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叶帅和粟裕将军为视察卫戍区的防务,特地来到驻扎在密云附近的解放军第六十九军视察,时任六十九军军长的董其武将军热情接待了叶和粟,并专门安排了武装汇演给二位首长看,参演的官兵们无论是格斗、射击还是百米障碍赛都表现的十分出色,这让叶帅和粟裕很是满意,他们不禁当面夸赞六十九军是“军中模范”。
而在叶、粟结束视察后不久,陈毅陈老总又来到六十九军指导工作,他先是召开了一个盛大的思想教育会,系统性的向官兵们介绍当下的国际形势,以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随后又与几位小战士面对面谈话,了解对方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与看法,当然,小战士要是有什么困难,陈老总也会立即予以解决,绝不敷衍了事。
陈老总一共在六十九军待了两天一夜,期间可谓收获颇丰,他随后将所见所闻整理、汇总成一份报告,上交给中央军委,作为军委下一阶段行政、施政的参考。大概一周之后,刘帅、贺老总、罗帅、聂帅四人又结伴来到六十九军,其中罗帅是来推广新式政治、思想工作的,而其他三位元帅则分别下到基层,慰问、看望刚刚入伍的新兵,顺便欢送即将退伍的老兵。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你肯定会好奇,这六十九军到底什么来头,居然如此受国家高干们的青睐。六十九军脱胎于原国民党军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守备兵团,该部原属于晋绥军战斗序列,曾在抗战时期与日军作战十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解放战争爆发后,该部曾尝试进入山西,配合阎锡山的部队夹击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结果却反被中野击败,被迫退回归绥休整。
1948年下旬,东野挥师入关,连同华北军区的部队,先后解放了河北、察哈尔、河南等地,内蒙古由此失去了战略屏障,已然无法再继续和解放军相抗衡,时任归绥守备司令的董其武将军在经过仔细权衡之后,决定率领麾下数万官兵起义加入红色阵营。中央军委对此表示热烈欢迎,朱老总随后便委派了一个上百人的政工干部团进驻归绥,将归绥守备兵团统一改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至于兵团司令,仍旧由董其武担任。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董其武闻讯后立即上书党中央,请求率兵入朝作战,党中央在经过仔细权衡、斟酌后,同意了董将军所请。1951年下旬,董指挥23兵团赶赴朝鲜,负责西海岸的警戒工作,防止联合国军搞登陆作战,1952年,23兵团又被调到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负责抢修铁轨、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当时联合国军为了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天天派遣飞机轰炸我们的后方,铁轨、公路往往刚铺好就被炸毁,很多志愿军战士因为来不及躲避敌袭,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即便如此,23兵团也毫不畏惧,官兵们万众一心,冒着飞机的猛烈轰炸,夜以继日的修路、铺桥,艰难的维系着后勤补给线,确保前线部队有枪支弹药可用,有粮食可吃。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志愿军最终逼迫联合国军主动议和,朝韩以三八线为界,各自成立政权,半岛局势也由此逐渐走向缓和。1953年下旬,23兵团分批次返回国内,暂时驻扎在内蒙古军区,1955年,23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始缩减编制,将兵员规模降至2.4万人,同时改番号为六十九军,移驻密云县。
60年代末,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苏联调集百万大军驻扎在远东,摆出一副要侵略中国的架势。中央军委见状,立即调集北京军区、东北军区的精锐部队开赴中苏边境地区驻防,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六十九军也由此离开密云,转往内蒙古东部构建防区。
时间来到1985年,中苏关系开始逐渐缓和,北部边防压力也慢慢变小,中国不需要再维持如此庞大的常备军,于是邓公便决定进行军事改革,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裁撤,以节省国防开支,将钱省下来投入到经济建设领域。六十九军正好在裁撤之列,约有两万名官兵脱下军装,陆续转业到老家工作,仅有几个历史比较悠久的营、连被保留下来,并入其他集团军、步兵师。现如今,六十九军的军旗就陈列在中国军博,它代表着一段曲折而光辉的岁月,六十九军的官兵们值得我们崇敬!
敢于起义投入解放军,是有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该永远怀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