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韩国农村:被城市抽去活力,没有男人,中年妇女撑起半边天

戏志才评历史 2024-11-07 08:10:5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直击韩国的农村,被城市抽去活力,那里没有男人,中年妇女撑起半边天 !

01 韩国农村的历史变迁与农村女性的担当

20世纪90年代末,韩剧开始在中国大量播出,描绘了一个富足、温暖的韩国社会。剧中人物的生活环境优雅,乡村更是自然淳朴,仿佛是远离尘嚣的天堂。

这些影像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中国观众的认知,大家认为剧中的美丽乡村就是韩国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种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实际上掩盖了韩国农村真正的样貌。

韩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中期,特别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以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

政府在大量投资首尔、釜山等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乡村中的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机会,涌向城市寻找工作,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等职业。而农村则被渐渐遗弃,留下了老龄化的社会结构。

信息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1970年代,朴正熙总统推行了“新村运动”,试图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差距。

尽管这场运动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面貌也得到了改善,但其所带来的长久影响却有限。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涌入城市。

到了20世纪末,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韩国的城市化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乡村却陷入了深深的衰退。

韩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乡村尤为明显。妇女往往被视为家庭的附属,主要职责是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

然而,随着农村青壮年男性的大量外出,留下来的女性不得不挑起家里的重担。尤其是那些中年妇女,她们不仅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养育子女,还要承担起过去属于男性的农业劳动和家庭经济支撑。

韩国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充满了各种劳作,她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维持家庭生计,这种场景在韩国的偏远乡村并不罕见。

这些农村妇女的工作不仅限于家务,她们同样参与田间劳动。

种植水稻需要频繁的灌溉和施肥,她们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穿上围裙,背上装满肥料的篮子,踩着田埂来到田间地头。

夏天的韩国农村闷热潮湿,她们在烈日下弯着腰插秧,汗水浸湿了额头和背部的衣衫。

而到了秋季,她们则要用镰刀在金黄的稻田中割稻、捆稻,手指被锋利的稻穗割破也不在意,只希望能在天黑之前完成一整片田地的收割。

冬天的农村尤其艰难,寒冷的季节中,许多家庭还在使用旧式的炭火取暖,这种取暖方式不仅不够安全,还容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恶化,甚至有中毒的风险。

屋外的田地此时已经空旷,覆盖着一层薄雪,妇女们戴着厚重的棉手套,拖着简易的木制推车,去远处的集市上卖些自己腌制的泡菜,或是从别处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回来。

尽管集市上冷清萧条,但她们依然坚持着,希望能多挣一些钱为孩子们添置新的过冬衣物。

当时的农村,虽然女性顶起了半边天,但社会对她们的支持却极为有限。

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学校长期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许多年轻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落后于城市同龄人。

大部分农村孩子只能在基础设施简陋的学校里上课,面对破旧的教室和不足的教材。

于是,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未来,许多家庭竭尽全力将孩子送到城市求学,即便这意味着要承担高昂的生活费用。

农村妇女为了维持家中开支,常常需要额外找一些临时工作,诸如帮助邻居家打理农田、清理村里的公共区域等等,每天都过得筋疲力尽。

02 被城市抽去活力的韩国农村

城市化不仅带走了劳动力,也带走了农村的经济活力。过去,许多韩国农村以稻米种植和小规模养殖为生。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型机械化农业竞争。

农业生产需要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产出却难以提升,导致农户的收入逐渐减少。

即使在韩国政府的补贴下,种植水稻和大麦等农作物的农民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在村庄周边的稻田中,夏季的稻苗青翠如茵,然而农民们的脸上却难见笑容——他们知道,这片稻田虽然能填饱肚子,却无法真正改善生活。

进入21世纪,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更加显著。韩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许多道路依旧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雨季时常出现积水和泥泞。

村中的老旧房屋大多是数十年前修建的木质或砖瓦结构,在寒冬腊月里,寒风从屋檐下的缝隙中钻入,让人难以御寒。

信息来源:海外网

对于那些孤寡老人来说,维护老宅的费用常常是他们无力承担的,因而在韩国乡村的一些角落中,仍然能看到半塌的房屋和废弃的院落。

没有年轻人,意味着缺乏对现代生活的接纳能力。村中有限的几家小商店,售卖的多是一些日常用品,货架上的商品排列简单、陈旧。

老人们习惯于在集市上购买蔬菜、鱼类和生活用品,他们用老式的斗篷裹紧自己,在寒冷的清晨走向集市,提着装满自家腌制泡菜的小篮子,等待着为数不多的买家。

由于市场需求萎缩,这些小商店的生意愈加冷清,许多老板宁愿关门大吉,到城里寻找其他机会。

与城市的现代化超市和便捷的网络购物形成鲜明对比,韩国农村的市场显得格外原始。

每逢集市日,老人们在街边支起小摊,摊位上摆放着自家种的蔬菜、腌制的泡菜,还有一些手工制品。

集市上的人们多是年过六十的老年人,他们穿着厚重的毛衣和围巾,手上常常提着用旧报纸包裹的商品,走过泥泞不堪的小巷,互相问候,仿佛是在寻找一丝从前的热闹。

为了维持生计,农村中年妇女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她们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同时也在田间和集市上辛勤工作。

无论是种植水稻、打理蔬菜地,还是修补破旧的房屋,她们都用实际行动维持着这个逐渐老去的村庄。

在海边的渔村,韩国农村妇女还要从事辛苦的海产捕捞工作。

她们在清晨的时候便出海,在寒冷的海风中张开渔网,捕捞墨斗鱼、刀鱼等海产。海面风高浪急,皮肤被海风吹得生疼,但她们依然坚持作业,期待着能多捕几条鱼。

傍晚时分,她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集市上,售卖当天捕捞的海鲜。鱼腥味弥漫在空气中,她们的双手早已被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而变得粗糙。

