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转身捐给美国6亿,如今怎样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10-12 05:55:14

在中国生活,赚着中国人的钱,却在中国陷入危难时期化身“铁公鸡”,一毛不拔,转身就给美国大学捐款上亿。

她声称:中国教育落后美国,只有美国才拥有最先进的教育,她不会让孩子接受中国教育。

曾经意气风发的“地产女王”张欣被网友怒骂“汉奸”“慕洋犬”。

吃着中国红利诋毁中国的张欣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为不当的言论感到后悔?

“崇洋媚外”的争议

在中国商界,张欣曾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作为SOHO中国的联合创始人,她不仅创造了商业奇迹,更成为了许多女性创业者的榜样。

但是近年来,张欣的一系列言行却引发了广泛争议,让她从"地产女王"沦为"崇洋媚外"的代表。

在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中国成为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众多的企业家和公众人物挺身而出,慷慨解囊,为抗击疫情提供了物质支持。

然而,张欣夫妇的表现却令人失望。面对国内同胞的困境,他们选择了沉默。张欣的丈夫潘石屹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简单的"武汉加油",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实质性的援助或关怀之举。

这种冷漠的态度,与他们在中国赚取的巨额财富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张欣夫妇却向美国哈佛大学慷慨解囊。据报道,他们累计向哈佛大学捐款高达6亿美元。

这一举动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问,为何在祖国危难之际,他们却选择将如此巨额的资金捐给一所与中国普通民众毫无关系的外国大学?

对此,张欣曾解释说,这笔捐款是为了帮助在美国没有经济能力就读的中国学生。但这一说法也被网友质疑。要知道,能够进入哈佛就读的中国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真正需要经济资助的只是少数。

就连金星都在节目中问潘石屹:“中国也拥有很多的好大学,为什么不捐呢?”

谈及张欣引发热议的话题,不能不提及她在2013年的言论风波。彼时,她明确表达了不愿意让孩子在中国教育体制内成长学习的观点,指出该体系存在忽视创新能力培养、过分注重应试成绩等问题。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张欣毅然决然地选择让他们赴美留学,坚信美国教育方式更加重视个性张扬和潜能挖掘。

或许正是因为张欣这样的思想,所以才选择将钱捐到美国哈佛大学。

那么张欣和丈夫潘石屹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在中国到底吃了多少红利?

张欣的经历

1965年,张欣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79年,14岁的张欣随父母移居香港,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为了维持生计,年轻的张欣不得不进入纺织厂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但张欣并未被艰苦的环境打倒。相反,她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上进心。白天,她在工厂辛勤劳作;晚上,她则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英语。

这种双线作战的生活持续了五年,不仅让她积累了一笔可观的积蓄,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了流利的英语,为日后的留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在老板的资助下,张欣踏上了英国留学的征程。她先是就读于萨塞克斯大学,随后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享誉全球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欣先后在英国和美国的金融机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在美国,她邂逅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潘石屹。两人一见如故,仅仅相识四天就闪电结婚。

张欣和潘石屹不仅是天作之合的夫妻,更是绝佳的商业搭档。1995年,两人携手回到中国,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这个决定恰逢其时,正赶上了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张欣巧妙地将自己在国外深造过程中汲取的前沿思想与独到的艺术视角,完美融合到了SOHO的各项开发计划里。一系列风格独特、设计新颖的标志性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了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SOHO现代城、建外SOHO、望京SOHO等项目,不仅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也让SOHO中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张欣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为SOHO中国赢得了"艺术地产"的美誉。

就这样,他们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帝国”,依靠着SOHO中国创造了无数财富。

在中国取得的财富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SOHO中国迅速成长。2007年,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19亿美元,创下了亚洲最大商业地产企业IPO的记录。随着SOHO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张,张欣夫妇的财富也在持续增长。

到2012年,他们的身价已经突破3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夫妻之一。张欣也因此赢得了"地产女王"的美誉,她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2015年,张欣以195亿元的个人财富登上了胡润女富豪榜,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她在商业上的成功,也让她成为了许多女性创业者的榜样。

但是财富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SOHO中国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张欣和潘石屹开始尝试转型,从传统的"建造-销售"模式向"建造-持有"模式转变。

这一转型虽然在短期内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却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持有优质商业地产,SOHO中国能够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这不仅降低了公司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也为股东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回报。

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截至2021年,张欣的个人净资产仍高达34亿美元,位列中国富豪榜前列。

本可以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张欣和潘石屹,因为自己不当的行为和言论深陷舆论之中,导致公司也逐渐的出现了问题。

争议造成的后果

张欣在疫情期间对中国态度冷漠,却大额捐款给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许多人认为,作为在中国赚取巨额财富的企业家,张欣夫妇在国家危难之际不伸出援手,反而慷慨解囊帮助外国机构,这种行为有悖于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一争议迅速蔓延到商业领域。一些租户开始质疑是否应该继续选择SOHO中国的物业,担心与一个"不爱国"的公司合作可能会影响自身形象。

同时,一些投资者也开始对SOHO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认为公司高层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面对舆论压力和市场变化,SOHO中国的业务开始受到影响。公司的租金收入增长放缓,新项目的开发也遇到了一些阻力。这种情况下,张欣夫妇不得不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挽救局面。

2019年,SOHO中国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出售公司的核心资产。据报道,SOHO中国计划出售旗下包括北京三里屯SOHO、上海SOHO天地在内的多个优质项目,总价值高达80亿美元。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张欣夫妇正在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张欣夫妇也开始将重心转移到美国。他们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希望在文化产业领域有所作为,但是这一尝试并不顺利。

据报道,张欣夫妇的电影公司在美国面临诸多困难。作为新进入者,他们缺乏在好莱坞的人脉和经验,难以获得优质的项目资源。多个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这种情况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压力,也让他们在美国的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张欣和潘石屹的发展和故事在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不忘自己的根,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结语

张欣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关于民族认同感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深刻教训。她的经历凸显了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企业家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企业不仅是创造利润的经济实体,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企业家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自己的社会角色,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还要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涌现。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注重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来源:

发现网2023年9月21日——SOHO中国19.86亿土地增值税未偿付,潘石屹年内卸任多家公司要职

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3月11日——潘石屹真要跑了?疫情期间未捐款,卖完资产又要卖上市公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