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如何完成,一个基层公务员最大的逆袭,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7-09 10:45:13

海瑞35岁中举,之后在南平做教谕,官职低微,甚至不入流。与清流领袖徐阶张居正高拱这些重臣,本来不会有任何交集。

赋闲在家海瑞被谭纶推荐去浙江,那里是龙潭虎穴,清流需要一个棋子去身先士卒,海瑞以身入局,终于逆袭。

当然清流之所以让海瑞去,是危险系数很大,可能要送命,但他们需要一个有担当,能扛事的人去。

当然海瑞一直有报国之心,需要一个机会,去入局。

这部剧中,以身入局来达到翻盘或者逆袭的不止海瑞一人,但只有海瑞全程自己靠着自己的智慧,操控着局面。

为什么只有他能最后逆袭?

海瑞这个人不选边站队,只是借势。

海瑞一个小小教谕,在任上见官不跪,落得个“海笔架”的美名。在清流的心中,海瑞是属于他们这拨的,才有了推荐海瑞出仕。

如果没有机遇,海瑞连七品县令都当不上,同样是举人的田有禄,只能在淳安县做县丞,这一辈子就止步于此了。

海瑞有着高度的道德洁癖,将儒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的准则,一本《大明律》当成自己立身之本,处事原则。

从一开始,海瑞只视嘉靖为父,他所有的抱负都寄于嘉靖一人。

但他进入官场,陷入朝政中后,他的视角开阔了。

海瑞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干大明群臣都不敢干的事。

他知道清流派他到浙江的目的,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做事,但做事情有理有节,破了何茂才的通倭计,收服了淳安的下属,赢得百姓的支持 ,站稳了脚跟。

改稻为桑2.0失败后,沈一石被抄家,没得到什么结果,浙江的郑必昌、何茂才下狱。

嘉靖派赵贞吉来主审,海瑞、王用汲作为陪审,这是一个机会,无论是主审、还是陪审,皇帝都会看到他们的动作。

主审赵贞吉想着进入内阁,于是小心翼翼地揣摩嘉靖的心思,他让陪审冲在前面,看看皇帝的反应。

作为陪审官,海瑞几次审郑必昌、何茂才,证词触目惊心,两番供词一次比一次要命。

海瑞,可不是一味蛮干,他很注意借势。

靠的是自己身后的厚势,这厚势便是裕王和清流。

这一点,他在劝说淳安县衙的牢头和县丞时,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轻易将他们拿下。

此时的嘉靖未下决心,倒严未果。

海瑞主动放弃赵贞吉保举他去做知州的建议,而是要去严嵩老家当知县。

在外人看来是送死的行为,其实不然,绝非送死之举,而是入局的绝佳机会。

海瑞在严嵩老家,一但朝廷倒严成功,海瑞起码能参与一下,查抄严嵩田产这样的抢功之举。

朝廷倒严不成功,海瑞清官之名在外,严嵩没办法在自己老家杀他。

海瑞想的过于轻巧了,东南明白人胡宗宪,来给他上了一课。

海瑞在浙江取得成功,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他背后的人支持他这么做。

毕竟海瑞接触的信息太少,他对皇帝的看法,也在一层层地加深。

海瑞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里又一次升华。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平时可以借势,决战只能自己刚。

倒严这件小事,不参与也罢,要斗就跟天斗。

海瑞用自己的方式,向君父上疏,引发了朝廷一系列朝局变动。

从上疏到受审以及最后出狱,海瑞显示了无比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海瑞通过让赵贞吉避嫌,完全洗掉了清流和裕王的嫌疑。

赵贞吉号称“不粘锅”,但种种令人不齿的表现,最后却成了清流的弃子;海瑞躬身入局,实现了逆袭。

海瑞一个举人,靠着非凡的勇气和手腕逆袭。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