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VC投的500亿独角兽,离奇倒下

投资家 2024-04-03 10:55:07

又有独角兽炸雷了。

作者 | 霍云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又有独角兽炸雷了。

投资家网获悉,创投圈近日突传大雷,“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估值500亿元独角兽柔宇科技遭遇地震,“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被执行金额超30亿元”一石击起千层浪。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从事柔性屏研发、生产、销售的创业公司,2012年成立的柔宇科技“开局逆天”,曾获“顶流”VC/PE、产业资本追捧,是为数不多融到E轮、E+轮、F轮,吸引20多家投资机构挤破头皮进场的明星公司,有投资人甚至因没抢到股权份额“感到遗憾”。

然而,这样一家资本“众星捧月”的独角兽,却离奇倒下,柔宇科技经历了什么?

如果国内评出一个“最不该倒下的独角兽榜单”,柔宇科技一定名列前茅。

在一些创投圈人士印象里,这家坐落在深圳的公司始终带着“光环”。

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属于天才型“大佬级”创业者。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3岁获硕士学位,远赴美国,26岁拿下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被称为“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用时最短毕业的华人博士。”

光学历一项,刘自鸿可能就超越了市面上99%创业者。毕业后,他的人生仍在“开挂”,先是获得了一揽子权威奖项,紧接着,收到IBM总部递来的橄榄枝,直接让他做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干了3年,刘自鸿觉得没意思,辞职去硅谷创业了。

这个在硅谷创业的项目便是柔宇科技。

聊到此处,有人会纳闷,柔宇科技不是在深圳吗?怎么变成硅谷创业了?其中一个点是,刘自鸿创业时,经验不多,想法不少,一口气在硅谷、深圳、香港共同成立柔宇科技。

别说,刘自鸿挺有“前瞻性”,知道未雨绸缪,很早就给公司在海外铺了路。至于他为何涉足柔性屏?肯定与老东家IBM有关系,有了科技巨头做下游客户,还怕商业落地难吗?

得知刘自鸿跨国创业,把公司落户深圳,本土两大VC,松禾资本、深创投毫不犹豫,在柔宇科技成立当年投了A轮,次年,松禾资本、深创投拉着IDG资本投了一笔美元B轮。

彼时,VC/PE的投资策略是,“抓住牛人,先占一个大坑。”还有“不用担心找不到商业客户”。很多时候创业者不好拿融资或拿不到融资,离不开三个问题:技术、资源、商业化。这是投资人非常关注的事:任凭PPT天花乱坠,“把产品卖谁?谁真买单?聊不清楚。”

投资人喜欢聊“做时间的朋友”,但更现实。“给VC/PE画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柔宇科技不同,带着“光环”,刘自鸿有技术、实力、资源、人脉,业务横跨中美两地。

这对VC/PE来说,简直是块“肥肉”,把钱投给柔宇科技才是“正确选项”。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资本的策略同样没毛病,就算今天遇到牛人、牛项目,钱也要先投进去。

一位VC合伙人曾对作者直言“投资即投人”。“顶级学府、大厂里的学霸、牛人,是其重点开发的创业、孵化对象,尤其早期投资,判断能不能投的标准,看创始人的知名度。”

所以,创投圈有个奇特现象,“但凡牛人创业,就没有不好拿融资的,且一呼百应。”

柔宇科技的融资历程,就是典型的一呼百应。“各类榜单前十大VC”深创投、IDG资本一进来,其它VC/PE、产业资本跟风般一拥而上,“仿佛投不进去,就不是第一梯队了。”

2015年—2020年,柔宇科技迎来了C轮、C+轮、D轮、战投、E轮、E+轮、F轮密集融资。盘点下来,获得了中信资本、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檀实资本、浦发银行、汉富资本等超20家VC/PE、产业资本加持。密集融资5年间,柔宇科技估值一路暴涨到了500亿元。

但也留下了隐患。

作者上周写《对标英伟达的“唯一巨星”,要IPO了》一文中讲述了“C++++++轮”现象产生的背景。套用那位投行人士的话说,“C++++++轮诞生是,估值没虚高的体现。”

“过往一些独角兽融到D轮、E轮、F轮,结果把自己给融死了。为什么?一级市场,没人想当钻石王老五、接盘侠;二级市场,A股进不去,港股不需要,美股不买账。”

“有时候,创业融资是好事,轮次太高不一定是好事。”这不,就在柔宇科技身上应验了。资本角度,科技领域融资到了F轮,未来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IPO,第二条路造血。

