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时,国军的那些“不解”的行为,指挥作战有多奇葩?

天地里有史话 2024-09-04 03:49:07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是国共胜负转换的关键战役。我军将领指挥出色,堪称经典。国军指挥中却出现了不少奇葩行为,令人不解。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最早进行,攻克锦州是战役的关键。我军全力攻打锦州,国军的救援行动却令人不解。

1、锦州被围,国军组织东西两大兵团对进救援,其中东进兵团的指挥官在短短的几天内一换再换,阙汉骞指挥过、侯镜如指挥过、杜聿明指挥过、罗奇指挥过。

2、都知道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最后的5分钟,锦州战役打得这么激烈了,而攻打塔山时作为老蒋特使的罗奇竟然还让大家中间休息一天,让人感觉范汉杰就是被东西两大救援兵团给坑进了功德林。

3、廖耀湘带领的西进兵团被称为国军最强兵团,该兵团救援锦州时磨磨唧唧,一直在外围徘徊。直到锦州被东野拿下,廖耀湘兵团才开始积极行动。

4、锦州被东野攻下后,3个上级给廖耀湘下达了3个命令,3个命令要求该兵团向3个不同的方向行军,廖耀湘把这3个方向都走了一遍,结果哪个也没有成功。

平津战役

华北战场上国军还有一定优势,傅作义为了改变战局,制定了主动出击计划。

1、傅作义计划偷袭西柏坡中央驻地,他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兵第4师师长刘春方为副总指挥。傅作义召集了94军、新2军和骑兵部队,共约5万人,配备了汽车、坦克和爆破队,沿平绥线南下。他要求部队快速行动,在三天内到达涿县,在五天内到达石家庄。他还要求部队沿途抢夺物资和破坏设施,并用伪造的边区币支付,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破坏共产党信誉。

2、傅作义给政工处下了密令,本次偷袭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与对方接上火,接上火就是胜利,必须保证可以随时安全撤回。毛主席知道这个情报,时间比郑庭锋知道的还早,内容比郑庭锋知道的还要详细。

针对偷袭,中央做好了应急准备,毛主席给傅作义唱了一出“空城计”,亲笔为新华社写了三篇文章:《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这三篇文章通过新华社向全国播出。

傅作义看到文章,知道解放军已有准备,赶紧命令各部撤退,偷袭计划遂告破产。

3、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爆发。12月5日,傅作义主力第35军从张家口向北平撤退。35军冲破了华北军区第2兵团一个身单力薄的旅的阻击,却又停了下来休息了一夜再走,结果被杨罗耿兵团主力赶到后给堵住了退路。12月21日,第35军军被我军全歼。

4、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相继解放后,傅作义的嫡系部队35军、104军被我军歼灭,他只剩下了101军,还有重建的第35、第104军。北平城中,国军中央军有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10多万人,兵力比傅作义强,却被傅作义控制,最后都被和平改编。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一战,国军有80万人,我军只有60万人。淮海战役也是最激烈的一个战役,国军派出了所能调遣的所有主力。

1、1948年11月6日夜间,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黄百韬第7兵团向徐州撤退,华野赶到新安镇正担心追不上的时候,防守运河防线的何基沣张克侠直接起义让出阵地。华野直接跑到了黄百韬前面,堵住了第7兵团撤退的道路。黄百韬被廖运周的起义给彻底打懵了,在碾庄犹豫了一天,第7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华野包围。

2、11月22日,第7兵团10万人被华野歼灭,黄百韬阵亡前有三大不解:

1)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傻,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还要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两天,44军明明从海上撤退更方便?

2)在新安镇干等44军的两天里竟然忘了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十几万人最后只能从一条铁路桥渡河。

3)李弥兵团既然要日后向东来进攻援救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自己撤退呢,又何况自己还亲自上门求助?

3、如果说黄百韬在新安镇坐等44军还可以接受的话,毕竟那是在执行刘峙的命令。那么黄维在南坪集干等一个失踪的参谋11个小时,就有点不能理解了。当时十二兵团全军都已经做好转移的准备,但黄维就是不下出发的命令。

4、黄维兵团被称为用钢铁包裹起来的兵团,结果却被人数接近,而装备又远远落后的中野给包围起来了,而且还突围不出去了。

5、老蒋下令让李延年、刘汝明和黄维三大兵团一起夺回宿县进而支援徐州的国军,而远在华中的黄维都到了,而近在附近的李延年刘汝明却从没迈过固镇一步。

6、孙元良和邱清泉两个兵团向南攻击争取夺回宿县,一直没有进展,被围后逃跑,孙元良一个兵团却能一口气冲破我军的几道防线。

7、徐州突围时,杜聿明下的命令是李弥兵团负责掩护主力断后,但突围时却发现李弥已经跑到最前面了。

8、淮海战役中,国军两个兵团逃跑最快,逃出了我军包围。孙元良到底是怎么逃出去的,大家都说不清楚,杜聿明和邱疯子一点都不知道。李弥就聪明很多,指挥兵团直接从相反的方向逃走,让国共双方都没想到。

国军总体

三大战役时期,国军不仅战斗力比不过我军,其他方面也是一团糟。

1、为了搜集我军情报,国军准备了104部电台潜入解放区。结果只有4台进去了,还是在鲁北以教会的身份做掩护进去的,但进去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一条电报也没发出。

2、国军高层对我军的了解和认知几乎都到了两眼一抹黑的程度:

卫立煌没想到101南下北宁线这么快,刚才还在猛攻长春呢;

傅作义也没想到东野这么快就入关,以为至少需要休整三个月到半年;

徐州的国军也没想到粟裕南下的速度这么快,很快就和刘邓一起对徐州形成合围之势。

3、为了收拢部队,国军准备撤销九绥区,李延年是绥靖区司令官,他最早知道这个消息却是被一个商人告知的。

4、杜聿明准备撤出徐州,为了不出现44军撤离海州时那种跟着一大批拖家带口的人追随拖延行军速度的场景,在南京开会时要求大家保密。但当返回徐州时,他发现连在银行门口做小生意的商贩都知道要放弃徐州了。

5、商议撤出徐州计划时,杜聿明当场提醒校长既然撤退就不能恋战,否则后果很严重,老蒋说对对。杜聿明指挥撤退时怕校长微操,连电台都关闭了,好不容易国军按计划撤出来了。没想到校长电台联系不上他,直接派飞机空投命令,杜聿明无奈,只好执行校长的命令,延误了撤退的时机。

6、辽沈、淮海两大战役,杜聿明两头跑,两头都没有成功。杜聿明先是东北救援锦州,锦州被攻克;后来要带出廖耀湘兵团,廖兵团被全歼;到徐州后先是要救援黄百韬兵团,黄兵团被吃掉;再后来要带出徐州的30万国军,30万人在陈官庄被全歼,自己也被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