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他是革命烈士赵一曼的儿子,却在二十八岁时,才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是民族英雄,后来的他又为何出言不逊,写了一封讽刺信给毛主席,最后落得让人唏嘘的下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什么?
没有人不会为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她给儿子宁儿留下的家书,更是催人泪下,这是一位母亲在为革命赴死前,对儿子最后的真情表达。
赵一曼怀孕的时候还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但因为国内对地下工作者的急切需要,那时的她告别了丈夫陈达邦回到了祖国,来到了湖北宜昌从事地下工作,并生下了儿子陈掖贤,取乳名为“宁儿”。
虽然是一名女子,可赵一曼却无愧是一名“巾帼英雄”,她更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军校女学员,带着宁儿开展地下的那段日子很是艰难。
因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地下党员遭到了迫害,赵一曼也因为身份暴露,一直带着宁儿到处躲避特务追捕。
好不容易摆脱敌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被日军侵略,成为了沦陷区,赵一曼主动向党组织请求自己要到东北去参加抗日战争。
虽然赵一曼也舍不得儿子,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带着儿子去,东北是个环境艰苦,又危机四伏的地方,思来想去,赵一曼便把儿子安置在了他伯父陈岳云的家里。
陈岳云家里的经济条件,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能保证陈掖贤衣食无忧一辈子的,在政界上也有着一些权利。
走之前,赵一曼难得的哭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此去无归,儿子终究是要在没有母亲的陪伴和教育下成长了。
她只留下了与儿子之间的唯一一张照片,到了东北之后,赵一曼带领组织群众开展了武装斗争,手提砍刀,被称为是红墙白马的女首领。
后来一次战后养伤期间,赵一曼被敌军俘虏,那时的她遭遇了非人的虐待,但始终都没有吐露过一丝丝关于我党的机密。
就连审问赵一曼的日军,都不由得被她不屈服的毅力给吓到了,因为他们几乎把所有最厉害的私刑都用上了。
最终,赵一曼壮烈牺牲在了1936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给儿子陈掖贤留下了遗言。
而陈掖贤一生都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他也很有出息,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可被母亲赵一曼寄予了厚望的他,一生过得十分不幸福,甚至最后落得个令人惋惜的结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陈掖贤
烈士赵一曼,在牺牲前夕最惦记的,就是自己唯一的儿子陈掖贤,还为他留下了绝笔家书,可为何陈掖贤最后的结局却是个悲剧呢?他又为何曾给毛主席写过讽刺信呢?他究竟长成了什么样子?陈掖贤虽然从小,就跟着生活条件不错的伯父陈岳云一家人生活,可他也知道自己是养子,因为性格原因,他与家里人经常合不来,渐渐就越来越沉默。
直到十三岁那一年,陈掖贤见到了自己从法国回来的亲生父亲陈达邦,被告知自己的母亲是个共产党员,叫李一超。
陈达邦
原来,赵一曼原名叫李坤泰,与陈达邦结识的时候,用的是李一超的名字,这也是为何陈掖贤直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母亲是赵一曼的缘故,他们当时很难把这两个名字联想到一起。
虽然陈达邦回国了,可那时他也已经有了新的家庭,陈掖贤在家中的处境很是尴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闷着头学习。
1951年,电影《赵一曼》上映,风靡全国,百姓们都为赵一曼的英勇事迹感动,陈掖贤也不例外,但那时他仍旧不知道,这个在荧幕中被塑造出来的形象赵一曼,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
陈掖贤是在1956年的时候,才被已经多方打听过的家人告知,原来赵一曼就是李坤泰,也是李一超,他是女英雄之子。
后来党组织得知了陈掖贤的存在后,也很是感动,竟找到了烈士之子,从身份被确认后,陈掖贤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陈掖贤进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因为陈掖贤不擅长外事工作,更喜欢研究理论性的知识。
后来又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业学校,成为了一名政治课老师,性格内向的陈掖贤,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可他虽然擅长教学工作,却在生活方面,就像是个几岁的孩子一般,没有办法管理好宿舍的卫生环境。
甚至在对待自己的工资时,陈掖贤也不大会安排,根本没有攒钱的意识,总是喜欢吃最好的东西,买很多零食,是那个年代妥妥的“月光族”。
有时候月底钱不够了,陈掖贤还会去找工会借钱,这些情况,其实都能看出来,陈掖贤虽然外表是长大了,其实内心还是个小孩子。
可能也是因为陈掖贤的亲生父母,从小不在他身边,他自己本身性格也内向吧,再加上党组织照顾他是烈士之子,把他给“宠坏”了。
