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手反制,美国芯片牌失灵?美媒:头一次有人敢这样对美国

云朵说武器 2024-12-13 09:56:34

最近有个大新闻,中国商务部宣布要对镓、锗、锑、超硬材料还有石墨这些军民两用的关键物资加强出口管制。这回可不一般,明晃晃地针对美国,还首次把审查范围扩到境外企业,算是堵死了第三方转口的路子。与此同时,咱们国内四大行业协会也罕见地集体发声,提醒国内企业要慎重购买美国芯片。这一连串动作都在表明,中美科技战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这边的反击更有力度了,也更主动了。

这次中国调整出口管制政策,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是一次重大升级。跟以前不太一样的是,这回直接点名美国,还通过"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把限制措施延伸到境外企业身上。这意味着,就算第三国企业想通过转口方式给美国提供这些物资,也得掂量掂量法律风险了。

外界都说这是中国对美国那套"长臂管辖"的正面回应。美国一直仗着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优势,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之类的招数限制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带有美国技术的产品。这种单边主义做法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还严重威胁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而这次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就是在国际规则框架内对这种行为来个反制,开创了所谓"反向长臂管辖"的先例。

更关键的是,这个政策背后体现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资源优势和规则创新能力。镓、锗、锑这些资源可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在半导体、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都不可或缺。中国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加强出口管制,不仅能直接打击美国相关产业,还能对国际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能采取这么强硬的反制措施,跟咱们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来看几组数据:2023年全球镓产量大约730吨,中国就占了90%以上;锗的全球供应中,中国占比高达68.5%;至于锑,矿产和冶炼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8%和71%。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多年来在资源开发和生产能力上的积累。拿镓来说,它主要是从电解铝副产品中提取出来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自然有稳定充足的镓供应能力。反观美国,早就把大部分电解铝厂都关了,本土基本上不生产镓了。结果呢,美国高度依赖进口,超过一半的镓和锗都得从中国进口。

日本和德国虽然也算是镓的重要出口国,但说白了原料还是得靠从中国进口。比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就把最后一家电解铝厂给关了,现在主要靠回收铝制品来获取镓,而这些回收材料说到底大多数还是跟中国有关。所以这次中国加强最终用户和用途审查,实际上就是堵住了日本、德国这些第三方国家给美国提供间接支持的可能性。

这些都说明,中国不光有丰富的资源储备,还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牢牢掌握了这些关键矿产的全球供应权。在当前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这种资源优势无疑给了中国强大的反制底气。

除了加强出口管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也罕见地一块发声,建议国内企业谨慎购买美国芯片。这一呼吁直指当前中美科技战中的另一个焦点——半导体领域。

这些年来,美国老是搬出"国家安全"的幌子,不断加码对华半导体技术封锁,包括限制先进芯片设备、高带宽存储芯片(HBM)等关键产品的出口,还把140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不过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并没能真正遏制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反而刺激中国加速推进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

四大行业协会指出,美国总是变来变去地调整管制规则,不仅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还动摇了业界对其芯片产品的信任。声明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议国内企业多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芯片厂商合作,多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的芯片。这种态度表明,中国企业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和产品的依赖,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化创造条件。

以前,中国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更多是采取防御性措施,比如加快自主研发来减少对外依赖。但这次出口管制和行业协会声明一起发布,标志着中国在中美科技战中的策略有了重要转变——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

首先,通过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中国直接打击了美国高科技产业链中的软肋。比如说,美国要是想恢复本土镓生产,不仅要重新建设电解铝厂,还得解决成本高昂、环保压力大的问题。这显然跟他们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格格不入。至于那些依赖进口的日本、德国等国,中国严格审查最终用途,也会迫使他们重新权衡与美国合作的得失。

其次,在半导体领域,中国正在逐步实现自主突破。虽说现在还有些技术瓶颈,但近年来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比如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已经推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光刻机领域,中科院相关团队也有重要的研发突破。这些成就为中国应对美国技术封锁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通过行业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中国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企业在华市场份额,同时为国内产业链安全提供保障。这种策略不仅是对美国"长臂管辖"的反向施压,也为将来可能的反制措施留下了空间。

随着中美科技战不断升级,全球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短期来看,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可能会因为失去关键原材料而受到冲击。比如说,美国国内要生产镓、锗这些矿物不仅成本高得吓人,还面临技术复杂、污染严重的问题,这就导致他们短期内很难找到靠谱的替代方案。而那些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反倒是通过自主研发或转向其他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

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围绕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估计还会继续加剧。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掌控关键资源,谁就能掌握未来话语权。对中国来说,通过加强资源掌控与技术突破,不仅能巩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还能用这个杠杆来影响国际规则制定。当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各方都得为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做好准备。

从加强出口管制到行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牌"的失灵表明,中美科技战正在进入新的博弈阶段。在这场事关未来经济与技术主导权的较量中,中国凭借资源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掌握主动权。不过,这场博弈还远没结束,它的发展方向仍会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