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将军被命令去打一场必输的战役,他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方先觉就是这样。
他在衡阳保卫战中的表现,能很好地回答你这个问题。
衡阳保卫战,国军 1.7 万人 VS 日军 10 万余人,在这种情况下,方先觉带领手下的士兵,死守了 47 天。
没有援兵,没有炮弹,没有药品。
这是抗战史上少有的孤城保卫战,并因其惨烈和悲壮程度,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这场战役虽说历史书上着墨不多,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值得我们回顾。
衡阳保卫战是「豫湘桂会战」中的一场战役。
在一泻千里的大环境下,这场战役竟然成了一个难得的亮点。
这场战役的特别之处在于:
国军 1.7 万人 VS 日军 10 万余人,抗日战争中极少以少对多重创敌军的战例。
战损比达到 1:5,在抗日史上更是罕见。注意,中国军队是 1。
这是一场被日本人记载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
对国内来说争议很大的一场战役,争议点是方先觉到底该不该在最后投降。
抗战后期国府的那帮人在忙啥?
抗战打到 1944 年,按说基本也到了尾声,因为第二年鬼子就投降了。
这并不是因为事后知道 1945 年日本投降,而是在当时的普遍认知就是,日本鬼子蹦跶不了几天了。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乐观?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美国自从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就由一个日本的军火供应商变身为日本的头号对手,亲自下场了。
珍珠港被偷袭后的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
接着在 1942 年 1 月,反法西斯同盟,也就是同盟国成立。这基本上宣告了日本的死刑。
蒋委员长在 1943 年跟罗斯福、丘吉尔一起参加了开罗会议,作为中国战区的抗日领袖,跟三巨头平起平坐,风头一时无两。
带头大哥罗斯福在会议上安排了一下任务,苏联负责收拾德国和东欧战场,美英负责西欧和太平洋战场,包括收复东南亚和轰炸日本本土,中国呢就负责把中国大陆的日军消灭掉,如果发挥超常再有余力的话,就参与一下东南亚的战斗。
罗斯福这么想也没错。
当时日军已经从中国战场抽调走了相当一部分甲类师团,中国战场的兵力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是新入伍的新兵蛋子,战斗力自然和甲类师团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美国援助的美式装备,那你国民党军队消灭日军还有啥问题吗?
老蒋表示没问题啊,但是我有个条件,打完鬼子我要中国的版图回到甲午战争前的状态。
罗斯福说你只要把日本干趴下,要啥有啥。
然而不久之后,蒋介石就狠狠地打了罗斯福的脸。
1944 年,在盟国的反攻高歌猛进之时,中国战区蒋委员长带领的国军一泻千里、溃不成军。
这直接把罗斯福和丘吉尔气疯了,对蒋介石和中国军队的战斗力那不是一般的鄙视。
这不仅仅影响到美国援助的问题,更影响到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那问题来了。
国军在抗战开始时不是打得相当悲壮惨烈吗?为啥现在战斗力这么拉胯?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战争开始,有一部分兵力就从中国调到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在中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继续往前打了,正面战场基本消停,这就是咱们一直说的「抗日相持阶段」。
于是中国进入了魔幻的相对平静状态。
日军占领了铁路两边的大城市,方便调兵互相呼应。
离铁路远点的城市是真打不动了,主要是国军占着,而沦陷区农村的广大天地,则是八路军在活跃着。
既然相安无事,不用打仗,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以至于有的防区两边的士兵没事还递个烟聊聊天啥的,甚至还做上了买卖。
这时候,国民党的老毛病又犯了。
如果说抗战刚开始那两年,国军将领包括士兵确实是同仇敌忾、悍不畏死,打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役。
那么随着战事进入平静,很多人的精气神就下来了。
特别是美国下场之后,谁都知道日本完蛋是早晚的事,这时候又都开始惜命了,觉得现在再战死就不划算了。
闲着没事干啥?
