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有句话说:
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24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我必须明白自己的选择。
三毛一生是自由的,她选择了自由,自由也就选择了她,她想去流浪,便去流浪,想去沙漠,便去沙漠。
不求深刻,但求简单。
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她用文字和脚步延展着生命的边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01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在重庆。
她的父母都是思想开明的文化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三毛的幸运。
小时候,三毛并不叫三毛,父亲给她取名陈懋平,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在战乱的年代里平安度过一生。
可三毛学写名字的时候,一个“懋”字,怎么都学不会,所以每次写名字,都将“懋”字省去,名字就成了陈平。
有时候她觉得,“陈”字的左耳放在左边不好看,就将左耳放到右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此时,三毛不过三岁,就努力想将生活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张爱玲说:
“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战乱也让三毛四处漂泊,她出生在重庆,后来随父母到了南京,颠沛流离,也让三毛看见的就是这世界的伤痕。
三毛喜欢看书,她家有一个书房,那里除了书什么都没有,屋子有一个大窗,对着窗外的梧桐树。
她最先记住的,就是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
用三毛自己的话说就是,她是先看书,后认字的。
此时的三毛,虽然还太小,但她已经爱上了读书。
书是一个好东西,可以给人力量,可以给内心慰藉,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这世间真正敢于做自己的人,都或多或少从书籍当中获取过能量。
三毛后来也说:
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02人世飘蓬,从来无奈。
五岁的时候,三毛和南京的书房告别,乘坐中兴轮,飘洋过海到了台湾。
在台湾,家里没有书房,三毛就去书店租书来读,读了书店的所有童书之后,她开始读其他的小说。
然而,她还太小,家人都怀疑她到底能不能读懂,但有一次,她读了鲁迅先生的《风筝》,语出惊人地说:
“这个孩子的玩耍的天性被他大哥毁了,原本的质朴没有了,只剩下阴影,可能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
家人这才明白,原来三毛读懂了。
小时候的三毛,有些离群索居,因为她发现同龄的小孩子太幼稚,她和那些人不是同类。
她又发现,成熟的大人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她不喜欢这些人,她只想逃离。
她喜欢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屠宰场,去看人杀羊,几岁的她,会很专注地看完一只羊被宰杀的全部细节,看着羊死去,她并不惊讶,也不觉得残忍,而是若有所思,有时候似乎是懂了什么,便满意地点点头。
她喜欢去的另一个地方,是坟场,一个安静得只听得见风声的地方。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坟墓是阴森恐怖的,是吓人的,但三毛却很喜欢,她采摘鲜花,送给那些已经死去多时的人。
在生存与死亡之间,三毛找到了第三种绝色——自由。
成年人为了生存奔波,在夹缝之中求生存,三毛不懂死亡,但她知道选择自己喜欢的,这是自由。
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这是上天给人的权利。
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先被灌输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规矩和奴役。
03到了台湾,三毛被送进了学校。
但她一点都不喜欢学校的教育,老师们一点都不好玩,只是将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毫无道理地灌输给学生。
幸好,学校之外,三毛可以肆无忌惮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
然而,阅读得越多,对学校的教育越不喜欢。
在学校,三毛的作文成绩非常优秀,常常被当成范文来读,但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以自己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毛有理想,她想做一个捡破烂的拾荒者,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大街小巷到处游玩,一面工作一面游戏,是自由的。
她是真的喜欢拾荒,也常常能拾到有意思的东西,她会捡来人家不要的木头当艺术品。
