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篇文章前几日思路就有了,奈何嗓子又发炎,无法说话,去挂了3天输液,经过多次询问,说是录音引发的慢性咽炎转急性,后面针对这块,打算找些方案,看看能否改进下.
普帝9月7号表示,大意是指,美帝不讲规矩,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美元和英镑的信誉,已经岌岌可危,为此,鹅决定“拨乱反正”,其麾下天然气公司与某中石油签补充协议,把出口到我国天然气付款方式从欧元和美元改为卢布和RMB。
对于这事,我倒不怎么惊奇,前些日子,我在写过的文章就有猜测,美国和他的一群马仔在这么搞下去,只会让鹅的能源方向出现大转移,因势利导下,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世界加油站”流传已久),出于抱团取暖也好,各取所需也罢,必将让两国更紧密的走到一起,这次的事件,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以前曾经说过,全球的产业链依次分为四大区域,
1,美国,创新型+金融型+顶尖制造业。
2,欧日韩,中高端制造。
3,我国,东南亚,印度,中低端制造。
4,自然资源提供国,石油,天然气。
这四个环节,放在往前,是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大循环,凭借着自身资源禀赋,叠加上经济处于上行期,各国多多少少都能混碗饭吃,可惜,经济既然有上行期,就必然还有下行期,近些年,随着存量博弈加剧,整个产业链大循环变得越发混乱。
美国自奥巴马到老拜头,就一直喊着制造业回归,福耀,富士康等企业,先后响应号召,奔赴美国为其添砖添瓦,奈何产业链去了几十年,工人(工程师)断代几十年,福利吃了几十年,再好的想法,在多的补贴,也难在短时间内,出现质的变化,唯一的破解之法,只有5G.6G,技术以及配套软件,硬件,全部大规模普及且完善后,才有可能打通整个智能循环。
美国为什么打压某为,不就是因为我国是最大的制造国,每天都产生着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在以往可能没有几个人觉得有用,但它配合高效的信息传输,就有可能形成大家所知的智能制造,美国在5G上本就不如我国,再让你顺着趋势走下去,难保不知道啥时候,走着走着,就把老美给超没影了。
智能制造是一次对生产力的大解放,一旦大规模普及,就很难再因人力成本转移,到时,美国即使又开创新一轮技术周期,全球也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地造出它的想法,这个高度依赖它国商品的苦,美国已经吃过一次,想来它也应该不想再尝试了。
咱们呢,更不用多说,老龄化的大潮已经浩浩荡荡,国际上通常看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按照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总数为2.64亿,而65岁以上人口总数也高达1.9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8.7和13.5%,几乎是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率入门门槛的两倍,按照整个趋势推算下去,2030年我国的老人总数,必然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不少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以隔壁的韩国为例,201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只有14%,而它已经完成了一次产业升级。
而我国,和韩国老龄化相等的阶段,产业升级只能说完成一半,一句未富先老,并不算言过其实,至于老龄化发展到后期,看看隔壁日本的就该明明白白,生产效率大规模放缓,储蓄大规模增加,消费大规模减少,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存量博弈,日本本身还算富裕,加上还有美国的许可,即使这样了,但也能凑合维持下去,一个比日本大十倍的国家,却绝无可能。
唯有产业升级,将制造水平提上去,才有可能出口一些,真正高附加值,别人无法取代的商品,这种从外部获取增量资源的方式才能够有效的对冲,因劳动力带来的生产效率下滑。
可想达到这一步并不容易,我们的市场是大,人才也不少,外部的环境却相当恶劣,咱们为了搞全产业链,必然需要从各个角落抽取大量的资源,类似于芯片这样的,因为本身也有大量的需求,是一个正循环,也还好,但是有一些我们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只是为了防止别人突然断供,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研发的技术,就很难再说是一个正循环,注意,这里无法说对错,也无法考虑经济效益。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想进行更高效率的追逐,却又不得不浪费一些额外资源去研发一些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外部的环境又越发恶劣,能够获取的增量,并不稳定,这又变相的导致我国,需要深挖内部的需求,这也是内部消费大循环的起源。
说得再明白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和消费大循环本身就是左右互博,想要全产业链,必然要抽取更多资源,想要消费大循环,必然要放松更多资源,这两则间的张力非常大,近乎不可调和。
再次注意,说这些并不是看衰未来,恰恰相反,是看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很多时候都是难以兼顾,咱们提出内外大循环,本质上就是要为内部的商品找出路,希望借助外部的市场来消化多余的产能, 加速技术迭代,表现在外的形式,是扛起来开放,自由,合作的大旗,不过美国也不傻,这个世界的贸易,他已经主导了几十年,以往咱们只是内部扩张,美国又需要咱们的商品,对咱们也谈不上多上心,直到2008年后,发现咱们的块头越来越大,触手已经由内到外,美国人的警觉性才开始日渐提高。
幸运的是,一场中东事件,又让我们安稳十年,直到川宝上来,将以往不能说,不能做的事,一股脑地捅了出来,两国的关系才真正急转直下。
这几年,美国到处围追堵截,到处搞事,本质上就是希望我们封闭起来,切断与外部任何联系,包括,技术交流,人才流动,商品市场,最恶劣的,还属于找了不少马仔,想对咱们的制造业取而代之,但是这次的鹅,乌,欧,三家的互撕,反而引出些意外惊喜!
