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击败两大元帅联手,毛主席命令朱老总:去晋察冀会会他!

历史在现 2024-10-16 11:55:13

毛主席对朱老总说:“你去与傅作义切磋一番,探明他的真实实力。”意在以行动验证他的能力。

1946年底,毛主席获傅作义挑衅电文,其言晋察冀非国军所困,实乃聂荣臻、贺龙红军主力受创,自诩长征英豪亦难逃败局。问谁能守此土?

毛主席在接到这封信后,不仅没有动怒,反而露出了笑容。他派遣了年过六旬的朱德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尽管朱老总已经退居幕后多年,但他凭借着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仅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便成功地扭转了华北战局,打得傅作义节节败退,最终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立场,选择了起义的道路。

朱老总究竟施展何种神机妙算,力挽狂澜,使华北战局乾坤大挪移?    

【一、大同集宁之失利】

在1946年6月,国共内战进入了第二阶段。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我军成功地从日本手中解放了晋察冀区,该区域横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地理位置重要且拥有丰富的铁铜矿产资源,堪称一块宝地。然而,这也引起了蒋介石对此地的觊觎之情。    

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与贺龙,尽管严阵以待,却遭遇了国民党军的顽强对手——傅作义集团。这支由傅作义领导的杂牌军,出人意料地展现出比装备精良的正规国军更强大的抵抗力。

傅作义,晋绥军中的佼佼者,阎锡山麾下锋利之剑,北伐征程中,他勇夺兖州、曲阜,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在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将军率领精锐部队,参与了平型关、忻口、太原等重大战役,于河套地区更以压倒性优势重创日军,取得五原大捷。尽管他有如此辉煌的战绩与深厚的民望,但终究未能摆脱蒋介石的操控与牵制。

1946年8月,蒋介石为稳固对傅作义的掌控,不惜将阎锡山的大同拱手相让,以此作为巩固关系的筹码,展现了其政治手腕的决绝与深谋远虑。    

老蒋善驭人心,傅作义欣然响应。为速夺失地,傅作义率三万精兵于9月5日启程大同,兵分三路,尤以“铁骑”35军奇袭卓资山,展现其军事才略。

聂荣臻的误判,令傅作义部队行军速度超乎预期,致使卓资山独立第一旅孤立无援,仅八小时便遭其突破防线。    

聂荣臻与贺龙因卓资山失守而陷入困境,抉择间,南下大同救援或静待良机歼敌35军成难题。此时,傅作义悄然以四百道奇卡车奇袭集宁,局势骤变。

9月10日,傅作义率大军猛攻集宁,我军英勇抵抗,毙敌万余,然13日集宁终陷。傅氏随即联通集宁、卓资山、凉城三地兵力,疾驰增援大同。    

大同地区在傅作义看来,犹如探囊取物。事实确实如此,面对装备精良的傅军,我军并无明显优势可言,最终导致大同战役失利。随着集宁和大同相继落入傅作义之手,蒋介石毫不犹豫地进一步扩大其版图,将张家口也交由傅作义管辖。

张家口危在旦夕,傅作义志在必夺,他满面春风地在《奋斗日报》上致函毛泽东,公开表达其必胜信念。    

"包围晋察冀,令聂荣臻与贺龙麾下,曾夸耀征服长征之雄师溃散者,非蒋氏国军,实乃尔等自身。张家口尚能固守否?何不成人之美,赠予我军,以结良缘?"

【二、朱老总出山】    

毛泽东笑纳挑衅电文,调侃道:“傅作义笑我们长征似儿戏,朱老总,何妨共赏此奇文,让傅将军醒悟于现实之岸?”

10月11日夜,傅作义与阎锡山联军突袭张家口。我军因前战损耗,聂荣臻毅然决定撤退,鼓舞士气:“青山常在,柴火不缺,张家口终归我们!”

