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孝顺只是看上去很美,真相总会在不经意间震碎三观。
上海一教授含辛茹苦把孩子供去了国外,明明儿女双全,可临死前却落得个“线上葬礼”的结局。
对教授老两口来说,孝顺的标准答案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孝顺之后的真相
年轻时的教授两口子绝对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工作稳定还有地位,一位是大学教授,另一位搞科研,绝对的高知家庭。
被知识改变了命运之后,两人对子女知识的期盼也达到了顶点,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被寄予厚望。
为了让孩子们站上更高的起点,两口子倾尽所有,把三个孩子全都送到了国外。
在那个年代,能供出3个留学生可不是啥容易的事儿,两人的收入虽然还不错,但无奈家中供养着3个吞金兽,孩子们在国外过的还算逍遥,可两口子的日子却过得捉襟见肘。
但在两口子眼里,只要孩子有出息啥都值了。孩子们也争气,学成之后留在国外,各个事业有成,老两口也成了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
按理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一种圆满,但现实却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最初孩子们还会定期回国探望父母,带上些异国特产。
可时间长了,事情也变了味儿。
也可能是工作越来越忙,孩子们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电话也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一个月一次,最后仅剩下偶尔的视频通话。
可老两口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真到孩子们需要尽孝的时候,借口也就跟着来了,什么工作忙无法抽身,什么孩子得在外边上学,国内的教育质量不行。
弄到最后,硬生生把老两口逼成了空巢老人,对于孩子们来说,所谓的孝顺就是安排上最好的养老院,找个护工付钱了事。
可老两口本身退休金就不低,难道真的差这点养老费吗?子孙绕膝之乐才真的是老两口渴求的天伦。
教授病重住院时,老伴等来的依旧是微信上的一句话:“妈,工作走不开,实在回不去。”
直到教授离世时,三个孩子依然一个也没回来,只委托养老院代为处理,钱儿倒是真的没差,毕竟人家赚的是美元!
无独有偶,上海一退休大夫也立下遗嘱,一分财产都没留给子女。被人问起缘由时,只淡淡的回了一句:累了。
他是老林,上海知名三甲医院退休,这辈子怎么也算是名利双收了,可每次身边的人同他聊起家事时,老林的笑容里都有一丝苦涩。
如果现在要问老林最后悔的事是什么,估计他会毫不犹豫地说让儿子出国进修。
小林从小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成绩优异,性格沉稳,一直是老林两口子的骄傲。高中毕业时,老林夫妇支持儿子出国深造。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国外文凭一拿,前途无量!”这话老林常挂在嘴边。
小林也很争气。几年时间就拿到了名校硕士学位,随后在国外找到了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也算是扎下了根。
看着儿子事业有成老林满是欣慰。他常在亲友面前炫耀儿子是全家人的骄傲。可这份骄傲没能持续多久。
在所有人眼中是光耀门楣的好事渐渐成了老林人生最大的败笔,送出国的儿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回来了!
八年过去了,老林再没见过儿子,连电话也成了奢望!
唯一的一次“联系”还是小林误拨了号码。
听着老林的声音,小林明显愣了一下:“爸?”。
老林眼眶一热正要开口,却听到儿子尴尬地补了一句:“哎呀,不小心拨错了。”随后匆匆挂断。老林握着手机,久久说不出话来。
直到这时老林才彻底寒了心。好不容易把儿子给养大,现在看来什么都指望不上了!
父母的辛酸
在现代社会,关于孝道令人泪目的事件真的有太多太多。
上海有个作家李奶奶,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到老了却越来越难以提笔。
有时街坊问起,李奶奶只是淡淡一笑:老了,身边没啥事儿了,自然也就写不出东西来了。
没事的时候,她常常在午后晒着太阳,翻阅着年轻时的日记。写的最多的就是为孩子们操劳的点滴,可几十年过去,孩子长大了,自己却连给孩子们做顿饭的机会都没了。
别说不服老,孩子飞远了,父母自然也就老了。
事情听起来狗血,可却就这么发生在社会中。
每当读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心里便是一阵沉痛的刺痛。
父母为我们倾尽了所有的青春、心血与爱,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老去的身影和渐行渐远的呼唤。
这是个科技和资讯无所不在的时代,却也使我们在繁忙与浮躁中渐渐遗忘了本应最亲近的人。
我们的生活或许被太多虚拟的连接绊住了脚步,一通电话永远都不可能替代真实的陪伴。
常常忙于工作与生活,认为自己的奔波与奋斗已经为父母做到了最大努力,却往往忽视了他们最渴望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一次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问候。
孝顺父母不能只用金钱衡量,无论多忙我们都该抽时间回头看看,为我们托举起人生高度的那双手是否仍在期盼着我们的归来。
事业的辉煌固然重要,但在与家人共度时光时也别忘了身后含辛茹苦的父母!别让亲情二字变成奢侈品,那是任何财富都无法替代的温度。
对老人来说,一声“妈,我回来了”,“爸,最近身体好吗?”
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