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最近,西伯利亚的银鸥长途跋涉来到我国过冬,在山东的几个沿海城市里,已经有了这些鸟儿的身影,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们早出晚归前去拍摄。
候鸟可以选择它们的过冬地,不愿意经受西伯利亚的严寒,那里的人们又改怎么熬过长久的冬天呢?
记得有个文学小说里写道,在茫茫雪地里,相对温暖的地方反而是厚厚的雪层里面。西伯利亚地区有些生活在冰寒荒原上的驯鹿人,确实需要卧雪而眠。
«——【·荒野的驯鹿人·】——»
十年前,新西兰摄影师跟随一位在西伯利亚远离喧嚣、冰冷荒原上生活的驯鹿人,这位驯鹿人当时已经46岁了,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这片茫茫雪原中。
驯鹿人在这里独自生活,唯一的工作就是饲养驯鹿、保护鹿群。但也正是因为要饲养驯鹿,他才不得不忍受这种地球上的极端气候。
在夜晚甚至能达到零下60摄氏度的天气里,还要时刻保持警惕,说不定什么时候,野狼就“大驾光临”了。
这为独自在野外生存的驯鹿人叫弗拉迪米尔-巴贾达耶夫,在野外,巴贾达耶夫独自居住在面积并不大的小木屋中,在这里的生活,单调、乏味,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围绕驯鹿展开的。
巴贾达耶夫是西伯利亚土著的鄂温克人,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放牧驯鹿的传统,至今仍在持续。零下几十度的冬天,驯鹿需要找食物以及活动,所以,巴贾达耶夫就像我们中国放羊的牧民一样外出放鹿。
他的这个放牧过程显然并不轻松,而且非常艰险。因为在这样的野外,危机四伏,他没有帮手,如果遇到什么事,只能依靠自己以及听天由命。
有时候,鹿群会游走到距离他小木屋很远的地方,天黑下来,返回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每当这时候,巴贾达耶夫就需要在野外过夜。低温、猛兽、食物短缺,他所面临的环境不是一般的艰难,但是为了驯鹿也只好忍受。
«——【·放牧的困境·】——»
驯鹿在我国也被称为“四不像”,它们的性情比羊可温顺多了,寿命大概在20年左右,所以,一头和人类产生了深切羁绊的驯鹿,可以陪伴人十几年。
一头驯鹿的体重大概在120斤到140斤之间,驯鹿的全身都是宝,鹿皮、鹿肉、奶、雪,都十分宝贵,所以一头驯鹿也能卖个好价钱。
驯鹿喜欢吃盐和青草,以及森林里一些稀少的植物,蘑菇、苔藓、灌木等。在极低的环境下,即使面对着广阔的雪原,这些东西仍然不容易找,所以,驯鹿尝尝需要走远一点,游走在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方,不知不觉就离开小木屋很远了。
每当走远的时候,对巴贾达耶夫都是一种考验,关乎生存的考验。驯鹿身上有皮毛,可以随地窝在雪地里睡觉,但是人即使穿了厚厚方衣服,也很难承受这样的低温。所以,原始的取暖方式“火”立马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巴贾达耶夫需要被迫睡在野外时,他都要先找一棵死树,然后点燃这棵死树,再堆上更多的木材,让火苗烧得更旺。接着,他会在火堆周围手动垒出简易的防风墙,墙的材料也很简单,就是随处可见的雪。
然后,再把携带的羊皮和帆布睡袋铺在防风墙的内侧,这样就可以准备入睡了。与我们想象不同的是,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中,我们一位他会裹得厚厚的,才不会被冻伤,但是,巴贾达耶夫听从父亲传授的经验,会将外套和裤子脱下来再进入睡袋。
在入睡前,他还会捧一捧雪擦擦脸,然后把帽子戴好,睡袋拉严实,就这样睡在火堆旁。
“以天为盖地为庐”这样的睡觉方式确实有些大胆和危险,毕竟,如果野兽来临,遭殃的可不止驯鹿,还可能会让巴贾达耶夫陷入危机之中。
所以,每次放牧的时候,巴贾达耶夫最不能遗漏的就是枪。对他这个民族来说,携带枪支武器和杀害野生动物并不违法,他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以及驯鹿的安全。
他在这片荒原上生活习惯了,对我们来说行走艰难的雪层对他来说犹如平地,仍然能健步如飞。孤身一人,带着前苏联时期的枪支就敢露宿野外。不得不佩服他和鄂温克人的勇敢和智慧。
遇到难以行走的地方时,就可以获取驯鹿的帮助,驯鹿可以帮他驮运东西行李,也能充当他的交通工具。驯鹿可以穿越森林和沼泽地等复杂环境,所以也被称为“林海之舟”。是鄂温克人主要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宝贵的经济动物。
鄂温克族也被称为“使鹿人”,驯鹿是他们重要的资源,日常穿戴和吃食,都有驯鹿的参与。他们用驯鹿皮毛来制作衣服,常年吃鹿肉来补充营养。他们吃鹿肉的方式不光是烤和烹煮,还会生吃鹿肉,直接喝新鲜鹿血。这样的传统,已经延续了许多年。可以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强壮。
巴贾达耶夫在荒凉的雪原居住,唯一的朋友就是运送物资的卡车司机,冬天来临,他居住的小木屋旁边的河流就会结冰,成为能供卡车通行的“高速公路”。这样,他就可以跟好兄弟见面。
卡车在低温的环境中麻烦也很多,启动困难,常需要用喷灯烤车辅助车辆启动,所以和好兄弟见面并非易事。尤其夏天一到,冰面融化,遍地的白雪也纷纷融化,道路泥泞不堪,卡车司机就不往这边来了。
这是与众不同的鄂温克族牧民的故事,他的生活仍然需要在这样的荒凉和孤单中继续。
«——【·结语·】——»
俄罗斯之外,我们中国也有鄂温克民族,鄂温克的本意是“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但是随着时代的脚步,他们在本世纪初也开始走下山,换成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但不管是坚守还是改革,他们民族仍有其坚守的传统,这是值得敬佩的。
参考:
长江商报:
中国网:
蓬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