 恶性循环:某个偶然历史事件,成了僵化的社会制度常规。 一项黄金法则就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反映的多半只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现实。 在采集社会里,握有政治主导权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交技巧最为杰出,而不是身上肌肉最为发达。 体力好的反而干的是下层的活。 举例来说,如果想深入了解那些在清真寺里祈祷的虔诚穆斯林,该做的不是去研究那些所有穆斯林都同意的教条,反而该是看看在穆斯林文化里有什么难解的矛盾,有哪些规定根本是自打嘴巴。就是在那些穆斯林自己都会感到左右为难的情境下,才能真正得到了解。 某些社会的解决方式,就是建立起集中的以物易物系统,分别从各个专业的农夫和制造商那里取得产品,再统一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金钱就成了共通的交易媒介。 人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集体的想象。 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现成的答案。在贸易连接两个区域的时候,只要是能够运送的货品,就会受到供需力量的影响,让价格达到平衡。 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1.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 就可能伤害当地传统、亲密关系和人的价值,让冷酷无情的供需法则取而代之。 如果一个帝国连一场战役都输不起,又怎么称得上是帝国? 知道历史就是无法简单分成好人和坏人两种。当然,除非我们愿意承认,自己常常就是跟着走坏人的路。 农业革命最初的宗教意义,就是让动植物从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变成了人类的所有物。 释迦牟尼制定一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心灵感受事物的本质而排除种种欲求。通过训练,心灵专注在“我现在是什么感受?”,而不是问:“为什么是我?”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并非不可能。 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但在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任何人想要了解炮弹或行星是如何运动的,又会落向何方,只要测量一下物体的质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这些数据填入牛顿的方程式,答案简直就像魔术一样跃于眼前。 (1)社会性的贫穷,指的是某些人掌握了机会,却不愿意释出给他人;(2)生物性的贫穷,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和住所,而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或许社会性的贫穷永远都会存在、无法根除,但在全球许多国家中,生物性的贫穷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现在我们还无法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然而我们正在努力。现在所有最优秀的人才可不是浪费时间为死亡赋予意义, 没有抗生素,也没有有效的杀菌方法, 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 就必须回答像是“什么更重要”和“怎样才算花得适当”这种问题。 科学能够解释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就定义来说,科学不会假装自己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只有宗教和意识形态会声称自己知道这些答案。 这个问题没有出于科学的答案,只有出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答案。 他最好还是改写一下研究计划,以迎合那些心态。 科学并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也无法决定如何使用其发现。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车子的油箱该说是半满还是半空一样,其实两者皆是。 就算是今天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很可能即将回归霸主地位,基础仍然是欧洲的生产和金融模式。 看起来这两种建法也就没什么差别。但等到一过了某个门槛,木材和泥砖盖的高楼就再也无力支撑,于是颓然倾塌,而钢筋和混凝土却还是能屹立不摇,继续向上伸展到人类目光的极限。 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思考方式还没有什么明显优点,但欧洲人就已经习惯顺着这两个理路来思考。所以,等到科技发展成熟,就像是个取之不尽的大矿藏,而欧洲人开采这处矿藏的能力也远胜其他。 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就是承认无知,都会说“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而且,他们都希望这样取得的新知识能够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人。 就好像是说在1969年阿波罗11号要前往月球的途中,居然撞到了另一个从来没人看到的月亮。 这就像是一份邀请,请读者亲身起航、一探究竟。 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但他和手下占了一项显著的优势。阿兹特克人面对这些长相奇怪、气味熏人的外来者,毫无过去经验得以参考;但西班牙人早就知道地球上有各种未知的人类疆域,而且讲到入侵他人国土、应付未知情况,他们也算是行家中的行家。现代欧洲的征服者心态正如同当时的科学家,对于未知充满兴奋。 科学和帝国之间的连接还不仅如此而已。两者不只动机相同,连做法也十分类似。 随便把他们的罪行列出来,就足以编成一部百科全书了。你觉得这些帝国其实为属民提供了新的医药、更佳的经济环境、更多的安全吗? 科学家为帝国提供了各种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要是没有他们, 而且许多发现、收集、建筑和学术也都多亏了有陆海军及帝国统治者的慷慨协助。 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 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块大饼,切法各有不同,但总之就只有一个饼,不可能变得更大。 毕竟,没人喜欢缴税,但人人都乐于投资。 探险家就开始找上股份有限公司。这么一来,不再需要有某个投资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押在某一条船上,而是由公司从许多投资人手中集资投资,每个人只需要负担自己资金的那一小块风险。这样一来,风险减少,但可能的利润无上限。只要挑对了船,就算只有一点投资,你也可能变成百万富翁。 资本主义也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则是出于冷漠和贪婪。 就会有资金投入科学研究,解决这项问题。这种做法屡屡奏效,有时候让人更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有时候找出了全新的能源和材料。 当时想要转换能量,只能靠一种东西:人类或动物自己的身体。 虽然业界让它们存活、吃得饱、维持基本健康,但却对它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毫不关心(除非直接影响到了生产)。 这套理论已经成功了。我们都成了乖巧的消费者,买了无数种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产品, 制造商设计产品的时候,刻意让它在一段短时间后就被淘汰;而且就算旧型号明明就足以满足各种需求,厂商还是会不断推出新型号,我们如果不跟进,就仿佛显得落伍。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 一方面,如果大家吃得太少,就会导致经济萎缩,这可不妙;另一方面,大家吃多了之后,就得购买减肥产品,再次促进经济成长。 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想要进入这种新伦理所承诺的天堂,条件就是有钱人应该继续贪婪下去,把时间投入赚更多的钱,至于一般大众则是要尽情满足自己的欲望和热情,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王国和帝国就像是收着保护费的黑道集团。国王就是黑道大哥,收了保护费就得罩着自己的人民,不受附近其他黑道集团或当地小混混骚扰。除此之外,其实也没什么功用。 你不用再依赖家庭或社群了。我们,也就是国家和市场,让我们来照顾你吧。我们会给你食物、住房、教育、保健、福利和就业机会。我们也会给你退休金、保险和保障。” 举例来说,就算我用的原料是放了两年的面粉、放了两年的油、放了两年的糖,做出来的也不会是放了两年的蛋糕。 上述数据也能看出地方犯罪远比国际战争更为致命。 历史还没告诉我们该挑哪边,而只要发生某些巧合,往哪边走都不算意外。 如果后来的人并没有比较快乐,我们又为什么要发展农业、城市、文字、钱币、帝国、科学和工业呢? 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 看到现代研究用了这么多数字和图表,最后得出和古人相同的结论,其实感觉还是不错。 原因就在于,他们比较的对象不是古代的法老王,而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 快乐是在脑子里决定的,而大脑根本不管土屋或豪宅、猪圈 它完全不知道豪宅要比土屋舒适太多,它只知道现在的血清素浓度是X。所以,这位企业家快乐的程度,并不会比那位足以当他高高高高高祖父的农夫来得高。 快乐的关键就在于生化系统,因此我们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处理政治和社会改革、叛乱和意识形态,而是开始全力研究唯一能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方法:操纵人类的生化机制。如果我们投入几十亿美元来了解我们的脑部化学 百忧解(Prozac)之所以让人不再沮丧,靠的就不是对任何体制的改革,而只是提高血清素的浓度。 想要有长期的快乐,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插图] 一般人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 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 他们的情感和欲望完全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或者是有某种已经超乎我们想象的意识运作方式。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还对这个问题视若等闲,可能就是真的还没想通。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