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土葬的方式传承千年。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火葬却成为了一种新的丧葬浪潮,并逐渐成为主流。
时过境迁,正当人们已经习惯火葬送别亲人时,另一种新的丧葬方式却悄然出现。
它比土葬更节约,比火葬更环保,却刚一亮相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那,它到底是什么方式?
根深蒂固的“土葬”
“土葬”是人类最早对于逝者的安葬方式,它通常用来寄托生者对逝去人的思念。
人们认为土地孕育万物,人死后将遗体完整地安葬于土地之中,逝者的灵魂便能得到安息,同时也会庇佑家族的香火延续,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这种土葬传统传承了几千年,讲究的就是入土为安,《周礼》中有写过“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对于老一辈人来讲:厚葬才是孝顺。
从逝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开始,家人便会为其净身、换上寿衣,停灵在家中,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吊唁,守灵数日。
期间,灵堂中间摆放着逝者的遗像、贡品等,整体布置要庄严肃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出殡时,孝子引路,长长的送葬队伍抬着棺木,一路哀乐相伴,缓缓走向早已选好的墓地。
在选定的风水宝地上,小心翼翼地将棺木下葬,填土掩埋,最后筑起坟冢,立上墓碑,以供后人祭拜。
数千年的传承中,“入土为安” 的观念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即便到了现代,土葬在农村地区依然是主流的丧葬形式。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发展开始覆盖农村,土地资源减少的同时,土葬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原本可以用于耕种或者其他生产生活用途的土地,被一个个坟冢所占据,导致活人开始跟死人“争地盘”。
而且,万一逝者生前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遗体未经妥善处理便入土,病原体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土壤和周边的水源。
这在历史上也是出现过的,记载中的瘟疫等疾病就是如此,它们大多都是通过病死的人传播开来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另一种新型安葬方式应运而生。
火葬:从“异端”到“主流”
火葬,最早是源于宗教信仰,认为火化尸体能使自己灵魂超脱。而我国是在宋代开始盛行火葬,也正是佛教传播最火的时候。
但火葬用的最多的时候,是在战争、瘟疫、以及大灾之后,堆积成山的尸体很容易引发疾病,火化尸体是最直接,有效的。
1956 年,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保护土地和环境,毛主席与周总理一众领导开始在全国大力推行火葬。
同时政府为了让百姓能接受火葬,火化不仅不花钱还有火葬补贴,事后还解决逝者骨灰安置问题。
但在一些村庄推行火葬政策时,往往会遭遇极大阻力,老人们认为火葬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会破坏家族风水,导致子孙后代福运受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更为环保、节约土地的丧葬方式,火葬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火葬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弊端。
从情感上来说,很多人难以接受亲人的遗体在高温的火化炉中化为灰烬,觉得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并且每火化一具遗体,就要消耗约 8 公斤柴油和 20 多度电,同时会排放少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
但火葬场一天要烧的尸体不止一具,长期以往下去,火葬场周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明显要高很多,严重破坏空气质量。
最关键是,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大气流动飘散,对周边居民的呼吸健康造成影响,使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升高。
而且在一些城市的下风方向,空气中常常会弥漫着刺鼻气味,晾晒的衣物也常落满灰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中公墓用地日益紧张,“天价墓地” 频现。以北京为例,部分热门公墓一平米墓穴售价高达数十万元,甚至超过了房价。
甚至在农村,许多家庭在遗体火化后,依旧选择购置棺木,将骨灰土葬,使得殡葬改革就像一个笑话。
再加上火葬涉及到的服务费用、骨灰安置以及追悼会等各项开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么看来,火葬也并非是最理想的方式。
难接受的堆肥葬
近年来,一种名为堆肥葬的新丧葬方式悄然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最早是由一名国外生物学家提出,理念源于自然循环和环保,希望人们在死去后能够重新归于自然。
之后在美国华盛顿州2019年宣布合法,可以作为新型的处理遗体的埋葬方式。
然而相比较土葬和火葬,他需要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一点,第一步就是挑选合适埋葬土壤环境。
这个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埋藏材料,土壤中拥有比一般土壤更丰富的微生物群,方便后续的人体降解。
紧接着尸体会用可降解或者环保的材料裹住,保证尸体的完整性的同时,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
再将包裹好的尸体放入六边形的分解仓中,添加苜蓿、木屑和稻草等辅助降解的材料。
并且降解过程中的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的比例要做到到严格把控,土壤中的微生物才会快速成长,分解遗体。
所有的工序做好,剩下的就静待4-6周的时间,逝者就会被降解成可使用的土壤,真正做到了意义上的“入土为安”。
从整体成本上看,堆肥葬需要的花费更少,仅仅需要火葬消耗的八分之一,并且在后续发展中会逐渐趋向于人们可独立操作。
从环保程度上看,他不像火葬那样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也不像土葬那样占用耕地资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
“尘归尘、土归土”不再是说说而已,每具遗体降解完成后,大约可以获得一立方米的土壤。
然而,堆肥葬能否在国内推广,或许还需要实验,毕竟中国人对于逝者的情感寄托不是那么容易消磨。
之前不管土葬,还是火葬,都会给生者留下一些东西,但堆肥葬就彻底变成土壤肥料,让人很难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去接受这样一种全新的丧葬方式。
而且目前我国关于堆肥葬的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完善,万一有坏人利用漏洞来进行非法行为,这对官方后续的侦查和鉴定都会带来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新型的埋葬方式,满足了人们对环保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发展所经历的。
结语
当然,除了“堆肥葬”这种新型埋葬方式,还有树葬、海葬、花葬等等,他们赋予了逝者生命全新的延续。
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处理身后事,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死后还能在做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去延续生命的意义。
就像一些意外去世的人会选择捐献自己的器官,在别人的身上获得重生。
有的人喜欢海,死后的骨灰撒入大海,或者是海葬,都是在新的方式去延续和寄托。
埋葬的方式千千万,最关键的是留给生者什么纪念,应该怎么对这个世界的告别。
生死循环,逝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你害怕的或许是别人最想看到的亲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1-03-18,不土葬不火葬,你愿意死后让身体化为土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