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开始涉足汽车市场,华为就一直在强调自己不会造车。但来到2022年,华为系的范围却已经在一步步扩大了。早些年,任正非也曾说过,华为不会造手机,但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除了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也都在汽车行业变得越来越活跃。“华为”们到底是真的不造车,还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造”车?
“华为”不造车,但处处都有“华为”
从2020年开始,华为就已经增加了自己在汽车业务上的投资。凭借自己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鸿蒙车机系统的推广,华为与汽车行业已经实现了深度捆绑。尤其在汽车产业向着智能化、电气化发展的背景下,华为能够提供的芯片、AI算法、云服务等技术,都是新能源品牌所急需的。
首先和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是赛力斯,以及后来的AITO。除了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合一电驱这些在技术层面的合作以外,华为还在品牌运作、营销及销售网络上为赛力斯提供了不少“帮助”。比如问界M5,基本每家华为终端店都会摆上一辆,华为商城中也可以在线订车。更耐人寻味的是,就连在社交媒体上“冲锋陷阵”的,也是“大嘴”余承东。这也难怪网络上一直有关于赛力斯是华为代工厂的论调,虽然赛力斯方面多次否认,并称自己与华为只是深度合作关系,但至少目前看来,离开华为,赛力斯很难拿出什么有竞争力的东西。
除了赛力斯,极狐也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拥趸。全球首款搭载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车、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这一连串的头衔,都是华为带给极狐的。虽然极狐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自建的麦格纳工厂,但至少在华为傍身之前,极狐并没有激起太多水花。
但很显然,华为并不满足于只以供应商的角色出现。在阿维塔身上,华为完成了一家供应商能做到的极致。“CHN”模式,是阿维塔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产物,除了长安汽车,华为与宁德时代一直都是新能源车企最为依赖的供应商。在燃油车时代,我们很难看到这种供应商与车企合作的案例,但如今新能源车型的核心,却恰恰是这些供应商可以提供的。
如果说不造车单纯只不生产汽车,那华为的确是这样的。但要说对一款车型的影响程度、产业链控制能力,华为可一点不比造车的车企差。
“华为”们能为车企带来什么
前面我们提到,活跃在汽车行业的供应商远不止一个华为,包括腾讯、百度、阿里的互联网巨头都在涉足汽车产业。但他们也都在强调自己不会造车,比如在腾讯智慧出行2022新品发布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就表示,“不造车是腾讯坚持的定位,未来,腾讯将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用户出行体验,腾讯将为汽车行业提供低门槛的定制化平台与工具链,让“云”成为智能汽车新生产力”。
这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和华为表达的态度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如出一辙!还是那句话,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所谓的不造车,指的是自己不会建造工厂,毕竟从头研发一款车,再建厂量产,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并且也不是他们擅长的。这些精明的IT大佬,看着一茬又一茬倒下的造车新势力,自然也会放弃这种高风险的投入。
而作为供应商,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身份入局,既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又能与车企深度捆绑。在“新四化”时代到来之后,燃油车时代的内燃机技术、底盘调校、变速箱匹配这些十分考验功力的部件被极大幅度地弱化,智能互联、驾驶辅助这些电气化的功能逐渐成为主流。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三大件不重要的,而是在软件定义产品的背景下,智能科技能为这些传统硬件赋予新的灵魂。
也正因如此,华为、腾讯们才能以供应商的身份,走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多数新能源车企来说,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很难有太多技术的积累,也没有太多资源可以投入,即便再重视研发,收益也不是短期可以看到的。所以这些配套供应商的存在,能帮助车企快速布局,并从机械向智能过渡。
不过这种现状也有可能是悬在这些新兴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华为”们在整车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危险或许正在悄然而至。
主机厂正逐渐变成代工厂?
智能电气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基本盘不大的传统燃油车企迎来了转型的阵痛。资金、研发能力的欠缺,让他们很难在这条新赛道中跟上大部队的节奏。紧接着,就是销量的下滑导致的产能富余。
于是很多造车新势力就盯上了这些传统主机厂,来寻求代工合作,比如蔚来和江淮。但很快,这些造车新势力也开始逐渐变成了代工环节中的一个中间站。华为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加入,带来了很多好用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本来就没钱搞研发的新能源车企逐渐变得过度依赖这些供应商,并最终导致自己失去主导权、话语权。最近就有车企高管吐槽,说自己就像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可以说,“华为”们的出现,很可能会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生态。大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在未来都有可能面对诸如赛力斯、江淮的境况,要么卖掉造车资质,要么彻底变成代工厂。
虽然车企成为代工厂只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华为”们也在为中国汽车的智能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但掌握核心科技的一方,一定会是更能赚取利益的一方。或许在未来的汽车市场,还会有更多的车企被整合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