1947年4月,61岁高龄的朱德,应毛主席之托,自陕北前往晋察冀指挥部。虽已淡出前线多年,体力不复当年,与彭德怀、粟裕等战将的飒爽英姿难并论,然其非凡的军事智慧,仍令众将望尘莫及。    

朱德未斥晋察冀指挥失职,反赞其坚守英勇:“虽胜仗频传,却未连贯成收复之势。”他精准剖析,指出指挥不足与军区症结。

歼灭战精髓在于三要诀:突袭敌阵,以微损重创敌有生力量;善用地形,以优势控场,主导战局走向。    

朱德,毛主席尊称“老总”,他敏锐洞察歼灭战精髓:“荣臻,战术需变,运动歼敌为上策。部队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每个战士如臂使指,灵动应战,共创敏捷制胜之道。”

朱德随后召集干部会议,他阐述了歼灭敌军的四大核心战略:首要是积极出击,灵活集中优势兵力,精准打击敌方要害。    

二为思想施压,战场喊话动摇敌心;三借地形游击,灵活应战;四则速战速决,奇袭包围,多向切入,令敌措手不及,此乃歼灭精髓。

   

朱德亲自操刀军事指挥,从战略部署到部队整合,无不亲力亲为。仅三月间,他便重塑晋察冀军,使之成为擅长歼灭战与大团战的高效正规军。

朱德元帅,名列十大之首,其军事智慧超凡,更兼高瞻远瞩,全局尽在掌握之中,无人能及。

1947年盛夏,朱德运筹帷幄,晋察冀军骁勇善战,接连发起青沧、清风店及石家庄三役,傅作义军势溃散,仓皇退守天津,战局由此大转。    

【三、英雄不问出处】

朱德初未入中共,先投滇军麾下。奇闻朱德与川军将领刘伯承,昔日为疆土争锋,战况激烈。滇军终被逐四川外,此段开国元帅战场交锋史,独二将享有,非同凡响。    

1921年,35岁的朱德身为靖国军少将旅长,目睹军阀纷争与内部腐朽,深感前途黯淡。他毅然脱下战袍,踏上归途,誓寻引领新中国走向光明的道路。

1923年,刘湘试图以权位诱朱德再投其麾下,然36岁的朱德心志坚定,毅然赴德研习马克思主义。在异国学府,他与周恩来结缘,共赴革命理想。    

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在井冈山与毛主席秋收起义军汇合。他身为领袖,却与士兵同甘共苦,肩扛扁担下山运粮,从不摆架子,常以“伙夫头”自谦。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8岁的朱德踏上长征征途。三大红军主力汇聚后,朱德以低调姿态,默默履行总司令职责,引领前行。    

1937年,陕北红军摇身一变为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与彭德怀携手共掌总部,开启新篇章。

1937年抗战烽火起,朱德威望与日俱增,与阎锡山、卫立煌等携手。他召开115师誓师大会,激发将士斗志,随后平型关首战告捷,开启胜利之门。    

1940年,朱德指挥八路军顽强抗战,成功击退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发起的反共攻势,短短两个月便给予了蒋介石沉重的打击。同年7月,朱德与彭德怀、左权会合,共同策划“百团大战”,同时提出军垦屯田政策以解决经济困难地区的问题。次年,朱德亲自勘察南泥湾,鼓舞军民积极开展生产活动。

延安七大后,朱德将军卸下战袍,转任书记之职,虽不亲临火线,仍稳居五大核心之列,其影响力不减当年。    

【结语】

解放战争启于1946,六旬朱德转战陕北,次年肩挑重任赴晋察冀,力挽华北战局于既倒。

朱德元帅虽被少数质疑军事指挥,实则误解。他身为元帅之首,非以非凡战术取胜,而在于卓越地将才领导力。    

粟裕盛赞朱老总,言其亲自传授战术,我们心服口服。朱德元帅,非但资历深厚,更是百万雄师之灵魂,军中不可或缺的领航者。

3 阅读:738
评论列表
  • 2024-10-20 13:52

    朱老总不愧为十元帅之首,四大伟人之一,

  • 2024-10-21 21:35

    栗裕曾说,很多战术都是从朱老总那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