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荣臻提出要求:请给我的前妻拨一笔钱

八方镜 2024-11-20 14:10:12

北方战场寒风凛冽,战地医院中灯光昏暗,空气中充斥着浓烈的消毒水气味。

一位外国医生虚弱地躺在简陋的木床上,他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强撑着病体留下一封遗书,并交给八路军司令员聂荣臻,遗书中提出一个让人意外的请求:希望能给其前妻拨一笔钱。

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让这位拯救无数生命的英雄,在生命终结时依然挂念着远在加拿大的前妻?

1890 年,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他的外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白求恩打小就对医疗知识萌生了浓厚兴趣,尤其爱上了解剖。

后来,白求恩进入多伦多大学学医,但家庭状况逐渐变差,父母难以负担他的学费,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凭借着顽强的努力,最终顺利拿下医学学士的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本可以过着平静生活的白求恩,却毅然先后奔赴法国和英国。

在枪林弹雨中,他勇敢地走上前线抢救伤员。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深深见识到战争的残酷,也更加坚定了他治病救人的信念。

1923 年,白求恩赴爱丁堡医科大学参加外科医生的会员考试,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会遇到那个令自己魂牵梦萦一生的女人——弗朗西丝。

他们的爱情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意外。

那是一个清晨,他漫步在街头,偶然撞见了一位年轻的女子。

她身着素雅的长裙,卷发垂落在肩头,笑容明媚,仿佛阳光洒在河面上泛起的点点金光。

初见时的对白不经意,却让两颗心迅速靠近,将彼此温暖。

不久之后,他们一起旅行,这趟旅行也成为两人感情升华的见证。

回到家后,白求恩捧着一束洁白的山茶花,向弗朗西丝单膝跪地求婚,眼中满是坚定不移的爱意。

她答应了,彼时的他们,都以为彼此会是对方生命中永恒的港湾。

婚后他们开了一间小诊所,白求恩凭借过硬的医术赢得了一众患者的信任。

弗朗西丝一边打理诊所的事务,一边担任白求恩的助理,她总是站在丈夫身旁,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欣赏。

但有时候,弗朗西丝会对白求恩的“慷慨”感到恼怒,因为他们本就不宽裕的收入常常因丈夫的善行所削减。

白求恩也明白妻子的不易,总是努力补偿,用小惊喜哄她开心,两人生活虽然艰辛,却也不乏温馨的点滴。

1927 年的秋天,白求恩久咳不止,一番检查后,竟被确诊为肺结核病。

在那个时代,得了肺结核几乎就相当于判了,病痛如恶魔般折磨着白求恩的身体,也深深刺痛了弗朗西丝的心。

她悉心照料丈夫,甚至学会了基础护理,希望奇迹能够降临。

白求恩却在清醒时,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

他是否应该继续拖累弗朗西丝?那时的妻子年仅 26 岁,正值青春年华,她本应有大把的时间去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守在自己这个身患绝症的病人身边。

终于,在一个阳光微弱的下午,白求恩鼓起勇气对弗朗西丝提出离婚。

他解释道:“我不想让你浪费你的人生,你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伴侣,一个无病无灾的未来。”

起初弗朗西丝坚决不肯答应,但白求恩为了让她答应离婚,采取了一些极端方式,像是拒绝治疗、故意疏远她,甚至还发脾气,最终弗朗西丝只能无奈答应了离婚要求。

白求恩背起行李,含泪离开了他们曾经那温暖的小家,只听得那扇门缓缓合上,仿佛就此隔开了他们的世界。

离开弗朗西丝后,白求恩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当作 “试验品”,大胆采用了一种此前从未尝试过的治疗方法 —— 人工气胸疗法。

令人欣喜的是,他成功康复了,并在胸外科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每到夜晚,弗朗西丝的模样总会浮现在他的脑海。

自古相思断人肠,人间最苦是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于是,他毅然提起笔,给前妻写信,字里行间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无尽的思念。

信被寄出后,没过多久,白求恩惊喜地收到了一封回信。

那信纸上,弗朗西丝的字迹依旧如往昔般清秀。

原来,在她的心中,从未真正责怪过他,当他们再度重逢,彼此的目光交汇,瞬间重新燃起了对对方的爱火。

可是这段破镜重圆的感情,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白求恩为了追逐理想与事业,不得不四处奔波,渐渐忽略了家庭,而弗朗西丝在长久的孤独中感到无比疲惫,最终,她终于选择了放手。

两次婚姻,两次离别,白求恩虽在事业上硕果累累,但他的内心始终对弗朗西丝怀有深深的愧疚,即便两人再未相见,可思念,却如同一条绵延不断的丝线,贯穿始终。

1938 年 3 月底,经过漫长的旅程,白求恩终于站在了延安的土地上。

下车的那一刻,入目是一片黄土铺就的大地,以及简陋的窑洞。

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这位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窑洞里,两人促膝长谈,从抗战的艰辛谈到世界的和平,从中国医疗资源的匮乏聊到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白求恩向毛主席请求到前线去,毛主席答应由八路军卫生部来安排他的工作。

