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解药也没在我国上市!医生却用白酒救回一命

云帘逸仙 2024-12-02 16:02:31

文|犽犽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致命的隐患,比如在农业发达之后,应运而生的农药就异常危险。

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能轻易的让一些粗心大意的人失去生命。

而事实证明,能够夺走人类生命的除了农药之外,还有着许多其他化工产品。

湖北黄石的邓某,就是一位在工厂工作的普通工人,这天他在下班之后刚好有些口渴,随手就拿起桌上一瓶看似是饮料的液体一饮而尽。

短短几分钟后,腹痛、头痛等各种不适感便接踵而至,即使被送往医院,医生口中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的诊断也是显得更加绝望。

那么,邓某所喝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在连解药都没有的情况下,医生又为什么会选择用白酒治病?

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的“毒药”

乙二醇是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甚至还略带一些甜味的粘稠液体。

这使得它充满了迷惑性,非常容易被误认为饮料,尤其是对于儿童和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成年人来说,更是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但这种只是看似无害的液体,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迅速转化为剧毒的草酸,不仅会对人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导致肾脏、肝脏等器官逐渐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更令人担忧的是,乙二醇的致死剂量极低,仅需80毫升就足以致命,且死亡率无限接近100%,而邓某这次误服的剂量一度高达200毫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乙二醇本身的毒性外,防冻液的包装和储存方式也加剧了误服的风险。

目前市面上许多防冻液产品都采用透明的塑料瓶进行包装,看起来与普通饮料的外观非常相似。

更不要说,在一些工业场所,防冻液甚至会被分装在饮料瓶中,这进一步增加了误认的可能性。

所以邓某的遭遇并非是个例,近些年来,各地误服防冻液等化学制剂的事件屡屡发生,甚至还有人误喝过500多毫升的汽车防冻液。

这些案例的结果,最终都是肝肾衰竭去世,因为面对来势汹汹的乙二醇中毒,我国医疗机构面临着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科技发达的如今,治疗乙二醇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早已不再神秘,可由于国内对此的需求量非常少,所以该药物至今都没有在国内上市。

这意味着国内一旦发生乙二醇中毒事件,医生只能采取洗胃、器官功能维护等基础支持性疗法,去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但这明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次的邓某在被送往医院之后,已经开始神志昏迷,瞳孔反射逐渐消失,在多器官出现衰竭的情况下,生命体征自然极不稳定。

最终,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文献查阅,医生发现白酒中的乙醇可以封闭防冻液中的受体,阻止其与乙二醇结合产生毒性物质。

于是,他们决定尝试用白酒作为替代解毒药物。

在三天的时间里,邓某一共“喝”下了四瓶白酒,而这一大胆的尝试最终奏效后,邓某的病情逐渐开始稳定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用白酒解毒并非万全之策,毕竟白酒的乙醇浓度和剂量都难以精确控制,所以这种治疗方案注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而这种方法也只适用于早期中毒患者,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误服事件的普遍性

邓某事件以及其他类似案例的发生,暴露出了在防冻液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大多防冻液产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许多产品采用透明包装,

与饮料外观异常相似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混淆。

而在一些工业场所等使用防冻液的场景,也缺乏规范的储存和管理制度,防冻液随意摆放,缺乏明显的警示标识,安全隐患突出。

邓某误服事件中,工厂将防冻液分装在塑料瓶中,正是监管缺失的直接体现。

要有效预防防冻液误服事件的发生,必须制定统一的防冻液产品包装标准,要求采用不透明包装并加贴醒目的警示标识。

例如骷髅头标志、危险警告语等,以区别于普通饮料。

工业场所等使用防冻液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防冻液储存和管理制度,规范储存容器、场所,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

除了加强监管,公众教育也至关重要,要广泛普及防冻液的危险性以及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安全教育。

毕竟只有让公众充分认识到防冻液的危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误服风险。

而面对防冻液中毒的严峻形势,仅仅依靠医生的“妙手回春”远远不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应急机制。

要加快引进和研发特效解毒药物甲吡唑,填补国内空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也要建立全国性的防冻液中毒应急预案,明确中毒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

这样才能确保一旦发生中毒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还要加强医务人员对防冻液中毒的培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了,鼓励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积累经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数据库,收集中毒案例的临床数据,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黄石市中心医院医生在邓某案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反应能力值得肯定,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内医疗系统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方面的不足。

防冻液误服事件频发,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暴露了相关方面预防的不足,可以说,邓某的案例以及其他类似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警钟。

必须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加强防冻液安全监管,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防冻液的储存和使用,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个人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饮用不明液体,尤其是在工业场所等存在潜在危险的环境中,更要保持警惕。

医疗应急机制的改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但只有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快特效药物的研发和引进,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中毒事件。

最终防冻液安全问题的解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防冻液误服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结语

误服防冻液仅仅是一系列意外事件的其中之一,现今对于各种化学产品的运用,常常会导致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而一些化学产品一旦被误服,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流逝,所以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格外小心,远离那些能够危害生命的存在。

不过,也不能因为个别事件的发生,就否定这些物品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人们怎样去运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