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宋哲宗赵煦,是如何断送大宋江山的?

秋珊说文化 2024-09-11 12:47:07

辉煌的两宋王朝,终究也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北宋一朝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起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北宋一共经历了七位皇帝,其中不乏“有为之君”和“锐意改革之主”,但是不得不承认,北宋王朝的历代君主,或“英年早逝”、或“重文抑武”、或根本就“无子”,才造成北宋但凡大变的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他灭亡。

也许是宋太宗作恶太多,上天对“烛影斧声”的报应,也或许是宋太宗这一支的血脉本来就不够强,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宋哲宗正好是“英年早逝”的一栏,而且他还“一生无子”,这才引起了宋徽宗的悲哀,因为他早逝,又没有儿子,而他也没有遗诏去制定继承人,而皇位就落到了宋哲宗这个不学无术的弟弟身上,要不然北宋也不会这么快灭亡。

宋哲宗原名赵拥,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生母为钦圣皇后朱氏。他出生不久就被宋神宗封为均国公,出身十分普通的宋哲宗赵煦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太子,后面成为皇帝,登临九五至尊,他排位老六,也不是宋神宗喜欢的孩子,或许是上天垂怜,让他开始走上前台。

元丰五年,宋神宗赵顼已经身体每况愈下,而宋神宗也开始选择宋朝下一代的掌陀人,最后他选择了第六个儿子赵煦,封赵煦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元丰八年,宋神宗患病,不能上朝理事,由高太后(宋神宗的母亲)垂帘听政。高太后有了立赵煦为太子的想法后,秘密让内侍梁惟简的妻子做一件适合赵煦穿着的黄袍。

高太后在执政大臣进宫问候宋神宗时,让延安郡王赵煦站在帘外,并向大臣们夸赞赵煦清俊好学、不喜玩耍,年仅十岁却已能背诵《论语》七卷,自神宗得病吃药以来,赵煦已手写佛经三卷为皇上祈福。随后,高太后让宦官把赵煦写的佛经拿给执政大臣传看。大臣们看到字迹端正清秀,认可了赵煦的孝心。接着,高太后当着大臣的面,宣布将延安郡王立为太子,并把他的名字改为赵煦。

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驾崩,走完了自己30多年的人生,年仅10岁的赵煦登上皇位,但年仅10岁的赵煦对于国家大事并不关心,他还活在自己的童真生活中,并不想过早的接受成人的生活,可朝廷上的新旧之争不会停止,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本来就倾向于旧党,他在宋神宗生前就不赞同王安石变法,高太后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认为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等过于注重功利,违背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在她掌权后,便任命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参与朝政。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的说法,逐渐废除了新法。

就这样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的变法成果被推翻,王安石、范仲淹只能在九泉之下懊悔,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王安石、蔡确、章淳被称为“三奸”,当时旧党的人对新党的人排挤报复,众多支持变法的官员也纷纷被排挤出朝廷,或被贬谪到地方担任闲职,或被边缘化,失去了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新党纷纷被罢官,而旧党的人纷纷封侯拜相,两党之争在政治和经济上毫无建树,只是一场掺带着情绪化的斗争,对当时的宋朝没有一点积极的影响,而这场情绪化的党政给宋哲宗后面留下了难题。元佑八年,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正式亲政,宋哲宗赵煦不是一个昏君,他也知道宋朝当时的病症所在,也唯有变法才能救宋朝,可是在没有亲政之前,他手中没有权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可是当高太皇太后死后,他有了机会。重新变法就是他首要要做的事。

在高太皇太后掌权的时候,宋哲宗就对她一味的废除新法,打击新党的行为感到不满,在自己掌握大权后,他想要继承宋神宗的遗志,继续变法,他大力打击旧党势力,将元祐年间的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罢黜,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官员。新党重新掌握政权后,对旧党进行了清算,许多旧党官员被贬官流放。

