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妈妈留言说:如何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我感觉我家孩子就没有睡眠的信号,每次哄睡都错失良机,哄得格外费劲。
我太理解这个妈妈的迷茫了,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那睡眠信号简直就是扑朔迷离。
我家头2个月都是月嫂带孩子,月嫂负责哄睡,我只管喂奶,第3个月开始是我自己开始带孩子,才两天就崩溃了,因为完全摸不透儿子什么时候要睡觉。
上一秒儿子还精神倍儿足,下一秒直接崩溃大哭。
每一次哄睡都是在嗷嗷嗷的哭声中开始和结束的,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噩梦般的感觉。
后来我开始学习婴幼儿睡眠知识以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抓不住宝宝的睡眠信号,总是错过宝宝的最佳睡眠时机,以至于出现哄睡困难或者其他更为严重的睡眠问题。
01
宝宝的初级、中级、终级
三档睡眠信号
婴幼儿犯困了是不会告诉你:妈妈,我困了,请哄我睡觉好吗?
他们会通过眼神、情绪、动作给我们传达睡眠信号,以此提醒家长,是时候哄睡了,我已经困了,需要休息。
1、初级哄睡信号(最佳哄睡时机)(哄睡难度★)
◆ 变得安静了,互动起来没有之前那么机灵、兴奋,或者逗不笑了。
◆ 眼神呆滞,盯着一个地方发呆,有时候眼睛还会发红
◆ 脸上的表情发木
这三个表现就是宝宝开始犯困的初始信号,那在这个时候开始哄睡会比较轻松,哄睡过程也会很快。
2、中级哄睡信号(哄睡难度★★★)
◆ 揉眼睛
◆ 打哈欠
◆ 开始有点烦躁不安
这个时候,宝宝还算比较“冷静”,但是困倦的程度已经增加了一大截,就算再迟钝的家长也应该明白宝宝的需求了。
如果有的家长觉得等一会哄睡也没什么,再拖一会,那宝宝们就会发大招了。
3、过困的终极信号(哄睡难度★★★★★)
◆ 歇斯底里的哭闹
◆ 像一条翻腾的泥鳅,抱不住
此时哄睡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成功的,哭的你心乱如麻、一头大汗、抱着走着摇着、塞奶都不管用。
宝宝的困意是刚刚好就行,少一分不想睡,多一分睡不着。
02
为什么要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
有的人就会纳闷啊,为什么要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睡觉这么个简单的事情有必要搞的跟谍战片一样么?我又不是特工!
原因就一句话:因为宝宝还很小,大脑和神经发育不完全,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如果我们不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就会出现2种结果:
1、容易造成宝宝过困,引发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睡眠问题
宝宝的睡眠信号从初始阶段到终极阶段只有几分钟而已,错过最佳睡眠时机,就会让宝宝进入过困的状态,过困的宝宝会出现的睡眠问题是:
◆ 闹觉、哄睡难度大
可能需要花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时间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然后才能哄睡着,累的是人仰马翻。
◆ 睡着以后频繁醒、睡后大哭
好不容易哄睡着了刚想松口气,宝宝又哭醒来了,好嘛,接着哄,哄睡着以后可能又会再次醒来,来来回回的折腾。
对于小孩子而言,这很可能就像你把一打不加糖的浓咖啡倒进他的奶瓶一样,他会更加激动、更加难以安抚,可能需要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帮他再次平静下来,然后睡着。----《韦氏婴幼儿睡眠圣经》
2、增加育儿压力,让父母疲惫不堪
虽然睡眠是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却占据着宝宝们每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这就意味着哄睡任务也将是我们育儿工作的重头戏。
如果每一次的哄睡都是在过困的情况下展开,我们算算,宝宝一天得哭闹多少次?我们一天得崩溃多少次?
有的妈妈感叹道:每天不是在哄睡,就是在去往哄睡的路上。
长此以往,妈妈的育儿压力一定不小,宝宝睡不好,妈妈自然也睡不好。
03
为什么你抓不住宝宝的睡眠信号
1、对婴幼儿睡眠知识的认识不足
很多家长对婴幼儿的睡眠都存在着深深的误区:认为宝宝不困就是不累、累了自然就会睡,白天不睡晚上才能睡得久。
这些错误的认知会让宝宝的睡眠信号形同虚设。
2、容易兴奋的宝宝,给家长造成“不困”的假象
有的宝宝天性活泼,喜欢笑,看宝宝笑得开心,家长也跟着哈哈大笑,继续逗宝宝。
处于兴奋状态下的宝宝很可能就掩盖住了自己的睡眠信号。
给家长造成的错觉是:你看娃多精神的,一点都不困么,根本就不像是要睡觉的样子。
其实真相是:宝宝不是不困,而是重新亢奋了。
这个现象和激素分泌有关,当我们疲倦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来提供更多的活力,帮助我们保持清醒、敏感和兴奋。
皮质醇的浓度也会升高,以提高我们的机敏程度,这些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倦,而并不是宝宝不困。
3、大人没有迁就宝宝的作息
有的宝宝犯困的时间刚好就是家人吃饭的时候。
比如4个月龄左右的宝宝,白天的第二次小觉时间大概是在中午12点左右,而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我们大人吃饭的时间。
如果我们不肯迁就宝宝,而是选择先吃饭再去顾及宝宝,那必然会错过宝宝的睡眠信号。
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我们应该先保障他们的作息时间安排,要么提前吃饭,要么换着轮流吃饭。
04
如何正确地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
有的宝宝睡眠信号很好捕捉,有的宝宝却不好捕捉,比如前面说到这类容易兴奋的宝宝,那如何精准的抓住睡眠信号呢?
1、日积月累的观察、实践
每个新手家长刚开始都不太容易捕捉得到,经常就直接进入了宝宝打哈欠这个中级阶段。
所以,还是要多观察、多积累经验,这个是旁人没办法代替的,除非家里一直有个人是专门负责哄睡的。
2、根据大数据来判断
很多婴幼儿睡眠专家们总结出了一套大数据,将每个月龄宝宝的清醒时间统计了出来,让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
新生儿的清醒时间:45分钟-1个小时2-3个月宝宝的清醒时间:1-2个小时4-6个月宝宝的清醒时间:1.5-2.5个小时7-9个月宝宝的清醒时间:2-3个小时10个月-1岁宝宝的清醒时间:2.5-4个小时
不同月龄段的宝宝清醒时间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段,超过这个时间段很有可能是过困了。
如果哄睡的时候确实出现了哭闹的情况那就是真的过困,下次哄睡的时候就需要按照这个时间段提前着手,不要超出这个范围。
3、记录宝宝的作息数据
参考上述大数据以后,可以让家长在哄睡的时机上有个大致的方向,但是基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建议家长记录宝宝的作息时间。
至少记录一周的睡着和醒来的数据,然后对比观察,就能找到属于自己宝宝的规律,什么时候入睡、什么时候醒来、清醒时间大概多久。
这样就不会让哄睡变得盲目、摸不着头脑。
按照上述数据,在宝宝睡前15-30分钟的时候,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宝宝轻柔地说说话、给宝宝做抚触按摩,平缓宝宝的情绪。
让他们安静下来,睡眠信号出现的时候比较容易捕捉的到。
错误的做法是:从宝宝清醒开始一直逗宝宝开心,让宝宝哈哈大笑,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或者明明快到宝宝睡觉的时候,家长忍不住和宝宝做游戏、挠痒痒、举高高。
希望新手父母们尽快掌握自家宝宝的睡眠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