不久后,他带着医药箱和几件简单的行李奔赴前线。

第一次来到八路军的后方医院时,眼前的场景让他心头一震:几张简陋的木床上躺满了伤员,破旧的帆布搭成的手术台上摆着几件生锈的手术器械,而消毒用的不过是开水与烈酒。

他立刻明白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更加沉重。

白求恩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开始给伤员治疗,动作迅速而利落。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他结合自己在西班牙积累的经验,建议建立移动手术队,把手术室搬到距离前线更近的地方。

在白求恩的指导下,一支医疗团队逐渐成形,他常常耐心地向护士和助手讲解手术步骤,甚至让他们亲自上手操作。

他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一所模范医院,亲自设计了医院的布局,将一座废弃的庙宇改建为有手术室、病房和药品储藏间的医疗中心。

白求恩还首次引入了战地输血技术,为危重伤员打开了生的希望之门。

他也从不介意自己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与他们一起挤在狭小的宿舍里,一起啃粗糙的杂粮窝窝头。

即便是在最疲惫的日子里,白求恩也从未停止学习。

他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简单易学的程序,确保八路军的医疗能力能够在战场上独立发挥作用。

他明白,战争不会等待任何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的生命。

可是长时间的劳累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最终还是让白求恩的身体不堪重负,1939年深秋,白求恩的身体已被疾病拖垮。

前线的战地医院内,冷风悄然从简陋的窗隙间灌入,吹动着那悬挂着的白布帘子,发出轻微的声响。

病榻上的白求恩,面色蜡黄,双眼深陷。

他躺在一张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床头放着一盏微弱的油灯,灯光勉强照亮了他苍白的脸庞。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呼吸已变得断断续续。

几天前的一场手术,他不慎被刀具划破了手指,而在战时条件下,他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消毒或包扎,伤口很快感染,恶化为败血症。

对于这样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来说,他心里无比清楚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

同僚们日夜守在他身边,翻译员和护士轮流守夜,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延长他的生命。

聂荣臻司令员甚至下令动用所有能够调集的资源抢救白求恩,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只能是徒劳。

白求恩用微弱的声音让身旁的翻译取来纸笔。

虚弱的手指勉强握住笔,笔尖在纸上哆哆嗦嗦地游移着,时而停顿,时而用力划过。

遗书中,他回顾了自己在中国的时光,感谢八路军将士们给予他的信任和陪伴。

他写道,这两年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最幸福的时光,他还一一安排了自己的遗物,交代每一件物品的去向:

摄像机留给摄影队,马靴赠予贺龙将军,两双英国皮鞋则送给聂荣臻和他的夫人。

但这封遗书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段,是他最后的一个请求——为他的前妻弗朗西丝拨一笔款项。

他回想起那个曾经陪伴自己走过青春岁月的女人,那个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黑暗时刻的人。

他满心愧疚,深知因为自己的理想与执念,伤害了弗朗西丝,也让她在自己离开后独自承受生活的重担。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为弗朗西丝拨一些款子,”白求恩吃力地说出这句话,“,分期给也可以”。

他转头看向站在床边的翻译,眼神中充满了恳求,“告诉她,我很抱歉,没能给她一份安稳的生活。”

听到这个请求,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感到深深的震撼。

这位将毕生献给医学和国际主义事业的英雄,临终之际所挂念的,依然是那个在万里之外的女人。

弗朗西丝的名字被写进了遗书,她的身影仿佛跨越了大洋,在白求恩昏黄的视线中渐渐清晰起来。

他似乎看到了她年轻时的模样:那个微笑着站在诊所门口,为患者递上茶水的身影,那些在旅途中紧握他的手、与他谈笑风生的瞬间。

回忆让他短暂地忘记了病痛,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难得的笑意。

11月12日的凌晨,天色未明,山野间寒意愈发深重。白求恩的呼吸渐渐微弱。

黎明时分,消息传遍了战地医院。那位在战场上拯救了无数生命的医生,永远闭上了双眼。

八路军战士们含泪为他整理遗容,并在战地的荒山中,为他找了一处隐蔽的安息之所。

几个月后,弗朗西丝收到了一笔款项,那是白求恩遗愿中的安排,当她打开信封,得知这是已故前夫留给自己的最后礼物时,泪水模糊了双眼。

结语

白求恩的一生短暂却辉煌,他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情感真挚的普通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为自己的牺牲感到遗憾,而是为未尽的责任感慨。

那封遗书中,他对战友的关怀,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前妻的挂念,都成为了后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炬。

正如他自己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英雄的伟大不仅在于壮举,更在于那些温暖细腻、打动人心的瞬间。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参考资料如下:

【1】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 走进白求恩模范病室 听一个不朽的故事

【2】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白求恩遗书中的中国共产党员

【3】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荣臻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