可是老师一看,觉得这理想太“低级”,让人大失所望。
三毛重写,她觉得,当不了拾荒者,那就做一个在大街小巷卖冰棒的人,也可以自由自在。
老师一看,还是觉得这理想不够“高大上”,不够“体面”。
三毛重写,她懂了,老师想看的,不是学生真正的理想,而是一篇“远大理想”的文章,于是,她就写,长大了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
这次,老师一看,感动了,开心了,他的学生终于有“理想”了。
三毛很失望。
成年人喜欢看的,都是“好看的”,都是“体面的”,而不是真实的,真性情的东西。
就像小王子里面有一段描述成年人的人,大概是这样说的,你给人们描述你看到的房子多么美,你多么喜欢,他们不感兴趣,但如果你告诉他们,某栋房子价值一百万,他们就会双眼放光,大声赞叹。
可是人生啊,最重要的不是让别人觉得好看,而是要紧紧贴合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内心在一起。
在这世间,很多人没有灵魂,他们的灵魂被金钱充斥着,他们的灵魂被名利充斥着,被欲望充斥着,也被他人的眼光裹挟着。
04三毛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是一个孤僻的人,几乎与生活脱节,到了十几岁,依然没有玩伴。
对于她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搬个小椅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与书为伴,与书为友。
学业越来越重,她就越想逃到喜欢的书本里自由放松地活着,考不及格会被打,会被各种体罚,总之,都很丢脸。
她想要逃离,却无处逃离,于是便想到死亡:
想到二十岁是那么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
三毛讨厌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她几次小考,数学成绩都不超过五十分,在数学老师看来,这就是一个低能儿。
但考着考着,三毛也渐渐发现了考试的窍门,老师每次小考出的题目,都是从平时的练习题里挑选出来的。
于是,三毛就将这些练习题背了下来。
下一次考试来临,三毛考了满分,她开心极了。
但老师很不开心,觉得三毛肯定是作弊了,于是将三毛带到办公室,重新给了她一张试卷,三毛一看,根本不会。
她的表现,更加确定了老师眼里作弊的看法,便狠狠地惩罚了三毛,不仅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大圈,还让三毛在全班同学面前罚站,使得三毛丢尽了脸。
全班同学大声嘲笑,三毛的心,在笑声中碎了一地。
她开始恐惧学校,恐惧老师,她开始逃课,她宁愿到荒山坟场默默读一本书,也不愿去学校上课,她变得自闭。
三毛病了。
奥,也许是这个世界病了。
幸好,她还有父母,在她生病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她一次次活不下去的时候,父母的爱一次次地拉扯着她。
连续几年,三毛过得很痛苦。
幸好,她最终熬过来了。
毛姆说:世界是一间巨大的病房。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带着疾病活着。
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疾病活下去。
05雨季,痛苦的雨季。
读书,是三毛唯一的慰藉,她跟着父亲阅读,在阅读中吸取生命需要的能量。
但她越来越越自闭,她请求父亲在卧室安装铁栏杆,还在门上加了一把大大的锁。
在这个世界,她需要安全感。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她,人们在背后议论纷纷,向她投来异样的目光,她知道自己是别人眼里的怪胎,是别人眼里的废人,但她没有办法。
七年,她忍受了七年,漫长的雨季才终于过去。
父亲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建议三毛去学习画画,三毛答应了。
父亲为三毛找了绘画教师,通过画画,三毛走出了自己封闭的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拜师顾福生,跟随名师画画。
顾福生鼓励三毛,让她大胆做自己。
但三毛很烦恼,她觉得自己可能没有画画的天赋,她将自己的烦恼告诉老师,老师给了她一堆杂志。
于是,三毛走进了文学的世界。
她试着写文章,顾福生看了,告诉三毛,很好,他还帮助三毛将文章发表。
那就是三毛的处女作《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界很大,遇见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真的不容易。
世界很强悍,遇见一个温柔的人,真的不容易。
06文学成了三毛的避难所,也让她有了和这个世界对抗的力量。
她向大学提出申请,希望能进入大学,她写了一封长信给校长,最后一句说:
区区向学之志,请求成全。
三毛的申请通过了,她成了一名大学生,选择哲学专业。
“之所以选择哲学,是因为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大学期间,三毛一边学习哲学,一边大量阅读,她的心已经打开,这个世界就很美,她的心有了阳光,这个世界就变得灿烂。
她在这里认识了梁光明,梁光明文采非凡,已经出版了两本作品集。
三毛爱上了这个男子,于是,三毛就跟着梁光明,他到哪里,三毛就到哪里,他去上课,三毛就逃课跟他。
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将电话留给了梁光明,还低声告诉他:
