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党的隐蔽战线上,有“前三杰”和“后三杰”之分,这六位杰出的红色特工在敌营中互相配合,互相掩护,在获取敌人情报方面无往而不利。这是优势。
可也有劣势,即一旦有一人暴露,整个组织就会陷入尴尬境地。那些没有暴露身份的人究竟是该继续潜伏在敌营呢?还是该撤离呢?
如果撤离,经过多年精心组建起来的情报网就会毁于一旦;而如果不撤离,一旦有人叛变了呢?同样会损失惨重。这是劣势。
而对于郭汝瑰这种单线联系的红色特工就没有这种危险,如果暴露了,受损的也仅有一条线而已。这是优势。
可单线联系也有危险,由于和其他任何系统没有业务上的交叉,对于同样打入敌营的其他单线联系的红色特工,他们都是一无所知的,甚至还会把他们视为危险分子,总而除之而后快。
郭汝瑰和刘斐就是这样两位虽然同为红色特工,但总欲互相伤害的一对。
在任用刘斐和郭汝瑰的问题上,蒋氏是昏聩的。但昏聩的绝非他一个人,举荐刘斐的白崇禧和举荐郭汝瑰的陈诚同样昏聩。
可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又是精明的。因为从能力上来说,郭汝瑰和刘斐都是蒋系部队中难得的人才。
郭汝瑰从加入陈诚的第十八军开始,在淞沪会战罗店战场上的指挥若定,在武汉会战期间的力谏全盘变更已经定型的,并且是由德国顾问制定的防御计划,创造性地提出“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策略,无一不体现出其超于常人的战略思想水平,因此才会被陈诚、何应钦、顾祝同等人拉拢的拉拢,挖墙脚的挖墙脚,都想要把郭汝瑰纳入麾下,为其所用。
因此,郭汝瑰能够进入蒋氏“国防部”作战厅当厅长,是凭着能力上去的,而非什么裙带关系。
相对郭汝瑰,刘斐更是不凡。
刘斐自幼聪颖,被白崇禧看中,送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效力于新桂系并扶摇直上。
抗战爆发后,刘斐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虽然白崇禧是副总参谋长,但抗战时期几乎所有的大型作战计划都是由刘斐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抗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刘斐指挥打的。因此,在世人口中的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中,刘斐占了“半个”。
在抗战结束后,蒋军重整部队和军内系统的时候,由刘斐出任首名参谋次长(副总参谋长),分管尤为重要的2厅(情报)和3厅(作战),由郭汝瑰执掌3厅,虽然也有派系利益平衡的成分在内,但要从能力上来说,这两人都是实至名归的。
可恰恰这两个人,还都是我党的潜伏人员。这不得不说是蒋氏的悲哀。
刘斐与白崇禧 图片来自网络
要论起潜伏在老蒋身边谁的危险会更大一点,郭汝瑰的危险要比刘斐还大。
郭汝瑰作为作战厅长,制定作战计划是他的本职工作。
可在都是行家的作战厅,郭汝瑰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是不敢动手脚的,不然,连刘斐这一关都通不过。因为刘斐是郭汝瑰的分管领导,作战计划都是需要刘斐审核后签字盖章的。郭汝瑰不认为他的军事水平会比刘斐高。
在陈诚担任参谋总长的时候,郭汝瑰是比较幸福的。一来,陈诚对郭汝瑰非常信任,凡是郭汝瑰制定的计划只要能递交到他手里,他连看都不看,立即通过;二来,陈诚的军事水平其实很一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如老蒋。老蒋在指挥作战方面虽然被戏称为只具有团长水平,但战略水平尚可。
因此,在陈诚担任参谋总长的时候,如果郭汝瑰和刘斐在作战计划问题上产生了争议,只要“官司”打到了陈诚面前,总是郭汝瑰赢。
郭汝瑰传递情报的方式是通过他的上线任廉儒,每当他把作战计划制定好后,未等呈递给老蒋,就先交给了任廉儒,然后传递到西柏坡或者其他地方。因为按照郭汝瑰的经验,他的作战计划是不会遭到反对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蒋军将领也不都是糊涂人。过去,凡是按照郭汝瑰计划忠实执行的,无一例外的都遭到了失败。久而久之,前线的将领们就产生了怀疑,是不是作战部门有泄密啊?
不然,为何与我军作战,对手对他们的行动路线、作战企图、部署,乃至于火力配备都了如指掌,并且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而且,每逢我军出手,都能准确的卡住蒋军的脉搏和七寸。如果自己内部没有泄密的话,对手的情报部门未免也太厉害了吧?
即使对手的情报部门厉害,但也不可能掌握全部情况,因为蒋军的作战计划是不会传递到师以下军官的,都是在战时进行计划拆解,然后分块部署下去。即使有个别计划泄露,也不会对大局有影响。
因此,蒋军的将领们开始对郭汝瑰产生了怀疑,这其中以杜聿明的怀疑心尤重。
可杜聿明却没有任何证据。
在蒋氏面前,杜聿明也表示过担忧,可反映的问题却让蒋氏哭笑不得。按照杜聿明的说法,郭汝瑰过于清廉,连家里的沙发都是打有补丁的,这种人是具备成为我党成员的资格的。
可杜聿明的话却把老蒋气了一个发昏,反驳道:难道腐化才是我军将领的标配吗?
