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半世红尘半世佛,半载浮华半载僧

趣味评历史 2024-03-19 20:23:22

他是李叔同,也是弘一法师,他曾半生繁华,半生为僧,纵观其一生尽是精彩,他的故事到现在还在广为流传,而他留下的经典诗句与名言,至今让人深思。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降生,此时他的父亲李筱楼已经68岁了。李筱楼曾是同治年间的正统进士,后来因为官运不济,无奈回家继承百万家产,后来更是将李家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盐商界巨富。

晚年的他虔诚拜佛、乐善好施,成为了众人口中的“李善人”。如今老来得子,他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于是在李叔同降生的当天,他命人将附近所有的水产都买了下来拿去放生。

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李叔同,也没让李家失望,5岁就能读诵《昭阳文选》,展现出了他远超同龄人的智慧。 然而命运多舛,那年他的父亲却与世长辞。

而因为她的母亲是李家的四姨太,因此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们母子在李家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好在后来他与母亲据理力争、不畏强权,才最终在李家站稳了脚跟,这些经历让他在6岁时,便说出了“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人生感悟。

之后他的母亲为他请来名师教他文化与书法,因为李家诸多人都潜心向佛,李叔同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对经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除了学习文化外,还经常在家念《大悲咒》和《往生咒》,这也为他后来出家为僧埋下了种子。

李叔同15岁那年,在街上看到一个喜报,上边写着:天津第一名伶杨翠喜沪上夺魁,看到喜报上女子的画像,李叔同呆立当场,懵懂少年的爱情就这样来了,从此李叔同迷上了看戏。为了能见到杨翠喜,杨翠喜的每一场演出,李叔同都必到,而且是坐在第一排。

功夫不负有心人,戏台上的杨翠喜也很快注意到了儒雅脱俗的李叔同。李叔同的第一次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之后每当杨翠喜上台演出,李叔同就在台下拍手喝彩,演出结束后,他亲自掌灯护送杨翠喜回家。二人也陷入到了热恋当中,还为这份感情立下了共度一生的誓言。

然而家中长辈和李叔同的母亲却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只因为当时的婚姻讲究一个门当户对,李家是大户,他们决不允许一个戏子嫁入他们家。

李叔同

为了断掉李叔同与杨翠喜来往,李家给李叔同安排了一场婚姻,对方是茶商巨富俞家的千金,起初李叔同是不同意的,但李叔同的二哥承诺,只要他接受这场婚姻,李家就给他30万两白银让他去自立门户,为了摆脱李家的束缚,李叔同答应了这场家族联姻。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李叔同参加科考试时,在文章中痛批清政府的无能,直接导致了他科考失败。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戊戌变法就此开始酝酿,李叔同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受新思想,他开始狂热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民族主义。

康有为、梁启超

他更是公开表示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仅存活了一百天就以失败告终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而李叔同也被有心人举报,为了不连累家族,他带着家人躲到了上海。但他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为变法强国而发声。

然而他这一走,也就断了与初恋杨翠喜的联系,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沾。”

1989年的上海,可以说是佳人才子的聚集地,也是在这里,他遇到自己一生的好友许幻园。后来许幻园家中出现变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许幻园站在李叔同的门外喊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们后会有期,说完头也不回的向茫茫白雪中走去。

李叔同怔怔的看着好友离去的方向,在雪里整整站了一个小时,回去后,他挥笔写下了一首传世佳作《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涯五友

为了帮助推进变法,李叔同将经典的古文词句填写进西洋乐中,经他改编的歌曲,在当时广泛流传,他的文章,也在沪学会中屡次获得第一,他很快就成为了上海名声大噪的才子。那时,李叔同和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是名冠上海的“天涯五友”,在上海文坛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杨翠喜

随着李叔同第一个孩子的诞生,李叔同再次想起了让他魂牵梦绕的杨翠喜,于是他不顾一切的回到了天津,誓要娶杨翠喜为妻。然而讽刺的是,此时的杨翠喜早已嫁给了京城的一个王爷,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且她还十分享受这种生活,对于那个当初发誓要永远在一起的李叔同,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感情受创,再加上国家的动荡,让回到上海的李叔同变得十分沮丧,于是他开始闭门不出,整日与诗词为伴,最终一本散文集《辛丑北征泪墨》横空出世,这也使他在上海文艺界更加出名了。

后来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在那里没有守旧的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有的都是先进的现代文学,在那里他接受到了更加先进的思想,还学习了法律、政治等课程,他也在此脱下了守旧的马褂,换上了西服。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动,李叔同和同学们被迫离开学校,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新思想的追求,他开始到各地创办学会,办演讲班,演文明戏。然而就在他为事业奋不顾身的奔波时,他的母亲却悄然的离开了。

他没有像旧社会那样给母亲举办葬礼,而是为母亲举办了一场西式葬礼,在母亲的葬礼上,他在钢琴的伴奏下,为母亲唱了一首《梦》,唱完之后嚎啕大哭,在场宾客无不动容。葬礼过后,李叔同将自己的妻子俞氏与两个儿子,托付给了天津李家的二哥,然后独自远走日本留学。