韩国农村中“进口新娘”的现象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逐渐普遍,许多从越南、柬埔寨等地而来的女性与农村的单身男子组成了家庭。

这些“越南新娘”来到异国他乡,试图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但她们面临的却是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农村生活的艰辛。

她们不得不学习如何在韩国的稻田中劳作,如何在集市上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许多人为了家庭和孩子的未来,默默忍受着孤独和艰辛,用双手共同支撑起这个家庭的生活。

而在这些农村的角落里,男性的身影却越来越少。那些年过五十的农民,面对着愈发艰难的生活选择,身体也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有力。

许多人早已放弃了体力劳动,只能在家中靠着微薄的补贴和子女的汇款度日。

他们在村口的树荫下聚集,用木凳围成一圈,聊着往日的繁华,偶尔抽上一根廉价的香烟,看着孩子们在远方努力打拼。

而那些更为年长的老人,只能独自坐在自家的木屋门前,眼中透出疲惫和无奈。

对于这些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韩国经济的发达与他们无关。

他们所感受到的,是城市发展对农村资源的持续抽离,是越来越难以负担的生活成本,

那些改善农村住房和道路的“新村政策”,更像是为了面子工程而推行的形象项目。

03 韩国农村的现状与未来:困境中的坚持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韩国的农村状况依旧未见明显好转。

政府虽然不断出台政策试图扶持农业、改善农村生活,但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和人口外流,这些努力如同杯水车薪。

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背景下,即便政府提供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补贴,但大多数年迈的农民却缺乏操作这些机械的能力。

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中年妇女来说,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让她们疲惫不堪,而学习操作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项目逐渐在一些地区推进。

新的道路修建、供电系统的升级,让部分村庄的生活条件稍有起色,尤其是在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区,情况要比偏远农村好一些。

这种变化却未能普及到所有乡村。在许多偏远地区,那些老旧的木屋依然矗立在杂草丛生的小路旁,破败的房屋在风雨中摇曳,成为农村衰退的见证。

即使有了新的道路,也难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因为这些村庄与繁华的城市依然隔着无形的“距离”。

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不少在城市中打工的农村年轻人虽然希望回到家乡,但发现家乡的环境依旧贫瘠,难以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即使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部分返乡创业者尝试在农村开展小型农业项目,如有机种植、民宿经营等,但这些尝试往往因缺乏市场支持和消费能力而难以为继。农村的老年人口购买力有限,而城市的消费者又更青睐方便快捷的城市服务,农村的产品即便有特色,也难以打开销路。

韩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文化隔阂逐渐加深。随着年轻一代在城市中接受现代化教育,过着都市化生活,他们对农村的认同感也在逐步减弱。

即便是返乡过节,年轻人也往往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而不是参与传统的农业劳动或村庄活动。

农村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流失,那些曾经热闹的节日和村里的集会也变得冷清了许多。

对于留守的中年妇女来说,她们仍然是家庭和农村社区的支柱。即使在劳动力短缺和收入微薄的困境下,她们依然在田间、集市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

她们在家中打理自留地,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孙辈,同时也在家庭经济中承担着重担。

她们的背影,早已在田野中与夕阳的余晖融为一体,成为农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已经进入到农村,但对于这些缺乏使用经验的中年妇女来说,传统的劳作方式依然是她们最熟悉的手段。

她们在早春播种,夏季施肥,秋天收割,冬季腌制泡菜,为一家人的餐桌上增添一些色彩。

她们依旧会在集市上售卖自家腌制的泡菜和蔬菜,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努力维持着家庭的基本生活。

韩国农村的生活节奏依旧缓慢,但这种缓慢背后却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村庄中的小学由于生源不足,不得不与邻近的学校合并,而原来的校舍逐渐被荒废,教学楼的墙壁上长满了苔藓,操场上长满了杂草。

那些曾经在这片操场上嬉戏的孩子,如今大多已经奔赴城市,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工作,与家乡渐行渐远。

只剩下几位老教师仍在坚守,他们每天面对着零星的几个学生,教着依旧沿用多年的课本内容。

如今的韩国农村,仍然在艰难中挣扎前行。尽管政府在推动各种振兴计划,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和社会资源的不均衡,让这一切的改变显得艰难。

那些留守在乡村的中年妇女和年迈的老人,用他们的劳动和坚持维系着一个逐渐凋零的村庄,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后的守护者。

尽管他们没有改变时代潮流的力量,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试图在衰退中找到一丝生机。

结语

韩国农村的衰败根源于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政府的政策虽试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补贴上有所改善,但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断萎缩的农村经济,这些举措成效有限。

农村缺乏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收入微薄,教育资源匮乏,许多村庄仍停留在上世纪的模样。

即使有政策扶持和现代化机械的引入,由于使用经验的缺乏,年迈的农民和中年妇女仍然只能依靠传统的劳作方式勉力支撑。

韩国农村的衰退,是城市发展与农村失衡的缩影,映射出整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忽视。

在这场变迁中,农村中年妇女无疑是最辛苦的群体,她们的努力让农村生活得以延续,但也让她们背负了沉重的生活重担。

韩国农村在被城市化抽去活力的背景下,成为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的加剧,不仅影响着农村家庭的未来,也挑战着韩国社会的整体平衡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韩国年轻人兴起一波“归农归村潮”2022-07-11

2、海外网:归农归村,韩国持续推动了14年2023-02-17

3、中国县域经济报:韩国“新村运动”如何改变农村面貌2017-08-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