“打给我”。
两人走在了一起,谈起了恋爱,成为校园里一道很多人都羡慕的风景,然而,当三毛表达结婚意愿的时候,梁光明却拒绝了。
三毛懂了,还是不够爱。
于是,她毅然出国,前往西班牙留学,开始了另一个传奇。
初到西班牙,三毛谨小慎微,但她发现,自己越是退缩,有些人就越是得寸进尺,而当你变得凶狠起来的时候,别人却对你和颜悦色。
她谦恭忍让,打扫寝室帮助室友,起初,大家还一起搞卫生,后来索性全部丢给三毛。
有一次,室友将寝室弄得乱七八糟的,老师发现了,还以为是三毛太懒,这一次,三毛爆发了,她说出了事实的真相。
直到多年后,她还写文章感叹“西风不识相”。
你的善良,当有锋芒,有时候一味退让,并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07人来到这个世间,就像一棵无根的树,走到哪里,就要将自己的根扎在哪里。
三毛到了西班牙,人生地不熟,但她还是要将根深深扎进土壤,去吸收生命需要的能量。
她经常参加音乐会,就是在音乐会上,她认识了荷西。
初见荷西,她心里惊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也是一种满足了。”
那时候,荷西十七岁,是一个高中生,比三毛小了整整六岁。
自从认识之后,两人经常见面,一起打棒球,一起打雪仗,一起拾荒,在旧货市场淘宝贝。
为了能见到三毛,荷西经常逃课去找她,有一次,荷西逃课出来,拿着十四块钱,要请三毛看电影。
可是两人买了电影票,就没有坐车的车费了,荷西有些羞赧,他面色羞红地对三毛说:
“可以走着路去,走路回来”。
三毛哈哈一笑,觉得感动。
后来,荷西向三毛表白了,他说:
“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后我就可以结婚了。”
这吓了三毛一跳,让她猝不及防,在三毛看来,荷西就是一个小弟弟,简直太小了,她虽然喜欢荷西,但是六年是一个太长的时间,她也不愿意耽搁荷西。
三毛拒绝了,她说:
“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
两人分别的时候,荷西让三毛先走,他说:
我站在这里看你先走。
三毛却不愿意,她要看着荷西离开:
“我站在这里看你走,这是最后一次看你,你以后永远不要再来了。”
荷西年纪虽小,却不愿意为难三毛,他承诺说:
“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我永远不会再来缠你。”
随后,荷西小跑着离开,边跑边回头,脸上挂着笑容,嘴里还说:
“echo,再见!echo,再见!”
三毛看着荷西离开的背影,泪流满面,但这是她的选择。
荷西走了,真的没有再纠缠她,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是再几年之后重新开始。
08人生就是一场流浪,一场身体和心灵的流浪。
有些人是身体在流浪,有人是心灵在流浪,三毛的心灵也是在流浪,她渴望为自己的内心安一个家,渴望给灵魂一个归宿,可是她总也找不到。
她投入到爱情当中,可是遇见的总是不适合的人。
1970年,三毛回到家里。
她年纪也渐渐大了,开始渴望婚姻,她遇见一个德国人,两人已经打算结婚,可是婚礼前,这个男人却因心脏病,死在三毛怀里。
三毛的心碎了,她对人生感到绝望。
幸好,她每次绝望的时候,父母都将她拉了出来。
转眼之间,三毛已经块三十岁了,她已经经历了很多,人生破破烂烂,她努力缝缝补补。
1972年,三毛再次回到留学之地西班牙,想看的东西,就尽快去看,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回到西班牙,三毛遇见了荷西的妹妹,在其央求之下,三毛给荷西写了一封简短的信:
“荷西,我回来了,我是echo。”
此时,荷西的兵役已经快要服完了,三毛见到荷西,一脸胡子,就像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在荷西的住处,三毛看到墙上全是自己近几年的照片。
三毛真的感动了,原来她一直住在荷西心里。
那才是她内心真正的归宿。
两人重新相见,三毛工作很忙,她将自己关在屋里写稿,可荷西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这太无聊了。
他带三毛去散步,看到野外工作的园丁,荷西很有感触地说:
“我觉得那些被关在方盒子里办公、对着数字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可怜的,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做园丁,也不做银行上班的人。”
三毛懂了,她立即给编辑回了一封信:
“对不起,不干了。”
三毛明白,眼前这个男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高中生了,他真的长大了,三毛哭着说:
“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再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现在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告诉三毛:
“碎了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粘起来。”
“粘过后,还是会有裂缝的”
荷西拉着三毛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
“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他问三毛,想去哪里?