杜聿明哑口无言。
不过,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怀疑始终没有放下。在淮海战役时,郭汝瑰制定了杜聿明集团走两淮撤往蚌埠的作战计划,杜聿明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却根本没有按照计划部署,反而是沿着津浦路两侧撤退。
这种局面是郭汝瑰非常害怕出现的,一旦华野和中野按照自己传递过去的情报部署,杜聿明集团很有可能跑掉。
如果让杜聿明跑了,那“大淮海”战役就要落空,充其量就是一个“小淮海”战役。如果让杜聿明集团安然撤到蚌埠,左翼有大别山与华中“剿总”的部队为其左辅,右翼是河网地带,有刘汝明、李吉甫两部为其右弼,背后又有南京作依托,可以得到物资供应,长江以北的战事根本得不到迅速解决。
长江以北的战事得不到迅速解决,蒋军主力未能歼灭,那渡江战役就无法展开,解放战争势必会迁延日久。
幸好粟裕判断,杜聿明决不会走两淮,在两淮地区仅部署了牵制兵力,把主力都调集过来围歼杜聿明,这才把杜聿明集团围困在陈官庄予以歼灭。
这也是后来,郭汝瑰为何会受到质疑的原因。
郭汝瑰虽然不敢在作战计划上动手脚,但他却可以随时在思想上影响蒋氏。
在淮海战役期间,黄百韬本来是有充分的时间逃到徐州和杜聿明汇合的。可郭汝瑰建议老蒋(刘斐也有助攻,在这个问题上,二人难得的取得了一致),认为驻扎在海州(今连云港)的44军不应该走海路撤退,而应和黄百韬一同撤退到徐州,这样还可以加强徐州方面的兵力。
蒋氏认为很对,就下达了命令。黄百韬在新安镇等了44军两天才撤退,就是这两天的时间,让黄百韬全军覆没。
在杜聿明集团南撤的时候,郭汝瑰又建议蒋氏,不应放弃正在遭到中野攻击的黄维,而应让杜聿明停止南撤,转向救援黄维。
蒋氏听后也认为有道理,于是下令杜聿明执行。
杜聿明本来的计划是先撤到蚌埠,依托后方补充军力,然后再北进救援黄维。即使救援不成,自己的30余万兵力也可以得到保存。
可蒋氏的命令杜聿明也不敢违抗,就停止撤退开会讨论。这一讨论,就耽误了两天时间。就是这两天时间,杜聿明集团被蜂拥而至的华野包围。
这段时间对于郭汝瑰来说,堪称其人生中尤为惊险的一个时期,如果蒋氏没有听从他的话,没有下令杜聿明停止撤退,这个危害就太大了。
好在蒋氏听了。这也算是郭汝瑰对此次事件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补救吧。
说完郭汝瑰,再来说说刘斐。
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于郭汝瑰的谨小慎微,刘斐在制定作战计划,或者在修改作战计划方面就显得有些“明目张胆”了。
郭汝瑰在其回忆录中曾经记载,在睢杞战役时,他见刘斐用铅笔在地图上一挥,就把区寿年部几万人给弄没了。
本来,在郭汝瑰和刘斐等人眼中,华野攻打开封的目的就是诱敌来援,这一点,他们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开封虽然重要,但丢也就丢了,不急于恢复。可蒋氏却不这么看,在他眼中,开封是当时的河南省省会,丢了会影响他在社会上的声望,因此下令一定要夺回来。
可派谁去救援,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当时,能够去救援的有邱清泉部、第4绥靖区的刘汝明部、第6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区寿年部,还有整编83师黄百韬部。
在这四支部队中,尤以区寿年部的实力差。从表面上看,区寿年下辖整编75师和整编72师,兵力也不弱。可是,整编72师是被歼灭后重建的,战斗力弱得很。把这样一支部队派去,就是给华野“送菜”。
而且,刘汝明滑头得很,出工不出力;黄百韬部距离开封过远,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赶到战场。因此,救援开封也仅有邱清泉和区寿年两部了。
可这两人的性格差异太大。邱清泉执掌精锐的第5军,战斗力强大,个性又骄傲自负,为了争功定会不顾一切;而区寿年手下仅有两个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师,个性又谨小慎微,在攻击时定会小心再小心。如果二人在战场上的行动不同步,就会给华野赢来战机。
果然,援兵刚出动的时候,邱清泉和区寿年还算谨慎,两路援军齐头并进,让华野找不到歼敌的机会。可当华野主动放弃开封的时候,邱清泉为了抢功,率部快速前进,而区寿年依然谨慎,在开封东南方向的睢杞地区停了下来。这一停,两路援军中间就空出来一个约40公里的空隙。围歼区寿年部的战机出现了。
在刘斐命令区寿年出击的时候,郭汝瑰就发现了这其中的“猫腻”,就想到蒋氏面前去告刘斐瞎指挥。