我以前说过,整个欧洲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全球化,有消费的,有制造的,有卖能源的,美国这次从乌入手,引发了三家互撕,这个小型平台已然荡然无存。
我一开始认为美国这么搞,只是为了驱赶更多的资本回流,好给自己的危机解套,直到我看到类似于德法这种制造业中心,居然因为能源价格上涨,出现了订单外流产业转移的现象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史大多时候没啥可说的,真正让他走上世界舞台的,是一战和二战,我清楚地记得在美国的某本历史书上写着,在这些重大事事件出现之前,美国的科技,军事,和同时代的顶尖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常常被形容为二三流国家。
这点倒也不难理解,周围又没什么大国,又远离世界重心,发展得慢是相当科学,原住民印第安人不就如此吗?直到两场大战的爆发,直接促使整个欧洲,最有智慧的科学家,最有技术的工人,最有能耐的资本,全部涌向美国,才引发了美国两次科技产业的爆发。
现在我们再想一想,美国拱起这场火,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我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但事情再这么持续的久一些,这不就是间接的制造了三战的效果吗?
不论是奥巴马,还是川宝,亦或是老拜头,撕来撕去的原因只有一个,美国的债务,贫富差距,已经是美国顽疾,寻常手段压根没用,只有第三次科技产业的爆发,才是唯一良药,它引发的文明分配相比于暴力突突引发的激烈分配,要好得太多了,有了它,美国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整个社会财富的换层,问题是,引发科技产业的基础是内部的需求足够旺盛,才能够支撑,大量的新赛道成长,美国婆罗门又不可能“舍己为人”。
所以三任话事人的理念虽然不和,但是对于驱赶以前看不上的中低端制造业回流,倒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寄托与从外部获取增量,来缓解矛盾,不幸的是,三任话事人又遇到完全一样的问题,产业可以连哄带骗的忽悠回来,但技术工人以及工程师的大量缺失,短时间内却无力缓解,尤其是工程师更是重中之重,越是高精尖的制造业多对工程师的要求越高,这一点我在之前断代工人那篇中一起写过,这里就不再叙述。
以当前的时局,不可能再给美国几十年的时间慢慢培养,.那么只有抢,放眼世界,真正能够满足美国要求的就那么几家,咱们自然不必说, 佩老太的飞机飞来飞去,也没了下文,明显是撼动不了,日韩早已是掌中之物,量又却不太够,那只有聚欧洲之精华,才能兴我大美之大业!
而且以我的估计,大漂亮针对欧洲的这场意外之喜,成功率还是不小的,鹅与欧洲的,因为这场冲突,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即使后面冲突解决了,这个刺还是会卡在双方的喉咙上,难以下咽,如果没什么雄主力挽狂澜,这个事会延续多年。
接下来的事就不难想象,没有鹅的廉价能源供给,欧只能去找更远更贵的,时间上也无法具体估计,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不再是一时高,很有可能是一直高,就算是补贴也只是一时之策,德法类的制造国不可能一直砸银子,也不可能向所有企业砸银子,更不可能向所有普通人砸银子,长期以往,欧洲的产业流失,工人流失,资本流失就成了必然。
这场局美国做到现在,收益不可谓不丰厚,但咱们也意外地成为了一个渔翁,欧洲的那些精英固然会因为受不了涌向美国,但也有一些还想活下去,还不想倒闭的企业,会因为生产成本压力,不得不向更低成本的地方。
放眼世界,不论是日韩的高端,而是越南印度式的低端,皆是一脸菜色,一堆逆差,成本压力根本无处缓解,只有我国,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鹤立鸡群,也难怪,不少欧洲的企业(尤其是德国)将订单转移到咱们这里。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咱们和美国的矛盾其实并不突出!
美国没啥中低端制造业,订单给了他们,一时间也造不出来,他最需要的是类似与马斯克这种能够引领产业革命,精英中的精英,属于掏空他们的头脑,而我们的产业早已规模化,只要有订单,咱们的产业就能持续迭代,只要产业持续发展,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工程师,进而将欧日韩的高端产业一网打尽,属于掏空他们的口袋和技术。
无形中这倒是契合了以前看过的某本书,下一轮世界将被分成两个部分,西方负责创新,东方负责生产,至于其余的这些皆沦为小角色,不得不庇护在他两的羽翼之下。
全文完,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