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1937年执意去苏联,谢觉哉晚年无比惋惜:后悔没把她留下来

漫步史书 2023-05-27 17:31:40

1938年11月20日,毛主席与江青在延安成婚。

对于毛主席为什么选择江青,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理解。

图|毛主席

准确的来说,江青在初入延安时,表现是很出众的,不仅仅是体现在外形上,那时候的延安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但江青是很能吃苦的,革命意志也很坚定。

不少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那时候的江青,也都会连连称赞。

就连多年之后李敏谈起江青,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平心而论,她一开始也不是个坏人。不过人总是在变,有的人可能由坏变好,有的会由好或一般而变坏。江青属于后者。”

不过,毛主席之所以选择了江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贺子珍的离开。

如果贺子珍不离开延安,那么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贺子珍年轻时是接受过文化教育的。

1909年9月28日,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县,父亲贺焕文。

贺家在当地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贺焕文晚清时捐过一个举人,当过安福县县长。因为个性耿直,贺焕文在安福县任上便得罪了不少官宦,后来被迫还乡,甚至还被人陷害关进了大牢,是家里变卖家产才营救出狱,但贺家也因此家道中落。

尽管嫁到中落,但贺焕文还是竭力送子女去读书,本来他一开始想着,是让家里的孩子守着家产过日子(当时贺家开了一个茶馆),但贺敏学、贺子珍、贺怡三兄妹还是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图|贺子珍

1927年,贺敏学、贺子珍、贺怡三兄妹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4月,永新县成立临时县委,三人都当选为县委委员。

因为参加永新暴动,贺子珍跟随贺敏学一起上了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山寨里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

贺子珍虽然小小年纪,又是个女同志,但她为人很能吃苦,很快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更因才貌出众,被誉为是“永新一枝花”。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主席率领起义队伍也上了井冈山,同袁文才、王佐部会合。

在茅坪,袁文才领着贺子珍去见毛主席,毛主席那时也愣了一下,没想到在井冈山上还有这样一个“头面人物”。

“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

毛主席也哈哈一笑:

“我还以为她是你女儿,或者是哪个同志的家属呦。”

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贺子珍第一次认识毛主席,其实不然,贺子珍读过书,对毛主席早就有所耳闻,之前就读过毛主席主编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对这个人有过大概的了解。

见了面以后,两人彼此印象都不错。

那时,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山,因连日来的行军,一只脚受伤化脓了,细心的贺子珍当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不由分说就要给他换药,这件事也让毛主席觉得:

“这确实是一位今后可以与自己共同战斗的好姑娘。”

进驻井冈山后,毛主席住在了茅坪袁家附近的谢氏慎公祠后面的八角楼,当时贺子珍也因患疟疾而留在这里养病,因她与袁文才妻子谢梅香关系很好,时常上门探望,有时也与毛主席打照面,有时也坐下来聊聊天,也是从贺子珍的口中,毛主席了解了井冈山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

袁文才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后来就安排贺子珍当了前委秘书,住进了前委机关驻地茅坪攀龙书院,并协助毛主席主持日常事务。

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主席与贺子珍结婚是在1928年6月下旬。

当时在井冈山上,已经有消息称,杨开慧已经被捕牺牲。加上毛主席与贺子珍确实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于是两人便顺理成章的结婚了。

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副主任陈晋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

“1928年,在井冈山,当袁文才、王佐同志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后,他们即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们红军要在井冈山安家落户,你必须要有个‘压寨夫人’,这个‘压寨夫人’就是我们的干妹子——贺子珍。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不担心你们耍弄我们。”

图|1931年11月,彭儒(前排右一)与贺子珍等合影

从各方面资料考证来看,杨开慧其实一直到1930年11月才牺牲,只因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便在党组织命令下,回到老家领导地下斗争,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期间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直至被捕牺牲。

杨开慧的牺牲,带给毛主席很大打击,而贺子珍的出现,则适时的填补了这个空白。

从1928年到1937年,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婚姻维持了十年,这十年间正是毛主席起起落落的时期,无论何种艰难环境,贺子珍始终陪伴在毛主席身边,两人共同渡过了许多难关。

不过,战争年代下,女人无疑是最受伤害的那一类。

这十年间,贺子珍吃了许多的苦。

一方面是肉体上,贺子珍几次怀孕生育,多数时候都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还有一次是在长征途中),导致了她的身体状况很差,加上后来受到敌机轰炸,贺子珍受重伤,弹片一直没能取出。

图|毛主席与贺子珍合影

一直到几十年以后,小外孙孔继宁看着外婆的后背,还忍不住好奇的问:

“外婆,你身上这些坑是什么呀?”

