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男子斧劈情人被判死刑,一众高层上书要求免死,有何内幕

这里是打破迷雾 2024-10-24 02:58:19

2002年6月的某个傍晚,河南济源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工地上的钢筋和混凝土在夕阳下显得愈加冷硬。

作为河南中原特殊钢厂的总工程师,孔强丰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工地的简易宿舍。他刚一坐下,还没来得及品味一天工作后难得的片刻宁静,敲门声便响了起来。

“孔总,还是我,薛小景啊,开门啊!”门外传来一个尖细而略显甜腻的声音,正是他最近相处的薛小景。她穿着一身紧身的艳丽服饰,整个人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那是薛小景的风格:无所顾忌,永远热烈。

孔强丰打开门,薛小景一头闯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孔总,今晚上我给你带好吃的来啦,看看,香喷喷的红烧肉!”

孔强丰不禁皱起了眉头。工地的灯光昏暗,他望着薛小景的脸庞,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

婚外情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只不过是互相取暖,填补在工地生活的孤单时光。然而,他渐渐意识到,薛小景似乎不满足于此。她的要求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吃喝玩乐到慢慢变成对未来的规划。

“孔总,我不想只做你的情人,我想要一个家。”这句话像是一根冰冷的针,扎在孔强丰的心里。

这个时候,孔强丰已经是厂里的高层,事业一帆风顺,家庭也相对稳定。家里的妻子贤惠温柔,两个女儿也正在成长。薛小景对他的要挟,让他陷入了两难之境。

“到底是应该放手,还是继续走下去?”孔强丰一个人对着工地上的深夜苦苦思索,他感觉薛小景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摆脱的困境,正逐渐蚕食他辛苦建立的一切。

有一天,薛小景突然提出要跟孔强丰一起回老家看看。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几乎不容拒绝。无奈之下,孔强丰带着她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然而,孔强丰的母亲对这个“不速之客”相当不满,直截了当地说道:“你怎么能这样,强丰?你有老婆有孩子,这个女人算什么?”

薛小景不甘示弱:“伯母,感情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我和强丰是真心相爱,您就成全我们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孔强丰站在一旁,心里憋着满腔的郁闷,无处宣泄。

那天夜里,孔强丰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思考着自己的处境:一个是辛苦维持的家庭,一个是纠缠不清的情人。

清晨4点,愤怒与压抑交织着燃烧,终于在他的内心引发了可怕的爆发。他从厨房中拿起一把斧头,悄然走向卧室,望着熟睡中的薛小景,举起斧头……一切都结束在那个静谧的清晨。

孔强丰以为这样做能解脱自己。他将薛小景的尸体分解,分别丢弃在老家附近的两处废弃山洞中,心想着:“没人会发现了,一切可以恢复正常了。”

然而,生活往往并不如他所愿。

一个月后,一个村民上山砍柴,突然下起大雨,村民躲进了山洞,结果看到了令人作呕的场面:散落的尸块在洞中若隐若现,令他吓得几乎丧失了意识。他跌跌撞撞地跑回村里,赶紧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成立调查组展开侦查。法医通过尸块判断死者为女性,警方在全市展开排查,最终确认死者就是薛小景。而所有线索最终都指向了孔强丰。警方搜查了他的办公室,找到了一双女式白色凉鞋和一张薛小景的IC卡,物证人证俱全,孔强丰无从抵赖。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在审讯室里,孔强丰哭得像个孩子,“她逼得我走投无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警察冷冷地看着他,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将他的供词记下。

此案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每一个认识孔强丰的人都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外表老实、本分的工程师居然能犯下如此残暴的罪行。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法院在判决孔强丰死刑后,竟然有八十多位高层联名上书,要求法院“法外开恩”,免除孔强丰的死刑。

“孔强丰可是个大好人啊!他参与过小浪底工程,是治理黄河的重要功臣!”一位联名上书的企业领导在接受采访时义愤填膺地说道,“一个人一时糊涂,难道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孔强丰的贡献使得不少人对他心存感激,认为他的死刑判决太过严厉。

而在此过程中,孔强丰的妻子一直沉默不语。人们只能在法院门口看到她孤零零的身影,她低垂着头,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绝望。她的丈夫犯下了滔天大罪,而她无力改变任何事情,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带来的苦果。

在庭审中,检察官冷静地陈述了孔强丰的罪行,而他的辩护律师则极力试图证明这是一起“情感失控导致的激情杀人”。

“我不否认孔强丰的罪行,但是,考虑到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我希望法院能够给予从轻处罚。”律师在最后的辩论中说道。

然而,检察官却不为所动:“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任何正常人的道德底线,这是一起极度残忍的谋杀案,绝不能因为他过去的贡献而对其网开一面。否则,法律的尊严何在?”

庭审结束后,法院最终维持原判,判处孔强丰死刑。而这个判决,也让那些为孔强丰求情的人感到失望。

孔强丰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他的家庭也因此破碎,妻女不得不在流言蜚语中勉强度日。

薛小景,一个原本只想追求幸福生活的女人,也在这场纠缠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这起案件中,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受害者。每个人的选择都像是推动命运齿轮的一个力,最终将所有人卷入不可逆转的悲剧之中。

案件最终在沉重的叹息声中落下了帷幕,但其引发的争议与思考,却远未结束。正如法官宣判时所说:“法律不仅是为了惩罚罪恶,也是为了警醒世人。希望这个案件,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