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按现在来说,也是个过去的行政建制名字了,现在叫武鸣区,隶属于南宁市。
武鸣县这个建制名,实际上使用也就一百年,在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广西都督陆荣廷,以“以武而鸣于天下”的喻意,把他的家乡武缘县改名为武鸣县。
一百年后,在2015年,在南宁市的城市发展政策下,武鸣实行“撤县改区”,把武鸣县改为武鸣区,这也是武鸣地方的发展故事了。而在武鸣“撤县建区”整整一百年前的1915年,武鸣也完成了一件地方文化大事,即《武鸣县志》的出版发行。
这版民国四年的《武鸣县志》背后有些什么可以讲的呢?这就是武鸣的一个人文故事了。
这版《武鸣县志》成书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蒙山人温德溥主持编纂,因为修书的时间刚好是武鸣县刚刚由“武缘县”改名而来的头几年,加上时任县长温德溥,和当时广西影响力最大的官,武鸣本地人,陆荣廷有着很深的关系。
所以,在一些坊间传闻里,有好事者编故事说,这版县志是温德溥为报陆荣廷的知遇之恩,给陆荣廷的“献礼”,这也是这版县志的趣闻之一了。
在武鸣县的历史上,现在找到的文献记录中,从明清到民国几百年间,曾编修过好几版地方志,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存留的主要是清代四版(1911年的《武缘县图经》也算上),即:清乾隆五年(1740年)版,道光二十三年版(1843年),宣统三年版(1911年),民国三年版(1914年)等等。
在广西地方的历史上,一个地方记载有多次编修地方志的地方,还是不多见的,从文献角度来说,武鸣也算是人文记录比较深厚的地方了。
民国三年(1914年),蒙山人温德溥来到武鸣当县长。他到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地方志,但由于当时的环境,他并没有在县内找到武鸣之前的几版地方志,不过他得到一个信息,就是县里一个叫韦丰华 (韦剑城)的人修有一本《续修武缘县志》,但还没有正式刊发,人就去世了。
他拿到了这个稿本,加上当时地方刚刚改名,于是,产生了完整新修一版《武鸣县志》的想法。
温德溥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怎么被调来的呢?
他算是经历了清末民初变革的一代读书人,他在光绪末年即为永安州(蒙山县)岁贡生,在科举取消的教育环境下,重新寻找出路,进入了广西法政学堂学习。据记载,在大清朝最后的几年里,他也出任过广西几个县的县长。
虽为书生出身,但作为县长,有法政教育背景,又处于时代变革之下,各个地方都很乱,土匪,游勇之类到处是,县长主要精力还是在缉捕盗贼,平稳地方治安方面。这种地方治安问题,治理起来也“简单粗暴”,对于祸乱地方的人,抓到就毙,捕到就判的,地方局面很快就可以稳定下来,很容易出政绩,施政效果明显,他治理过的地方甚至成为了“治安模范县”,在全省县长表彰大会上还得到了重点表彰,一些文献中,说他的“戎马书生”的赞誉也是这么来的了。
后来,民国初立的时候,1912年他当上了新宁县知事(县长)。1913年得到了时任邕南观察使,同是蒙山人的范云梯赏识,就举荐他为邕宁县知事。
同样的,在邕宁县县长任上,他一如既往的秉公执法,不畏强权,严办了当时京城韦绍皋(广西最后一科举人之一,民国广西第一任省长)的侄子,正是他为人正派,为政清廉的作派,就得罪了韦绍皋这样的权贵,最后被迫辞职。
但也就是这样的为官之道,却很得陆荣廷的喜欢,于是,陆荣廷聘他出任武鸣县长,就这样,1914年,他来到了武鸣。
这也是《武鸣县志》是“献礼陆荣廷”的说法由来了。
至于当时温德溥兴起修地方志的真正想法如何,短短的在任职一年的时间,还那么多杂务緾身的情况下,组织完成了一版地方志的编修工作,现在没办法考证了。
现在看他写的方志序言中,看起来也都是常见的地方志官面话,但不管怎么样,他依然完成了武鸣县的一次历史记录,为后人了解武鸣当地的一段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