宋哲宗执政期间,国内各种弊病慢慢的得以完善,各项新法开始先后恢复,并且改变了元丰年间的一些弊端,做出一些改进,以便于新法的实施,但也采用了一些旧党的法规加以改进,与新法相互融合。宋哲宗亲政期间,打击守旧派势力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重要政事,而不是集中精力改革,其情况跟宋哲宗早期的新旧党争类似,因为新旧党争迟迟不能结束,导致宋朝的国力越来越弱。但是变法的内容不过是恢复元丰时期的变法,在神宗早期的熙宁变法内容被阉割了,所以导致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可是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和贫富差距依然很明显,也给当时的宋朝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宋哲宗时期,对宋朝有威胁的主要有三股力量,第一股是宋朝的老朋友西夏,西夏本来是北宋的附属国,在宋真宗时期独立,从此以后,就成为了北宋的对手,一股是北方的辽朝,它跟北宋也是交战多年,不过都是胜少负多,甚至还每年给辽朝送岁币,最后一股就是开始崛起的金国的阿骨打,可能宋哲宗也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金国灭掉了北宋。

元佑七年,宋朝守旧派主政,对西夏采取比较保守的政策,西夏梁太后大举亲征,沿马岭水(今环江)发动强大攻势,同日,围环州(今环县)及其西北四十里外的乌兰、肃远、洪德及永和等寨。西夏兵力众多,虽具体数字失载,但环庆路经略司的文件多处称有“数十万”。

面对西夏的来势汹汹,宋哲宗也没有畏惧怯战,也没有被吓得焦头烂额,而是立马跟大臣们展开应对之策,宋哲宗重用章楶为当时的负责人,甚至做好了“御驾亲征”的准备,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赢得这次战争的胜利,而正是朝廷上下君臣一心,当西夏军队到达洪德城附近时,宋军已经严阵以待。宋军在城周围设下伏兵,等待西夏军进入包围圈。西夏军进入伏击圈后,宋军伏兵四起,对西夏军展开猛烈攻击。西夏军猝不及防,陷入混乱。但西夏军队战斗力也较强,很快组织起抵抗,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最后,宋军获得了胜利,虽然这次胜利不算巨大,但对当时的宋朝来说意义非凡。

而正是宋哲宗的慧眼识人,章楶在第一次平夏之战和第二位平夏之战中大放异彩,保卫了宋朝西线的安全,也让西夏认识到了一个强大的宋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招惹的。

宋哲宗是一个有大志向的皇帝,在大宋与西夏鏖战的时候,吐蕃蠢蠢欲动,侵吞青唐,占领河湟,所以宋哲宗想要收复河湟地区,他任用章惇、曾布等主张变法的大臣,加强了军事准备和战略规划。同时,北宋朝廷积极联络河湟地区的吐蕃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北宋军队在将领王赡、王厚等人的率领下,分兵多路向河湟地区进发。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一方面利用吐蕃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另一方面凭借北宋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优势,逐步推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北宋军队相继攻克了邈川、青唐等重要城镇和据点。这次胜利,北宋成功收复了青唐以及周边的大片地区,使宋朝的疆土得到了扩张,据记载扩张了1200余里,这对于提升北宋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宋一朝,宋哲宗应该是最值得惋惜的皇帝了,他在位期间,北宋有了中兴的迹象,可就是这么一位好皇帝,却不长命,年仅25岁的宋哲宗赵煦暴卒,他也没有儿子留在世上,这就导致皇位继承上存在了空缺,宰相章惇认为,按照礼仪应当由与哲宗同母的简王赵似即位。可宋哲宗的皇后向太后认为自己没有儿子,宋神宗剩下的儿子都是庶子,所以反对立赵似。后来向太后立端王赵佶为太子。

就是向太后的这一举动,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端王登基后,史称宋徽宗,宋徽宗继位后,虽然有心想要调节新旧两党的矛盾,可是无能为力,后期的宋徽宗直接就走上了昏君的道路,任用奸臣、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北宋的统治也逐渐走向衰落。

而假如宋哲宗在临终之前任命一个继承人,或许北宋就不会这么惨,皇室乃至整个北宋的人民都成为了金兵的俘虏。

2 阅读:2751
评论列表
  • 2024-10-26 04:32

    胡说八道,如果宋哲宗能够活到靖康的时候,北宋也不会灭亡,可惜,宋哲宗没有赵构那样活到八十多岁,宋哲宗 最大的遗憾就是不够长命。

  • 2024-10-04 22:04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早死并且无子

  • 2024-10-09 09:03

    有司马光这种人才,最后居然没亡国,也是人才……[笑着哭]

  • 2024-10-09 19:32

    1,汉奸号。2,ai文。

  • 2024-10-05 13:15

    赵顼,和赵煦古代是不是同音

  • 2024-09-26 06:43

    标题党,路过举报一手

  • 2024-11-17 19:35

    北宋什么时候进过河西走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