内耗、腐败、横征暴敛、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国府很多人的常规操作嘛,又捡起来轻车熟路。
比如说第一战区的汤恩伯。
抗战刚开始也打过几次硬仗,后来一直驻防在河南一带,从 1941 年以后基本上就没打过什么大仗。
那他忙活啥?就忙活两个事了。
一个是敛财。
在河南横征暴敛,大肆扩充实力,甚至还跟日本人做起了买卖。
挣了钱之后就大手笔地向国府高层行贿,高层那一帮子都知道汤恩伯在河南干的不是人事,但吃人嘴短,反而还一路高升了。
不过惨了河南人民,所以汤恩伯就被河南人民尊称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
另一个就是反共。
时不时制造摩擦国共摩擦,精力不是用在防备日军身上,而是用在八路军和新四军身上了。
其实当时跟日本人做买卖实际上成了国军的日常操作,甚至高层也参与进来了。
孙科的小老婆就跟日本人做买卖挣了不少钱,甚至物资被宪兵查封后孙科还出面给要回来,后来这事被报社给曝出来了。
像何应钦、刘峙、汤恩伯这帮子人的家属都在干这事。
上行下效,高层都这熊样,可想而知国军下层已经腐烂成了什么程度。
到了 1943 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开始反转。
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开始转入守势,欧洲战场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导致意大利法西斯倒台,而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海军基本上被美国打残了。
到这时候,是个人都知道,日本蹦跶不了几天了。
这时候蒋介石的策略就是「固守待援」,等着苏美搞定欧洲战场,然后抽出身来收拾日本。
蒋委员长都这样想,国军高层那些人更不用说,谁也不想死在胜利的前夜。
此时的他们,忙的不是备战防范日本人,而是开始忙着开始战后的政治布局。
毕竟,打完仗还是要过日子的。
只是他们没想到,无路可退的日本人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豫湘桂战役国军一泻千里
日本虽说靠着偷袭在珍珠港大获全胜,但不管是从国力还是军力来说,日本跟美国就不是一个等级。
美国一转身就在中途岛把日本海军差点给团灭了。
从这时候起,日本在太平洋就失去了制海权。
日本运输船根本就不敢露头,一露头就跟打地鼠一样,出来一艘打一艘。
制海权的丧失给日本造成了两个大问题。
一个是东南亚的石油橡胶运不出来,那就支持不了战争的继续进行。
另一个是给养运不进东南亚,驻守东南亚的 50 万日军不困死也得饿死。
无计可施之下,日本大本营又想出一个昏招,海上既然打不过美国,那就捡个软柿子捏,去中国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直接通到越南,南洋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然后就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咱们历史上叫做「豫湘桂会战」。
这次会战是日本战争史上最痛苦的战争动员。
多年的战争,导致日本国内早已经是惨不忍睹,老百姓的日子比中国也好不了哪里去。
国内青壮年能上战场的基本早就被征兵了,这次又硬着头皮在国内征召了十几万人,这一下日本国内男丁除了十六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中间基本就没啥人了。
为了准备这次战役,把压箱底的存货都拿了出来。
油料、武器弹药、汽车、舰艇、医疗物资、粮食,甚至慰安妇都全部出动。
国内动员加上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总共准备了 50 万的兵力。
这次的动员规模超过了当年的「日俄战争」,堪称史上空前。
其实想想也是,按照目前的局势,海上的制海权失去了,东南亚被「关门打狗」,如果没有别的办法,等着美国和苏联抽出身了,完蛋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既然已经赌到这个程度了,还差最后这一梭哈吗?
豫湘桂会战,日本的战略目标有两个。
第一个是进攻河南、湖南、广西,打通整个大陆交通线。
第二个是摧毁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基地。
美国参战之后,陈纳德的飞虎队就变成了正规军,实力大增,还时不时从中国机场起飞去轰炸日本本土,这对日本来说是致命的危险。
就跟天天有人在你头上举着一把菜刀,说不定啥时候就砍你一刀,你说难受不难受?
所以消灭这个威胁,对日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
那面对日本人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动员,国军应该也严阵以待准备应战了吧?
想多了。
大家该忙啥忙啥,就是没正儿八经准备抗击日军。
在日本积极备战豫湘桂战役的时候,国军不是不知道,毕竟各战区的参谋也不是吃干饭的。
然而当情报一级一级汇报上去,却没有得到最高司令长官的重视。
这些大佬们天天忙得要死,电话电报不断,有人的找人,没人的托人再找人,抓紧一切时间往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势力。
结果就是,国军一触即溃,一泻千里。
在河南,汤恩伯领着 30 万兵力对阵冈村宁次的 15 万日军,37 天连丢 38 城,典型的一触即溃,简直就是在比赛谁跑得快。
在湖南,薛岳已经在长沙守了 6 年,依靠「天炉战术」打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被全国上下奉为「军神」。
那这次即使不重现辉煌,怎么着也得扛上个月儿八载的吧?
