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的亚松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中国的春节这下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 “春节” 成功跻身非遗名录,是世界对中华传统佳节含金量的盖章认证。但近些年,我国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曾经满是烟火气、仪式感拉满的春节,年味不知何时开始悄悄 “瘦身”。走在街头,村里,少了孩童嬉闹着放鞭炮的声响;登门拜年,没了往昔阖家围坐、促膝长谈的热乎劲儿。
究竟是什么冲淡了我们的年味?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大年三十还在上班,春节假期往往成为大家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传统习俗中。更有一些人在春节期间忙于应酬、加班或旅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年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在城市中,传统的春节习俗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现。高楼大厦取代了传统的四合院和胡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对陌生。人们不再像在农村那样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年味自然也就淡了许多。
如今,各种现代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如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人们在春节期间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很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龙舞狮、放鞭炮等。这些现代娱乐方式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相对薄弱。很多年轻人对春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等了解甚少,缺乏对春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春节期间对传统习俗的忽视和淡漠。
那么,我们该如何重燃渐淡的年味呢?
我认为,首先应当借助过年不可或缺的鞭炮将年味唤回,国家不应再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使年味更为浓郁热烈。其次,大年三十这天应该放假,大年三十理应是团圆之期,这天不应该在班上,也不应该在路上,而是应该在家里。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虽然年味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变淡,但只要我们重视,就一定能够拯救我们的春节,让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