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迷糊的大臣:宣旨忘内容返回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俊驰评娱乐 2024-09-23 19:56:54

在隋朝的朝堂上,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正在上演。一位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的老臣刚刚从皇帝的帷幕中走出,却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又走了回去。众臣纷纷侧目,只听那位老臣恭敬地说道:”皇上,老臣突然忘记您说过什么了,能否重新说一遍?”这位健忘的大臣不是别人,正是隋朝著名的牛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如此失职的行为,皇帝不仅没有降罪于他,反而哈哈大笑,随后还给予了升职加薪的奖赏。这一幕不禁让我们对这位名叫牛弘的大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能在看似莽撞的行为中赢得皇帝的青睐?

牛弘的人生似乎从出生起就注定不凡。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刚出生时就被相士预言将来必定”大富大贵”。这个预言让他的父亲喜出望外,恨不得将全部身家都押在这个儿子身上。而牛弘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据说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勤奋好学的性格,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被称为”神童”。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人开玩笑。牛弘虽然聪明绝顶,却生就了一副不讨喜的外表。他身材高大魁梧,面目狰狞,两颊爬满了长短不一的胡须,活脱脱就是一个”张飞”或”李逵”的翻版。更要命的是,他平日里不苟言笑,读书时更是一副要把人生吞活剥的表情,这让许多人对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在这副粗犷外表下,牛弘却有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他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关爱,甚至连用来代步的老牛都被他视若珍宝。有一次,他的弟弟牛弼酒后失态,不慎将这头老牛射死。面对这一意外,牛弘非但没有责怪弟弟,反而平静地提议全家人一起享用牛肉。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在当时看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却体现了牛弘的智慧和胸襟。

在兄弟关系中,牛弘展现出的不是一般人的小聪明,而是真正的大智慧。他深知兄弟和睦的重要性,明白过多的责备只会加深矛盾,反而不如默默包容。这种处事方式也许在旁人看来有些”愚笨”,但正是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让牛弘在复杂的朝堂上如鱼得水。

在朝廷中,牛弘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处世智慧。他与同为重臣的杨素关系甚好,但每次送别杨素出征,他总是走得很快,甚至显得有些”无情”。这并非牛弘真的冷漠,而是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明白,两个手握重权的大臣过分亲密,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因此,他宁可在表面上保持距离,也要确保两人的关系不会给自己和杨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牛弘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健忘”事件。当时,隋文帝杨坚因身体不适,在龙椅前设置了帷幕,要求大臣们进入帷幕内汇报工作。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大多数大臣都犹豫不前。而牛弘却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不仅如常汇报了工作,还主动请缨为皇帝传话。

当所有事务处理完毕,牛弘本该传达最后一道圣旨时,他却装作突然忘记了内容,重新回到帷幕内请皇帝复述。这一举动看似莽撞,实则暗藏玄机。牛弘深知,能够替皇帝传话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但过分表现自己可能会引起猜忌。通过这种”健忘”的方式,他不仅在众人面前”丑化”了自己,还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谨慎和忠诚。

正是这种高超的智慧,让牛弘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君主的统治下都备受重用。他既不会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自满,也不会因为皇帝的信任而得意忘形。相反,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警惕,用自己的方式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牛弘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需要像牛弘那样在帝王面前曲意逢迎,但他的处世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懂得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展现自己的才能;明白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不引起他人的反感。这些都是我们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更重要的是,牛弘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过分表现自己,而在于懂得审时度势,在适当的时候展现适当的一面。有时候,适当的”愚钝”可能比聪明更有价值;适度的退让可能比强势更能赢得尊重。

在这个强调个性张扬的时代,牛弘的故事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它提醒我们,成功并不总是属于最锋芒毕露的人,而往往青睐那些懂得韬光养晦、以柔克刚的智者。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大智若愚”之道,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