毕竟河南打成什么样大家已经看见了,而且蒋鼎文和汤恩伯在战后都被撤了职,你薛岳不得提前准备好好打这一仗?
结果是啥?满打满算就顶了两天。
在外围阵地失守后,1944 年 6 月 16 日日军开始围攻长沙,6 月 18 日长沙陷落。
薛岳守了六年都没丢的长沙城,两天就沦陷了。
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同盟国都在节节胜利之时,国军打出的这个成绩让全世界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无言以对、面面相觑。
日军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从北到南沿着铁路打一遍
长沙陷落之后,日军兵峰直指衡阳。
第 11 军司令官横山勇想的很轻松,长沙有主力第四军防守,只用了两天攻陷,那衡阳守军是在常德被打残了的第十军,也就是一天就搞定的事。
只是日本人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真正的硬茬子。
衡阳!第十军!
守卫衡阳城的是号称「泰山军」的方先觉第十军。
先聊聊方先觉和第十军。
方先觉在参军之前是上海法政大学的高材生,后来弃笔投戎,没想到成为了国军中的一员虎将。
黄埔三期毕业生里面,有名气的并不多。他是第二个升到军长的,第一个升军长的是王耀武,另一个比较知名的则是牺牲在缅北野人山的戴安澜。
然而和王耀武、戴安澜不太一样的是,方先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太强。
一个是因为在衡阳之前他也没打过什么太出名的仗,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他在衡阳会战中虽死守孤城,但却最后投敌的表现,让历史不太好定位。
不过,方先觉的军事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猛将。
毕竟黄埔各期学生,是越往后越不好混,一个萝卜一个坑嘛,职务都让一二期的给占下了。
作为一个三期学员,方先觉能从一个排长升到军长,完全就是拼出来的。
在抗战中,方先觉先是升任为预 10 师师长,后来预 10 师编入第十军序列,方先觉升到军长后,对预 10 师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在常德保卫战中,方先觉的第十军和其他出工不出力的部队不一样,拼了命的救援,加上薛岳的瞎指挥,导致预 10 师被横山勇的第十一军全歼,师长孙明瑾阵亡。对此,方先觉和第十军上下都憋了一肚子火。
所以,作为立志要为预 10 师报仇的第十军,在衡阳再次遇到了横山勇带领的日军,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也是衡阳保卫战打的如此惨烈的原因之一。
衡阳从战略位置上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它是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汇点,还是西南公路网的中心,承担着大量抗战物资、兵员运送的任务。
如果衡阳丢失,广西门户大开不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就面临物资供应枯竭的危险。
对中国来说,衡阳不容有失,丢失会导致抗战的巨大困难;
对日军来说,衡阳必须拿下,否则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标无法实现。
这也就注定了,衡阳保卫战将以异常的惨烈和悲壮,载入中国抗战史。
1944 年 6 月 23 日,横山勇的日军第 11 军发起了对衡阳的猛攻,想一举拿下衡阳城。
在常德保卫战之后,第十军基本上被打残了,撤到后方休整完接着就来到了衡阳。
此时的第十军新兵居多,即使这样也没有满编,满打满算只有 17000 人。
面对的则是携长沙大胜之威来势汹汹的日军第 11 军十万余人。
按说这仗其实没法打。
按照过往抗战的经验,正常的战损比是 1:5,也就是说打一万人的鬼子得至少需要五万人的国军。
现在你让这不到两万人去对阵日军十万人?
不过蒋介石也没打算依靠第十军把日军这十万人给灭了,毕竟国军是啥样老蒋比谁都清楚。
所以为了保住衡阳,国军还设计了复杂的战术,简单来说跟台儿庄战役差不多,衡阳顶住,两边包抄合围,来个关门打狗,想再重现一把台儿庄大捷的辉煌。
为此,国军在衡阳外围部署了三十万的兵力。
结果是啥咱们也知道了,衡阳不但是顶住了,还超预期地多顶了接近一个月,但是包抄的国军却没见人影。
衡阳保卫战开始前,蒋介石特意给方先觉打电话,勉励了一番,让方先觉务必死守衡阳两周时间,然后援军必至。
而且还大言不惭地吹牛,说你要实在顶不住了,把我给你的密码发出来,我四十八小时之内必定给你解围。
方先觉有没有觉得蒋委员长在忽悠不知道,但是他和第十军所有人都已经有数,如果不弃城而逃,大概率要全军覆没在这了。
方先觉和第十军没打算和其他兄弟部队一样跑路,而是决定即使全员战死,也要死守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