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是我第五年参访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技术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展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的“风向标”。所以,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到汉诺威参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因为疫情,汉诺威工业展经历了从停办到恢复的一个过程,今年是目前恢复得最好的一个年头。现在,我把我看到的一些明显变化和感受,一一分享给大家。
(时值第76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由吴晓波老师带领考察团重访汉诺威,作者张应春为《吴晓波频道》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考察团特聘导师)
一、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3个变化第1个变化:前来汉诺威参观的中国企业家变多了。
“在参展数量上,中国以1220家位居第二,占比达到31%,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58倍、印度的14倍。”很多企业,原本可能只是打算在国内继续“等、靠、要”,但现在他们也走出了国门,开始和国外的客户进行当面接触。
其实,这个现象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卷起来了。因为这些企业大都是做外贸单的,很多都是为德国大企业做配套的,实际上真正涉及知识产权、原创技术的比较少,现在他们也真切感受到了“工业4.0”、智能制造的风向正盛,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第2个变化:产品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也是我对本次参展中国企业最大的感受。无论是五金件,还是电子元器件、气动元件等,你明显可以看出,整体的工艺和质量和前几年来参展的粗制滥造大不一样。
第3个变化:工业物联网的进化。
像14号馆的工业物联网,被作为了重点。他们还强调了智慧能源,即对能源的智慧运用和管控,比如,对所有的电气进行远程管控,燃气泄漏能第一时间发现,等等。
智能工厂和工业物联网的融合,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标志性的工业4.0,这让我看到了制造业的未来。不过,要真正达到工业4.0,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这么多年,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有一家企业实现了工业4.0。在2019年的时候,我问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德国有工业4.0的企业吗?”他说他也不知道。我又问他:“ABB的黑灯工厂是吗?”他说不是,那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无人工厂,也就是自动化工厂,并不是工业4.0工厂。
工业4.0,即柔性化定制,指的是当我需要这个东西时,它就能自动生产出来,但成立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物联网。当然在这次工博会,我看到了物联网的进步;另一个是3D打印,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成熟。比如,硬质合金的打印技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打印机,把金属粉末打成一件产品,但是硬质合金的打印,要想像铸造汽车的底盘一样,还是很难的,比如材料强度就达不到需求。另外,还有效率和成本问题。汽车厂商一天生产很多汽车,但没有多少人是靠3D打印来生产这种大宗商品的,最后还是只能靠开模具。所以,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考虑到后期的整体成本,与其买3D打印机,还不如买冲压机,更好,也更便宜。
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还是没有改变,已经改变的只是应用上的,比如,生产数据采集、数据自动生成等数字化方面是进步的。
二、智慧化工厂的成长路径图尽管在这个工业展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工业智能制造,诸如工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都非常显眼,但作为中小制造型企业,我们不能盲目地向所谓的“工业4.0”转型。工业4.0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智慧化工厂而言,它的成长是有一个路径图的。
第一阶段,材料科技化。真正底层的革命,是材料的革命。比如阿迪达斯的boost鞋底,这个“踩屎感”的鞋底,就是材料革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第二阶段,零件标准化。零件标准化的背后是模块标准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定制,因为开模各方面成本都很高。而零部件标准化,就能够降低SKU,能够减少系统运算的负荷,也能够减少整个系统的操作成本。
第三阶段,管理精细化。一个企业成千上万人,管理要变成精细化的流程。
第四阶段,设备自动化。也叫产线自动化。从单台设备的自动化,到工序的自动化,再到产线的自动化,解放人工环节,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第五阶段,工厂智能化。比如,原本一些操作需要语音指令,但到了工厂智能化,就只需要扫一下码,工序的计划就自动排出来了。
第六阶段,企业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后,我们把所有数据全部采集出来,就可以进阶到企业的数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