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的儿,咬牙的种——西汉胶东康王的故事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0-05 03:16:45

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刘启封其爱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为胶东王,当时的胶东国国都就在即墨。刘彻只有四岁,因此,当时他并没有到胶东国即位。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刘彻又被封为太子;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景帝只好封其另一爱子康王刘寄为胶东王,因此即墨城又称为“康王城”。

当时由于削藩政策的实施,诸侯王的权力被严重削弱,在封国内的主要权力就是食其租税。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谋反,刘寄闻而不报。还暗中做兵车镞矢以备响应。后来淮南王事败自杀,刘寄因惊恐“发疾而死”。汉武帝对刘寄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让其长子刘贤继承了胶东王,把其少子刘庆封为六安王。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刘彻与刘寄同为景帝的爱子,两人先后同封为王;二是刘寄的母亲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生母王皇后的亲妹妹,刘彻与刘寄既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又是姨表兄弟。自刘寄受封胶东王,共传六代,计158年。

胶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康王的儿,咬牙的种(犟种)”。传说康王的儿子刘贤(胶东国衰王)经常不听父亲的话,凡事总爱和父亲对着米,父亲让他往东,他偏要向西。“康王”与“糠芒”谐音,“糠芒”很轻浮,遇风一吹就跑。康王病重时安排自己的后事,为了避讳,在选择自己将来的陵墓时,就考虑到一定要选在山下的位置,而不能选在山顶上。可是儿子刘贤却是一个犟种,一向不按自己的意愿去办,因此,自己也要正话反说,这样儿子即位后才能将自己安葬在山脚下。

于是,康王咽气前将太子刘贤召至棚,哪时道:“儿啊,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安葬在山顶上,千万不能理在山脚下。”太子刘贤继承王位后,为父王选择陵墓时,考虑到自己一向与父亲悖逆。父亲这最后的遗愿一定要顺从,就当真把父亲安葬在了山顶上。现在,康王坟就在青岛平度市古岘镇即墨故城西北方向十几公里的六曲山上,这里被称作“西陵台”。

六曲山古墓群蜿蜒15公里,共有大小墓葬360多座,除少数东周墓葬外。大部分为汉代墓葬。这里有丰富的地下墓葬文物。2001年,它和即墨故城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胶东国当时很富庶,同时,胶东王刘寄也就是康王,是汉武帝刘彻和中山靖王刘胜的弟弟。既然刘彻与刘寄既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又是姨表兄弟,所以康王和汉武帝的关系,比中山靖王刘胜和汉武帝的关系还要密切。根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曾经出土过金缕玉衣这一情况,人们断定,康王坟的随葬品也一定很丰厚。当地有民谣说:“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