三毛说:
撒哈拉。
荷西便在撒哈拉找了工作,提前去了撒哈拉,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拼尽全力爱着另一个人。
09沙漠,一片诗意的荒凉。
1973年,三毛进了撒哈拉,走进了沙漠。
撒哈拉是一个贫穷的地方,三毛在那里没有书报,没有电视,连鲜花也没有,吃饭都还要省吃俭用,吃饭是坐在地上吃的。
中午,墙上都是烫手的。
家里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电,生活很艰苦,就连写字,也只能放在膝盖上写,可是三毛努力将日子过得幸福。
物质,只是幸福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真正的幸福,有一种诗意的享受。
荷西拉着三毛去登记结婚,可是当地人从不办理结婚手续,三毛和荷西是头一遭。
结婚前,荷西问:
“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回:
“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三毛叹了一口气说:
“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婚礼那天,荷西照常出去上班,三毛找了一件细麻布长衣服穿上,看上去古典优雅,荷西买不起戒指,买不起钻石,买不起房子,可是他送给了三毛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
正中拾荒者三毛的意。
一个简单的仪式后,法官说:
“好了,你们结婚了。”
幸福是简单的,简单是困难的,但三毛在沙漠里,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她在沙漠为荷西做中国菜,还写了一篇叫《中国饭店》的文章。
三毛心软,见到沙漠里的人受苦,就凭借常识给人看病,希望帮人家减轻痛苦,这把荷西吓得不行,为此,她写了《悬壶济世》。
她跟荷西去沙漠拾荒,陷入危险,险些丧命,脱离危险之后,却还是很高兴,为此还写了《荒山之夜》。
沙漠民风彪悍,三毛和荷西偷看人家洗澡,只见人家用石头擦背,简直笑得不行,写了《沙漠观浴记》。
物质是清苦的,但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
有滋有味有温度的生活,并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用灵魂展开的。
后来,因为战争,两人离开沙漠。
1977年新年,荷西让三毛许愿,三毛一直念叨着: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然后抱着荷西,她觉得自己可能会死。
那段时间,《读书人》杂志向三毛约稿,话题是假如生命只剩三个月,会做什么?
三毛在厨房揉面,荷西问:
假如只有三个月可活,你会做什么?
三毛和面的手停了下来,摸了摸荷西的头说:
“傻子,我不会死的,我还得给你做饺子呢!”
荷西听后,从后面抱住三毛。
然而,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1979年7月30日,荷西却意外溺亡。
三毛悲痛欲绝。
葬礼那天,她握住荷西冰冷的手,告诉他:
要勇敢,要勇敢,没有我的时候你也要勇敢。
她讲完,荷西的眼睛里流出了血,鼻孔里也流出血,嘴巴里也流出血。
三毛的天塌了,她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守在荷西的墓旁,天黑还舍不得离开。
她想随荷西而去,可是父亲说:
“你如果敢做出毁灭自己生命的事情,那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与你为仇,我世世代代都要与你为仇,因为你,杀死了我最最心爱的女儿。”
死是容易的,活着也是容易的,但要活好这一生,真的很难。
10荷西死后,三毛的心,也死了。
她拖着身体四处流浪,可是再也遇不到荷西,她走了很多地方,万水千山走遍,可是心里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归宿。
三毛的书出版之后,她越来越有名,她的自由让无数人羡慕,她的脚步和文字不断延展着生命的边界。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她遇见了王洛宾,并对这个老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但王洛宾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敢和三毛在一起。
三毛主动奔赴,这段感情还是无疾而终。
1990年,三毛创作了《滚滚红尘》,这部电影最终让不少人获奖,但作为编剧的三毛,却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有人上台领奖时说:
如果没有最佳编剧,也不可能有最佳电影。
下来后,三毛搂着对方说:
你刚才在台上的讲话令我感动,我好想哭。
三毛说过: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她确实走了,确实经历了,她的人生宽度,胜过了人间无数。
1991年1月4日,三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或许是走累了,或许是已经看够了这世间的风景,她已经在这世间流浪了许久,如今,她选择离开。
回首三毛这一生,她不过是想用心活好这辈子,不过是想自由而随性地活着,可是怎么就这么难呢?
神说,这就是你们需要修行的地方。
确实,这就是我们需要修的地方,如果人生如意,那还需要修行干什么呢?
11三毛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不断重读她的故事?
在今天,物质越来越丰富,可是人越来越不自由,生命也越来越窄。
大多数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安安稳稳度过一生。
活着活着,他们的生活就成了一种习惯,就成了两点一线,办公室,家里,来来回回,赚钱,买东西,反反复复。
我承认,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人的生活,不应该如此单调,不应该如此机械地重复。
仔细看现代人的生活,你会发现,生而自由已经被抛弃了,大家都活在无往而不在的枷锁之中,时间久了,他们便连自由的想法都没有了,人越来越没有真性情,越来越千篇一律。
所以,我们需要读读三毛。
在我们想辞职却不敢辞职的时候,有人在遥远的沙漠上看月亮。
在我们想改变却不敢改变的时候,森林里的鸟在自由地飞翔。
在我们无数次想离开却不敢离开的时候,有人却走进了山里。
在我们抱怨生活太难的时候,有人却做起了自己,成为了自己。
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