可郭汝瑰也有些犹豫,因为他是知道刘斐的军事水平的,按理说刘斐是不应该出这种昏招的,这和抗战时期制定那些高明的作战计划的刘斐简直就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因此,郭汝瑰怀疑刘斐有可能也是我党的潜伏人员。
可他却没有任何证据。
于是,郭汝瑰就找到了自己的上线任廉儒,想查一下刘斐的底细。可任廉儒也不知道刘斐究竟是怎么回事,鉴于地下工作的纪律,也不方便打听,只能告诉郭汝瑰,“摸不清楚,莫要下手”。
可接下来的事更让郭汝瑰搞不明白了。
任廉儒 图片来自网络
在淮海战役之后,随着蒋军屡屡战败,蒋氏也开始后知后觉起来,他也觉得自己的内部好像是出了问题。
怀疑郭汝瑰吧?可郭汝瑰的每一个作战计划都是经过他批准的,在表面上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郭汝瑰的每次建议都是有理有据,都是让自己诚心接纳的。
因此,蒋氏虽然有所怀疑,但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怀疑刘斐吧?似乎更加没有理由。先不说在抗战时期刘斐始终在自己身边,几乎指挥了抗战所有的战事,就以刘斐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似乎也不能是潜伏人员。
按白崇禧的话来说,像刘斐这种生活腐化,不仅有不健康嗜好,连小老婆都讨了好几个的人,即使想要“恶化”,恐怕人家也不会要。
当时,对于有不健康嗜好的人,统称为“腐化”,对于思想进步的人,统称为“恶化”。
郭汝瑰认为,在蒋氏已经明显对自己怀疑的情况下,再留在作战厅是不明智的,因此决定辞职,谋求一个军长干干。
本来,之前郭汝瑰是有这个机会的。在淮海战役结束后,被全歼的44军要重组,王瓒绪邀请郭汝瑰去担任军长。可被郭汝瑰拒绝。
当时情况不明,蒋氏对郭汝瑰的怀疑还没有表露出来,郭汝瑰岂能离开作战厅这么重要的岗位?
此时,在淮海战役被全歼的第十军也要重建,郭汝瑰就找到顾祝同,表示愿意到第十军当军长。顾祝同表示同意。
可没料想,顾祝同的提议却遭到了刘斐的反对。刘斐说,“郭汝瑰学历和学识都够,只是历练少了,好出奇案,很不稳当。”
这句话中,“好出奇案”四个字是关键,刘斐通过这四个字来说明郭汝瑰在淮海战役中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是“奇案”,其实说的就是郭汝瑰应该为蒋军在淮海战役的失败负责任。
郭汝瑰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刘斐在“甩锅”啊!
不过,刘斐的话老蒋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见到郭汝瑰时说,“你不行,唔!你要好好历练”。
经过刘斐这么一闹,郭汝瑰第十军军长的位置没了。
可让郭汝瑰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从双堆集战场上死里逃生的胡琏找到了郭汝瑰,说蒋氏已经批准他出任第十八军军长了。
这可太出意外了。
第十八军虽然在双堆集被歼灭,可老蒋又从其他部队抽调老兵重新组建了一个18军。能够担任18军军长,这可是蒋系将领们梦寐以求的事。
可郭汝瑰却很为难,因为任廉儒带来了组织上要他争取到西南掌握一支部队的任务。而18军由于是老蒋的嫡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退到西南去的。
而且,18军的组成中是有很多特务在内的,内部掌控的是很严密的,在这样一支部队中,要想起义是很难的。弄不好,自己还会被裹挟到台省去。
任廉儒建议郭汝瑰,提出要调到西南的部队中是否可行?可郭汝瑰认为,如果这么做,就是加速暴露自己。毕竟,有几个人能够放着精锐部队的军长不当,偏要去当那些2流和3流部队的军长呢?
就在郭汝瑰和任廉儒陷入纠结的时候,对郭汝瑰的正式任命下达了,免去18军军长,改任72军军长,并立即开往四川。
这下子,郭汝瑰开始感谢刘斐了,要不是刘斐在老蒋面前中伤自己,自己哪能到西南去?不到西南,自己哪能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就这样,郭汝瑰和刘斐这一对同样在敌营中潜伏,又互相不知道对方身份的红色特工在不断的“互相伤害”中,阴差阳错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郭汝瑰在宜宾起义后,得知刘斐也在香港起义,后又在开会的时候碰面,这才知道,大家原来都是同行者。
图片来自网络
郭鬼子死有余辜!
两个乱臣贼子千古罪人
自媒体没什么可发的吗?发了几遍了无聊
同志
图1,老郭打着领带,那么问题来了,不是说当时没有西式翻领军装吗?到底有没有?
发照片几遍了无聊
那会都是开卷考试
能不能发些新鲜的
笑死了,蒋必败无疑
不要老是炒冷饭无聊
岂不是说明蓄谋已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