但即使如此,陈掖贤能这样过完一生,其实也算是没有辜负母亲赵一曼的期待。
陈掖贤或许是认为自己缺少真正的家人,于是便第一次大胆起来,向他的一个女学生张友莲表达了爱意。后来,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夫妻,生了两个女儿。
可好景不长,因为陈掖贤被派到农村劳动,与妻子张友莲聚少成多,他又不擅长管理财务,家庭经济困难,夫妻二人的矛盾越积越深,婚后两年就离婚了。
陈掖贤本就内向的性格,更加抑郁了。就在第二年,陈掖贤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讽刺信,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赵一曼之子,曾经写信讽刺毛主席,还拒绝领烈属的抚恤金,最后他的竟然走向了自缢身亡的结局,究竟是为何呢?1960年,陈掖贤在农村接受改造,他已经渐渐接受了艰苦的生活条件,也忘记了他曾经是一个“月光族”,可偏偏他的父亲陈达邦,这个时候去看他了。
或许是因为见到亲生儿子的生活过于辛苦,很久没有吃肉了,于是陈达邦便带着儿子,到当时的政协礼堂餐厅去用了一餐。
那一次,陈掖贤第一次吃到了“红绕狮子头”,也是因为吃到了“肉”的缘故,让陈掖贤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那时正处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老百姓别说吃肉了,就连吃饱肚子都是个问题,而陈掖贤因为“烈士之子”的身份吃了肉,他觉得自己享受到了“特权”,无言面对被饿死的百姓。
于是,陈掖贤便开始质疑毛主席的决策,亲自写了一封信,附上了他做的讽刺诗《忆秦娥》给毛主席。
而陈掖贤不知道的是,政协餐厅只是为了照顾民主人士和统战对象,所以才设立的,并不是“特权”的存在。
那几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众多领导人,用餐都是定量的,更是几年都没吃过肉,为此毛主席还得了浮肿病,只因他坚持要与百姓们共度难关。
可远在农村的陈掖贤,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这才有了认知偏差,还好党组织、毛主席大度没有追究陈掖贤,这才让他能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
烈士之子的身份带给了陈掖贤很多,他因为这身份被单位特别照顾,也受到同事们的尊敬,可也因为这身份,在十年动乱的时候被人狠狠利用。
造成了许多无辜人白白丢了性命,到头来回旋镖还是扎回了自己的身上,陈掖贤心中是有着平等、公正的追求,但他却连自己的小家都照顾不好。
张友莲因为婚姻变故,精神受到了打击,后来二人复合,张友莲也一直在养病,而陈掖贤因为种种事情,每天都是怀着郁闷的心情上班、回家。
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家庭生活怎么会见好呢?甚至有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陈掖贤最后一次被发现,是因为几天没上班,所以同事去看他,而那时的他已经在家里自缢身亡了。
或许赵一曼也没想到,自己最爱的儿子,竟是这个结局,而陈掖贤的一生只能用悲剧二字形容,或许他性格再开朗一些,或许他的亲生父亲能再给他更多的关爱,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可处在我国政治运动反复多变的历史时期,时来运也,只能说身为烈士之子的他,真是令人可惜可叹。
参考资料:
湖南日报:赵一曼家事(二):二十八才知亲生母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008/c85037-23125065-2.html
中国知网:赵一曼和她的儿子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DniZyPO%2Bw9FWAACT6hIOQgaNjUd14NMoKBBJKJZpi8SiSbqVota4X%2FlUwA86dcu1Td4gDqXyl1xz4gJtOQUBAqm8VQil1kZdFf6S7axbAJ58dcqWtT9j2snXHQIPAnuUv6lCOeiOKQCW41j8%2Bsmnpqw2uZGo%2BhUWnefQln%2FJ4xs%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DSWY199706005&tablename=cjfd9697&type=JOURNAL&scope=trial&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058B7BE3B5B747019404969FDFC1BE57&cflag=pdf
中国知网:赵一曼烈士之子的非常人生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mGsOr4a1hfU9XipM54ZfaRF02faPzaq28r57l5%2FFz376INvOKE7MmWa8vvoV0UNt9Col61Ppo3YLfzk3WYssaDIlRxpa6wxTVMdOOCFmF%2Fcms%2FNbCkiRrO7wBnkZB2UTOCXabx0wEV0xZtZMC7gZ3cGs9dsJi6wok1QmdkDjjDM%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SHJN200701005&tablename=cjfd2007&type=JOURNAL&scope=trial&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880F08D7E96944C8B1350F98D7525F98&cfla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