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李想发文生动形象条理清晰的阐述了其本人“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这不亚于一堂EMBA课,很有干活,受益匪浅,不亚于张朝阳的物理课,价值满满。
以下为李想对如何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阐述:
“我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一、战略。方向一定要【聚焦】,持续创造目标用户的【价值】为核心,【高增长】是最佳衡量方式。战略要避免无法衡量,自我感动。二、组织。长期一定要【理性】,端到端的价值流程是【职业】的基座,【高效率】是最佳衡量方式。组织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人才。成年人聚焦【成长】,通过实战反馈人才的【专业】为绩效,【高回报】是最佳衡量方式。人不职业是组织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修建职业的高速公路,土路不可能职业。战略=聚焦+价值+高增长组织=理性+职业+高效率人才=成长+专业+高回报做到上述的我认为都是好企业,大家挂在嘴皮子上的各种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好的企业善于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差的企业善于隐藏问题。如果特别在意问题,不创办公司,或者公把司干死了,也就彻底没有问题了。全世界最牛逼的公司是解决别的企业解决不了的行业难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李想讲,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从三个方面,战略、组织、人才。我们逐一做一下解读,做一下翻译。
战略方向要聚焦,以创造目标用户价值为核心,以高增长为衡量方式。没有聚焦的战略大概率是失败的战略,方向多出,造成时间、精力、资源、资金分散,不能很好的集中优势力量击穿重点方向,到最后一事无成;确定了战略方向,还要以创造目标用户价值为核心,为目标用户服务,不然你的战略就是空中楼阁,毫无价值基础;战略还要可以衡量,可以衡量就是可以量化落实执行,考核,复盘,闭环。不可以衡量的战略不是成功的战略,只会感到自己,到头来毫无推进度,毫无可控性,只是一通乱忙。
组织要长期理性,端到端的价值流程体现职业化的程度,一个组织是否行事高效,是衡量该组织的最佳方式。如果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效果走样,执行落地困难,那么这个组织一定是有问题的,组织就是渠道,是人和事流通协同的管道,组织问题就是执行的渠道和流程问题,组织和流程可以促进效率促进生产力,也可以阻碍效率阻碍生产力。
人才要聚焦成长,通过实战水平实战绩效来衡量人才的专业性,人才是否能创造高价值高回报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不能看回报,看理论,要看结果,看创造力。人才不职业化,不是人的问题,是组织的问题,是组织没有为人才成长铺设职业化路径。
好的企业是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行业难题,而不是藏匿问题,没有问题。越是好的企业,碰到的问题越大,取得成功越大。
李想为了进一步说明战略问题,还另起一篇,专门举例阐释战略实务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了,不断有【高手】教育和提醒我,应该怎么做战略?房车市场挺好的,你们用增程改一下就是一体式房车了……你知道中国整个房车市场一年有多大吗?不如我们2023年最好的一天的销量。皮卡你们怎么不做?跑车你们怎么不做?年轻人的运动轿车你们怎么不做?老年人的车你们怎么不做?运输车辆你们怎么不做?政府采购车辆你们怎么不做?只做家庭用户成不了规模,你们永远是一个小企业。实事求是的认知在战略选择上真的是一个要命的事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最可怕的。到2030年,中国售价20万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吃到35%就是上万亿,如果再拿下一些海外市场,就能超过iPhone全球的峰值营业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好的选择一定是自我驱动的,糟糕的选择过程中往往自我感动,结果则是无死角的全面伤害。”
李想用举例子的评析方法,进一步说明战略要聚焦,不可方向多出,不可多线作战,不然到最后拖累的是自己。
战略要聚焦,就是要认知自己,基于自己,而不是乱上项目,哪里热往哪里钻,战略要有定力,战略要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糟糕的战略往往无法驱动团队,而且将带给企业全面的伤害。
李想这一讲EMBA课,很专业,很有料。为新势力企业评价自己的企业好坏,提供了另一个参考方法,从宏观上把控企业是否出了问题,方向上、组织上、人才上,是否协同一致,任督二脉是否打通。
特别从战略上强调了聚焦的重要性,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认知判断的重要性,减法的重要性。战略是一个建筑根基,战略的正确性,基于企业事实,基于判断逻辑,基于建筑目标,基于选择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