李叔同与俞氏

抛妻弃子,舍弃家业,放弃多少人难以获得的荣光,洒脱离开,到一个陌生世界重新开始,这是多少人难以做出的抉择,然而他却做了,而且做的毫不拖泥带水。孤身一人在异国闯荡是何其艰难,但他选择好了自己人生接下来的目标,他就会坚持认真的走下去,在日本,他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到达日本后,李叔同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段旅程,他进入了东京美术学校,他也是这所学校里第一代的中国美术留学生。后来他不满足仅学习美术一个专业,又同时选修了音乐、戏剧和人体艺术绘画。

1906年,他与同学曾孝谷等人,共同创办了“春柳社”,还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07年,中国淮北发生特大水灾,为此春柳社举办了一次义演,他们义演的节目是国外名剧《茶花女》。

由于当时的春柳社大多数为男性,而剧情中有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女性扮演,但他们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女性出演。在这个时候,李叔同想到了他在国内喜欢看的戏剧,戏剧中很多女角色都是男性扮演的,他想这西洋戏剧中的女角色,也可以用男性扮演,于是他自告奋勇的扮演了戏中的女角色。

没想到因为李叔同男扮女装的表演,他们这次话剧义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次义演的影响力,也让话剧开始慢慢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话剧史的开端,至今还记载在中国文学史的教科书上。

李叔同在学习人体绘画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体模特,于是他厚着脸皮问房东的女儿,能不能做他的模特,没想到房东的女儿爽快的就答应了,而房东的女儿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妻子。

二人产生情愫后,李叔同如实的告知了他在国内有家室的事实,但房东的女儿却表示不在意,因为他的诚实,房东的女儿反而对他更加死心塌地了。

1910年,李叔同带着日本妻子回国,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三段旅程,也是他第二次蜕变。回国后,国内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他来说变化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家,因为李家破产了。

为了生计,李叔同不仅做了《太平洋报》的主编,还在学校任职,而且是两所学校,一所在南京,一所在杭州,因此有段时间,李叔同经常是每半个月住南京,半个月住杭州。

成为教育家的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创办了上海中华书局,上了中国第一堂人体写生课,独自完成了中国的《音乐小杂志》,将西洋音乐带入国门。到了1917年,李叔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文化泰斗了,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级人物,都曾是他的学生。

有一次,他与夏丏尊共同研究日本杂志上关于“断食”修养的文章后,他就借着假期的时间,到虎跑寺里实践了起来,没想到,这次无意中的断食实践,却成了他修佛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第四段旅程的开始,半年后,他对外宣布剃度出家,开启人生第三次蜕变。

1918年春,日本妻子寻遍苏杭两地后,终于在虎跑寺找到了出家的李叔同。他们夫妻二人各自乘船在西子湖上见面。她放弃一切,不远万里跑到中国,他们明明恩爱有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她真的不懂。她悲伤的问丈夫什么是爱,李叔同回答:爱,就是慈悲。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再次与过去告别,走的依然洒脱。

李叔同顿入空门后,被赐法号“弘一”,他断绝了与俗世的任何来往,开始认真专注的修习佛法,他每天仅吃一餐,身边除了经书,就只是少量的衣物和一把雨伞。而在之后的修行路上,他一双僧鞋穿了15年,一把雨伞用了13年,两件单衣上打了224个补丁,蚊帐上也用纸糊了二百多个洞。

他修行的是佛教最为严谨刻板的律宗,而他修行的律宗在此之前已经断绝了700多年,修为有成后,他开始四处游走弘扬律宗,他一边游走,一边体会,学法造诣也越来越深,后来他被尊称为律宗第十一世祖,律宗也因他再次弘扬天下。

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的感悟编修佛典,完成了《人生之最后》《华严集联三百》《净宗问辨》等诸多佛学著作,他还与曾经的弟子丰子恺合作完成了《护生画集》,以图画的方式散发佛的慈悲。

多年来他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法基本原则,他也将这一原则做到了极致,他怜悯一草一木、一虫一蚁,流传至今的“怜虫摇椅”“枯木逢春”等故事,也是因他而来的。

进入乱世后烽烟四起,各处救济院的民众心中惶恐不安,为安抚这些人,弘一开始四处讲经授典,他只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给众人带来些许安详。他常说出家人宠辱皆空,然以身殉国,在所不惜。

1938年4月,厦门在炮火的轰炸下即将沦陷,然而此时的弘一却不避烽火坚持授法,在他的身后挂着这样的标语:“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1942年秋,弘一预感到自己即将圆寂,于是提前写好遗嘱,并开始断食,最终他在写下“悲欣交集”这样的绝笔后安详圆寂,他死后为世人留下1800多颗舍利子和600多块舍利块。

总结: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重复,而李叔同的一生却是在不断的和过去告别,而且还十分洒脱,挥手后便不再回头。他前半生是富贵乡里的风流公子,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教育家,后半生他舍弃荣华,苦行持戒,是万人敬仰的一代高僧。

但无论他是哪种身份,他都做的十分专注,做的十分用心,也都做到了众人难以到达的高度。这便是传奇人物李叔同:半世红尘半世佛,半载浮华半载僧。

1 阅读: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