贺子珍回答:

“这是敌人飞机上扔下来的炮弹给炸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精神上,贺子珍自从参加革命后,除了与生下的子女被迫分离外,父母的远离,亲人的牺牲,特别是弟弟贺敏仁在长征期间因犯错被枪决,这一切使得她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这对儿曾经荣辱与共的夫妻,最后会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不少曾亲历过贺子珍出走一事的战友回忆,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夫妻矛盾是源于性格方面的原因。

据说当年在中央苏区,毛主席有一次同贺子珍吵架,事后还诙谐幽默的说了一句:

“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图|1937年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延安吴家窑前合影

毛主席虽然性子很温和,但有时难免控制不住火气,而贺子珍也同样是如此,原本在井冈山上时,贺子珍是骑着高头大马,身背两把匣子枪的女将,和成为毛主席夫人以后,她也基本就告别了前线,因此温柔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犹如女将军一般的急躁个性。

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那时,毛主席的工作日渐忙碌起来,特别是到了陕北以后,除了党政军的重大决策外,还需要保持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因此与贺子珍的交流,不自觉的减少了。

可在贺子珍看来,情况就有所不同。

贺子珍本身个性十分刚强,渴望能够参加工作,但因为多年的伤病,她自觉已经很难适应工作环境,更为关键的是,贺子珍从根本上,认定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这是导致丈夫同自己交流减少的重要原因。

一来二去,贺子珍陷入莫名的恐慌与危机之中。

无力改变现状的贺子珍,急躁的性格展露无遗。

毛主席同曾志说过一件事:

“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而且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

图|宋任穷与钟月林夫妇晚年

宋任穷与夫人钟月林也是贺子珍撮合在一起的,后来在延安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据钟月林回忆,一开始怀孕时,贺子珍还经常来看望她、照料她,可就在一天晚上后,贺子珍却没有再来,一直到孩子出生以后,她才偶然听说了贺子珍的事儿。原来她一个洋记者史沫特莱发生冲突,一气之下病倒了。

孔东梅在她所写的《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也提到了一些老同志的回忆。

“1937年5月我到延安中央军委警卫营之后,正好经历了毛主席婚姻的更迭,见到一些令人费解的情景。我初到延安凤凰山的时候,贺子珍还在,和毛主席在一起。贺子珍这人性子很急,她说话快,走路也快,那个刚直、爽快劲,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不好的就是她常跟毛主席吵架,有时吵得很凶。有时她生气了,也常把我们这些站哨的找去,向我们诉说不平,为她评理,我们能说什么呢,只不过听她诉一诉苦就是了。“

1937年上半年,贺子珍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身心俱疲的她决定离开延安,先到上海去,取出身上的弹片,治疗伤病。

图|贺子珍

在听说贺子珍要离开延安后,毛主席显得极为伤感,他曾深情的劝说贺子珍:

“我这个人不怎么流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就会掉眼泪。二是跟在我身边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的直掉眼泪。三是在贵州的时候,听说你受伤了,要不行了,我掉眼泪了。”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后来还跟了一句话:

“现在不同以前了,现在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苦了。”

毛主席个性一贯沉稳,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无疑说明了他对贺子珍的挚爱之情。

可贺子珍那时满腔怨怼之情,没能听出毛主席话中的含义,那时与贺子珍一起长征走过来的姐妹钟月林听说此事后,也竭力劝说贺子珍,但对她的劝说,贺子珍没有听进去。

1937年9月,贺子珍趁毛主席在洛川开会的功夫,把女儿娇娇托给了保姆照料,留下一封告别信离开了。

多年之后,毛主席回忆起这件事,仍然忍不住伤感:

“这位女同志是女中的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她不要去苏联,劝也劝不住。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也不知道消息……”

当时,毛主席回到延安,看到了这封信后,心里很是担忧,几乎是在一霎那,他立即做出决定,一定要阻止贺子珍离开。

一方面,在同张闻天商量后,毛主席在赴苏联治病的名单里,添上了贺子珍的名字;另一方面,毛主席接连致电八路军西安、兰州、迪化办事处,希望这三处的同志能够替他劝说贺子珍,使她放弃离开延安的想法。

可这一次,贺子珍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贺子珍在西安时,碰到了钱希均(毛泽民的夫人),面对钱希均的苦劝,贺子珍不为所动。

