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难,按下葫芦浮起瓢,如何破局?

宛爸育儿日记 2024-12-27 04:38:25

宝宝不好好吃饭让家长头疼,有时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总感觉像“按下葫芦浮起瓢”,本想解决A问题却发现A问题没解决又出现了B问题,如果想把B问题解决了还要先解决C问题。

问题越理越多,每个看起来都没那么重要可是放在一起又个个都重要。再加上对孩子的吃饭问题家里每个人的看法又不一样,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还有无所谓的。

妈妈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打工人哪有这个精力。

放任不管?孩子不好好吃饭始终是个事儿,越拖越难解决。

求助网友?要暴露孩子的隐私不说,还有可能引来冷嘲热讽,心理承受不住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个这样的案例,帮助大家思考如何去分析孩子的吃饭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什么。

我们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视频,很简单,宝宝吃饭时总是把碗扔掉、筷子扔掉,关于宝宝吃饭时扔食物,扔餐具这件事儿,我们之前分享过一篇,如果你没看过,可以先看看

视频很短,第一段视频中12月14日,全家人在爸爸背后的餐桌上吃饭,小朋友把筷子往地下扔,爸爸走过来捡起筷子,嘴里边念叨着什么边上手用筷子打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当然是哭了,视频就结束了。

第二段视频是在2天之后,12月16日,依旧是晚餐时全家在吃饭,小朋友又故技重施,把筷子扔到了地上,不仅扔掉了筷子,还把鞋子也踢掉了。

妈妈非常困惑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这就是一个孩子吃饭扔餐具的问题?我们上面分享的那一篇文章应该能够找到答案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吃完了告诉家长,可以离席或者把孩子的挑食问题解决了,减少孩子筛选食物扔食物的机会,或者提供更适合孩子的儿童筷子就行了。

其实不然,这只是孩子扔筷子踢掉鞋子这个行为的表面问题,这就是要按下的那个“葫芦”而已。

给什么餐具都不行。是孩子的探索行为吗?并不是,2岁多的孩子已经是有目的性地扔餐具。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屡教不改”?

不吃饭让她下地,她就一直让我陪玩,一个人不肯玩,一定要扯着我,我在吃饭呢。每次都不给我吃饭。每次过了饭点我都没胃口了,所以大人吃饭她不吃只能给她开电视,让她看一会儿,好带能让我们吃个饭。

看起来像是“破案”了,真正的原因是妈妈为了能好好吃个饭,在孩子扔餐具时就打开电视,让她安静一会儿自己能吃顿饭。

起初这个办法效果不错,最后发展成孩子想看电视就扔餐具,妈妈意识到这样不行,想纠正却无力解决。

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国的家庭多数都在力求“稳定地运转”,是一个每位家庭成员都参与的微妙系统。就像一架精密的机器靠着数个齿轮连接,一环扣一环,每个齿轮都各司其职。很多家长处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有时难免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表现,能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特别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就更难换位思考。

我们做辅食添加和喂养指导十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饭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饭渣”的家庭则有各的各的矛盾。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目标只是为了维持“家庭”这个系统正常运转,无暇去兼顾个人的需求,包括孩子的需求。

所以上面的信息中,最终的结果是大人为了能好好吃顿饭,把孩子“圈”在餐椅里,孩子吃完了也不能离开。为了让孩子安静地等待,家长选择让孩子看动画片,时间久了孩子“摔餐具为号”看动画的习惯根深蒂固,家长又感觉这样不行,想纠正的时候就很痛苦,让孩子吃完就离开餐椅吧,大人没法好好吃饭,不让孩子离开餐椅呢,总是让孩子看动画片也不是好事。

看到这里多数家长是不是认为这就是这个案例的全部了?

当然不是,我们从辅食和喂养角度来看,孩子的需求并不是看动画片,而是——与全家合餐。

现代网络非常发达,辅食怎么做,孩子吃什么早已不算什么难题,但很多家庭的喂养观念并没有更新,还停留在孩子“吃饱就行”,“辅食就是要吃饱”,“加辅食就是排除过敏食物”等等非常初级的阶段。

实际上,添加辅食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排除易致敏食物,从液体奶过渡到固体食物这么简单。

添加辅食的过程就是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年人教人类幼崽“如何进食”的过程,是传授各种“进食技巧”的过程。在一天又一天的一日三餐中,孩子吃饭这件事儿受到家庭饮食习惯、地域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现在各类辅食添加课程普遍重视一岁前的辅食添加,家长也是在宝宝6个月到12个月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辅食和喂养重视程度最高,孩子一岁后逐渐放松对饮食习惯的培养,健康饮食意识的建立,特别是“合餐”与“幼儿园与家庭饮食互补”几乎是多数家庭忽略的。

中国的传统饮食中,“家宴”是非常重要的,全家聚在一起吃饭也是大多数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中国家庭中选择“合餐”的是大多数。对于小宝宝来说,6个月左右初添加辅食,智力认知发育受限,还处在进食习惯刚刚建立的阶段,随着宝宝年纪的增长,智力发育,对于家庭事务参与感越来越强,家长就要及时安排宝宝与全家“合餐”。

如果你对宝宝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合餐”还不太了解,可以看看下面这一篇:

上面这位小朋友已经2岁了,孩子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阶段家长会发现带宝宝外出玩耍时,宝宝慢慢地不再是一个人埋头玩了,而是开始对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的小朋友感兴趣。孩子交友、社交的需求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像上面图片中孩子已经2岁多,依旧是独自坐在餐椅里吃饭,而大人们则在不远处一张桌子上吃饭,席间谈笑风生聊得很热闹,孩子当然会着急要离开餐椅。

换个角度说,妈妈的理由是有点儿牵强了

不吃饭让她下地,她就一直让我陪玩,一个人不肯玩,一定要扯着我,我在吃饭呢。每次都不给我吃饭。每次过了饭点我都没胃口了,所以大人吃饭她不吃只能给她开电视,让她看一会儿,好带能让我们吃个饭。

宝宝粘妈妈能理解,但需要妈妈陪伴并不意味着妈妈就要失去自我,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

如果不想让孩子看动画片,全家轮流吃饭,先吃完的去陪孩子玩一会儿也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也可以让孩子与全家一起吃,显然这是更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家长对此只字未提,为什么不让孩子与全家一起吃饭呢?是否孩子存在一些挑食行为,家长不想让孩子有机会吃到大人的食物呢?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孩子不可能被家长永远用游戏围栏、用餐椅困住,限制孩子的行动也要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平衡才是最优解。

很多孩子的挑食行为或吃饭问题背后都是家长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不一致,家长没意识到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强制孩子服从,而不是满足孩子的需求。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