把造血放第二条路,是因为绝大部分都做不到,科技公司本来就研发周期长、商业化落地难,除了靠VC/PE、产业资本输血,需要更大融资通道,倒逼自身走上第一条路。

柔宇科技就走了第一条路。2020年,公司拿到历史最后一笔融资,马上启动了IPO。

说明,刘自鸿是懂资本的。公司还计划通过科创板募集144亿元资金。年底,柔宇科技完成了上市辅导工作,请来中信证券当保荐人。可过了半年,它们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正是这半年时间,成了柔宇科技“天差地别”的分水岭。2020年后,市场基本没传来过它们的“好消息”。第一条路走不通,F轮公司想活下去,就看第二条路好不好走了。

根据柔宇科技申报IPO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缺乏造血能力:

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

一家F轮科技公司,一二条路走不通,结局自然难逃悲凉。

由此,以创投圈视角,“柔宇科技是真把投资机构,坑惨了。”

投资人选了“正确选项”,没得到“正确答案”。谁的锅?

柔宇科技股权结构里,刘自鸿持股38.6%为实际控制人、最大外部机构中信资本持股6%、WEI PENG(美国)持股4.9%,柔宇科技CTO余晓军持股4.4%,其它创始团队成员、机构持股0.07%—4.6%不等,WEI PENG背后是柔宇科技境外公司(Royole Group Limited)。

看得出来,虽然超20家投资机构入股柔宇科技,有话语权的却是刘自鸿及创始团队。VC/PE、产业资本仅是创业路上的“跟班”,就不存在“资本带跑偏创业者的说法”。

资本没毛病,那么,柔宇科技混到离奇倒下的始作俑者“只有刘自鸿了?”

创投圈印象里,抛开“光环”属性,刘自鸿是个“会打感情牌的人”。

“智商、情商,很高。”撤回IPO次年,柔宇科技赶忙向外界宣布签署了一笔总计6亿元的大额订单合同。该合同传达了两个消息,“一是我们能造血,二是我们有钱了。”

像不像上市公司刺激股价的习惯性手法,股票回购?

好景不长,“订单合同没招来接盘侠”,柔宇科技曝出了“资金链紧张,面临大规模欠薪问题。”刘自鸿在干嘛呢?他在社交平台上研究马斯克“哲学”,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表示,“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心思”比文科生细腻。

实际上,对于柔宇科技的结局问题,媒体、自媒体圈近年不乏争论声,有人把公司炸雷,归结到,“请了大批顶级学府、大厂技术人员,忽视了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商业落地。”

按着可查资料,柔宇科技自称“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是全球专业从事彩色柔性显示技术研究开发的团队之一”、“核心团队中已有数百位国内外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

“多位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曾在IBM、惠普、高通、安捷伦、微软、英特尔、富士康、飞利浦、华为、中芯国际、西门子等任职。”

如果上述是真实的,“忽视了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商业落地”不就是胡扯吗?正是有大厂客户资源,前面提到的VC/PE才毫不犹豫投了A轮,“商业落地难的结论,不成立。”

离奇的是,它们商业落地无比艰难。柔宇科技旗下全柔性显示屏产品,2019年产量31.4万片,销量5.27万片。主业卖不动,它们还布局了智能折叠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柔宇科技,去挑战华为、小米、OPPO的手机市场份额?更离奇的是,大牛技术公司专干一锤子买卖。“三年半报告期内,招股书里的前五大客户,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公司。”

有点意思了。上一次制造“离奇事件”的公司是造车新势力赛麟汽车,创始人王晓麟不远万里赶来中国,只为“惊天骗局”,坑走66亿元投资,跑回美国,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晓麟很会讲故事,他说赛麟汽车“拥有全球专业的造车技术团队”,请了“国内外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王晓麟“智商、情商,不低。”他特意去鸟巢搞了场“感动无数人”的发布会。当然,后来的情况是,超级大忽悠王晓麟说的话与赛麟汽车做的事完全对不上。

赛麟汽车假装造了几辆“老头乐”,王晓麟则是人人喊打的创业骗子。

就在4月1日“愚人节”当天,离奇的事又发生了。

突传大雷的柔宇科技行动了,“否认主动申请破产,强调公司仍在运营。”

企查查APP显示,柔宇科技已戴上“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标签,210条重要风险,125条司法诉讼里,有一条破产重整提示:经办法院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恐怕,电影里的情节未必有这故事精彩,而柔宇科技仍有谜团待解。

0 阅读: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