图|贺子珍与女儿李敏

当时,毛主席派了一名勤务员到西安劝说,但贺子珍只是让他带回了一块手帕,上面只写了四个字:

“从此诀别”

因为上海正在打仗,贺子珍又临时改变了决定去苏联。

1937年11月初,贺子珍与大队一起乘汽车抵达兰州,时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代表的谢觉哉之前就接到了毛主席的电文,并于妻子王定国一起劝说,结果却没什么用。

谢觉哉的资历很老,有“延安五老”之称,当时他亲自来到贺子珍住处劝说:

“你与润之已是十年的夫妻了,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夫妻发生矛盾,说开了不就好了。”

不仅如此,毛主席当时在延安,还嘱咐与贺子珍交好的陈正人、彭儒夫妇去劝说,当时两人才刚到延安几个月,就骤然听说这一消息,惊讶之余立即动身。先是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后来得知贺子珍已经去了兰州,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兰州。

谢觉哉请陈正人、彭儒夫妇出面,连番劝说,也没能让贺子珍改变决定。

图|谢觉哉

多年以后,谢觉哉回忆起当年往事,也非常懊悔:

“要是知道后来的事情搞成这个样子,我那时候说什么也不会让她走。”

1938年1月6日,毛泽民与钱希均夫妇赶往兰州,准备再一次劝说贺子珍,可贺子珍那时已经乘坐飞机到了新疆迪化。

毫无疑问,贺子珍对毛主席是有情的。

当年在西安,面对钱希均的苦劝,贺子珍虽然不为所动,但她还是托钱希均给毛主席带回去了一床厚棉被。

图|钱希均

钱希均当时还开玩笑的说:“听说,一些延安的女青年专门找长征干部,你不怕你走了,有人去找他?”一听这话,贺子珍摇摇头,很不以为然地说:“他爱我,我走到天边他也爱我;他不爱我,我天天在他身边,他也不爱。”

一直到几十年以后,钱希均回忆起她同贺子珍的这番对话,也忍不住感慨:

“贺子珍人很聪明,可性情太犟,谁会料到后来的变化。她还是太年轻了,想不了这么多,顾不了这么多!我们当时都太年轻了!”

1939年8月,贺子珍在苏联收到了毛主席写来的信:

“自珍同志,你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贺子珍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一时轻率的决定,竟然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一直到建国后许多年,贺子珍依然对当年的决定后悔不迭。

1958年,江西南昌有关部门举行了一次工业展览活动,朱旦华邀请贺子珍参加,刚一进门,看见一尊毛主席的站像,立马就走不动路了,只是盯着雕像怔怔出神,不一会儿又落下泪来。

为了避免贺子珍过于忧伤,朱旦华拉着贺子珍就要往里走,但贺子珍只是待在原地不动:

“不,我就在这里看。”

回首前尘往事,一幕幕场景在眼前浮现,隔了好一会儿,贺子珍才拉着朱旦华的手说:

“我好后悔。”

彭儒也记得很清楚,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在国务院农林办工作,一次偶然出差到上海,还专门探望了养病的贺子珍,两人聊了一个晚上。贺子珍说的也都是当年的往事,说到动情处,她又一次忍不住落泪。

见贺子珍伤感,彭儒忍不住埋怨她:

“当初怎么劝你回,你就是不听,现在可好,后悔了,也来不及了。”

贺子珍没说一句话,只是眼泪扑朔朔地落下,彭儒只好在一旁不住的安慰她。

1959年7月9日,贺子珍在庐山上见了毛主席一面,距离他们分别已经过去了22年。

两人见面以后,就简单地一问一答,贺子珍说起了不少在苏联生活时的往事。

图|陈正人、彭儒夫妇

毛主席很认真地听着,突然反问了一句:

“当年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你到了兰州,我电报给谢觉哉同志,请他帮忙劝说你留下,可是你就是不回头。”

贺子珍一听,眼泪又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也因为这次会面,贺子珍对庐山很是眷恋,后来连续几年,贺子珍还又上过庐山几次,期待能与毛主席再度重逢。

不过很遗憾,贺子珍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见毛主席。

一直到1979年6月1日,在孔从洲将军的建议下,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二次会议,增补了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贺子珍那时向中央提了三个要求:

“我想去北京,想去天安门看一看,去瞻仰一下主席的遗容。”

得到中央批准以后,贺子珍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并献上了花圈,花圈的缎带上面这样写着一行字:

“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0 阅读: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