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 张玛睿 摄
在昆明市东川区四方地工业园区橄榄坡向下俯瞰,葱郁的山坡上整齐地镶嵌着银灰色的钻石,钻石被云贵高原正午的阳光照得发烫——这是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在昆明市东川区首个集“光伏发电+集水水窖+智能蓄灌+生态涵养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
▲视频
8月5日下午,记者到该项目参观。据了解,该项目是云南乃至全国石漠化生态修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生态健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多重目标。
据介绍,云南省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年平均太阳能辐射总量>5000MJ/m2的区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云南省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喀斯特地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之干热河谷内土层浅薄,植被以疏林为主,承载力较低,修复难度大,这些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云南省能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 张玛睿 摄
为此,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率先在云南省电力行业吹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集结号,针对石漠化区域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土壤保水肥能力差等特点,从水土保持出发,利用领先的集水、灌溉技术结合有利于土壤修复的作物种植、养殖,“以光促保”,将光伏发电项目与云南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在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昆明市东川区建成全国首个“光伏发电+集水灌溉+生态修复”微型样板(1.04MW)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亩,由光伏板集雨、水窖储水、旱季滴灌、分区绿植(养殖)、绿色发电五大系统工程组成,创新性利用光伏组件收集雨水,在光伏板下方设集水槽,在山坡设置集水沟,使光伏板和山坡成为充沛的水资源集蓄通道。集蓄的雨水引到坡脚排水沟后进入分区集水水窖,项目水窖和高位水池年总蓄水量可达700多立方米。
旱季到来时,高位水池中的蓄水便通过覆盖全场的灌网滴灌系统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旱季“保命水”。除此之外,东川“生态修复+光伏”项目充分利用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在保护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种植耐旱植物、农作物,试养殖高原鹅,光伏阵列在减少蒸发、保水蓄水的同时保持了植被生长所需的基本光照,加速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和生态修复进程,促进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
▲“生态修复+光伏”示范项目。 张玛睿 摄
而光伏板下设置的5G气象站能够自动监测采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为旱季滴灌系统提供智慧数据,管理人员仅需使用手机端操作,就能实现自动滴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态修复+光伏”项目形成了集生态培育、集水灌溉、清洁能源、景观游憩、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协同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将继续对缓解全省电力紧缺、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和助力地方节能减排及绿色发展、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将坚持助力云南勇立潮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谱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云南网(记者 张玛睿)
这个比全覆盖的光伏好
我家大东川就是这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