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面积位列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说起苏联时代的乌克兰,很多人会联想到乌克兰大饥荒。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激进主义者也对苏联时代相当厌恶,积极推行“去苏联化”政策。但是客观来说,苏联时代的乌克兰,尽管有沉重的历史,却也得到过不少好处,至少,其疆域面积是在不断增加的。
近代乌克兰历史,发轫于第聂伯河流域的哥萨克酋长国。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起义抗击波兰统治,逐步建国,但由于地处四战之地,故而很快招致俄国、奥斯曼、瑞典等大国的觊觎。在强敌环伺的地缘下,乌克兰民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未能统一。截至20世纪初,沙俄和奥匈这两大多民族帝国,分别控制着乌克兰的东部和西部。
一战末期,沙俄和奥匈帝国相继垮台,乌克兰赢得独立机会,也出现了代表民族利益的中央拉达政权。但好景不长,由于乌克兰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四周的强敌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沙俄刚崩溃,德国势力就接踵而至,在此扶持了一个亲德的斯科罗帕茨基政权。此时,由于十月革命刚过,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非常脆弱,只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默认乌克兰为德国势力范围。
1918年后期,德国战败投降,但乌克兰依旧没摆脱被入侵的命运。几个新兴的欧洲国家,趁机瓜分了乌克兰的土地。其中,罗马尼亚于1918年占领北布科维纳;捷克斯洛伐克于1919年占领外喀尔巴阡;波兰于1919年占领加利西亚和沃伦(西乌克兰)。加上协约国武装干涉,白卫军肆虐。可以说直到此时,乌克兰民族依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远远谈不上统一。
直到苏维埃政权巩固后,乌克兰的命运才算迎来转机。1922年,乌克兰成为苏联的创始加盟国之一。由于乌克兰苏维埃资历较老,实力雄厚,在国内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成为苏联体系中仅次于俄罗斯的“二当家”。在国家建设方面,乌克兰涌现的干部和英雄模范不计其数。而在领土问题上,苏联也相当照顾乌克兰。
获得西乌克兰与比萨拉比亚沿海
二战前夕,为对抗德国扩张,苏联在构建“东方战线”的同时,也不忘记为乌克兰“收复失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苏联闻讯立即出兵波兰东部,控制寇松线以东的地区,包括被波兰占据的西乌克兰。尽管战争期间,西乌克兰曾出现过斯捷潘·班德拉等分裂势力,但大部分乌克兰人仍拥护苏维埃。因此,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得益于苏联战胜国身份,西乌克兰顺利归于乌克兰政权。
同时,1940年6月,苏联又通过多次施压,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回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有部分乌克兰族居住在此)。此后,苏联综合考虑民族分布、历史渊源等因素,而将其中的霍廷地区划给乌克兰,组成切尔诺夫策州;将沿海的伊兹梅尔地区划给乌克兰,并入敖德萨州。由此一来,乌克兰疆域大大向西扩张,获得了包括伊兹梅尔在内的黑海良港,直达多瑙河畔,可谓获利匪浅。
获得外喀尔巴阡与克里米亚
二战末期,苏联发起“十次斯大林突击”反攻,收复德国轴心国集团占领的地区。1945年,苏联夺取匈牙利侵占多年的外喀尔巴阡(鲁塞尼亚)。而苏联考虑到外喀尔巴阡是乌克兰族聚居区,自然将其划归乌克兰。由此,外喀尔巴阡地区,千百年来在奥匈帝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势力间多次易手后,首次成为乌克兰政权的地盘。这样到二战结束时,乌克兰基本完成民族统一。
但这还不算完,在二战结束后的1954年,时任苏联领袖的赫鲁晓夫,为纪念代表俄乌联合的《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签署300周年,而将俄罗斯下辖的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乌克兰的版图面积。得益于克里米亚的加入,乌克兰获得了红旗黑海舰队的部分控制权,可以更加顺利地经略黑海沿岸地区,实力继续增加,疆土面积已经跃居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所以综合来看,苏联时代,乌克兰不仅实现了民族统一,而且还使得自身疆域获得额外的扩大。1991年苏联解体后,尽管随着俄乌争端的加剧,乌克兰又丢失克里米亚等地区,但好歹本民族的基本盘仍然存在。客观来说,至少在版图问题上,苏联没有对不起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