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冰淇淋
#雪糕抽检大肠菌群不合格占比五成#、#雪糕检出“便便”污染#、#吃shi都赶不上热的#……
这段时间看着一个更甚一个的话题冲上热搜,这个事件也在持续不断地发酵升级。
消费者、媒体、厂家、经销商渠道商……这场“巨浪”让链条各个环节卷入其中的同时,也纳入了越来越多的情绪以及不理智。
我们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
时至今日,掰扯了一下手头儿上的资料以及数据,感觉是时候站出来还原整个事件一个真相,也努力还公众、行业一份“理性看待”。
以下,与各位共同探讨。
01 一份官方的权威数据《中国冰淇淋》翻阅了数十家媒体的报道,基本都是以下表述:
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近半年(1-7月)公布的关于雪糕、冰棍等冷冻饮品的质量抽检情况,结果显示,各地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共11批次,包括6批次雪糕、5批次冰棍,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超标以及质量指标不达标。从项目看,雪糕、冰棍不合格集中在大肠菌群、蛋白质、菌落总数三项,其中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不合格占比超过7成。
对于这份报道中所提及到的每一个数据,《中国冰淇淋》均进行了“追根溯源”的调查。
《中国冰淇淋》查阅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多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
最新的一份数据如下:
其一,这份数据是《2024年第一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在官网界面并未搜索到“2024年近半年(1-7月)公布的关于雪糕、冰棍等冷冻饮品的质量抽检情况”;
其二,在这份《2024年第一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为1022,而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为8,样品不合格率仅为0.78%,这与上文网络中流传的报道中所提及的批次以及占比有着相当大的出入,甚至可以说大相径庭;
其三,不仅如此,《中国冰淇淋》还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中搜索到《2023年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中对冷冻饮品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为31404,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为316,样品不合格率为1.01%,若持此数据与2024年第一季度进行一个稍显粗糙的对比,可以发现,冷冻饮品的不合格率有所下降。
聊完数据上“不对劲儿”,下面我们聊聊“大肠杆菌”。
02 一个科学的名词解释最近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十分令人震惊的是,大肠杆菌正在渐渐与“便便”划上等号。
什么是大肠杆菌呢?
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肠埃希氏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一个物种,由德国奥地利儿科医生特奥多尔·埃舍里希于1885年发现。大肠杆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
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状、大肠埃希氏菌属细菌,常见于小肠下部的温血生物。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
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肠埃希氏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一个物种。1885年,德国奥地利儿科医生特奥多尔·埃舍里希(Theodor Escherich,1857年11月29日—1911年2月15日)尝试找出霍乱病原时,他在健康人的粪便中分离出了这种生物,由于它存在于结肠(colon)中,便将其最初命名为“Bacterium coli commune”。
大肠杆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
是不是感觉看了跟没看一样。
我们来说简单点,大肠杆菌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反而大多数大肠杆菌的菌株是无害的,无害的菌株是动物肠道中正常寄居菌,会制造维生素K、防止肠道中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对人体有益。但也存在很小一部分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疾病。
换句话来说,作为生活中常伴微生物之一的大肠杆菌大多时候都是“有益菌”,将其等同于“粪便”吸引眼球的做法实不可取,谈大肠杆菌“色变”也实属没啥必要。
而雪糕中大肠杆菌检测超标,既存在企业卫生质量不过关的可能,还有着半夜晚上突然断电引发的可能……
03 一支跋涉几千年来到我们身边的雪糕看完这些,相信你已经对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有了一个自己的基本判断。
而面对这场不断发酵的事件,一众冷饮头部品牌也迅速作出了回应,以下是伊利以及联合利华和路雪的官方通告文件。
至于抽检中所提及到的不合格样品,有相关资料显示大多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家,小品牌。
如此一来,在购买雪糕的时候,谨慎选择品牌以及厂家则显得十分必要。
然而这种似乎普遍存在各行各业的“小状况”绝不能被“夸大妖魔化”为一大盆脏水,泼向我们手中那支雪糕。
因为,吃雪糕,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刻在骨子里的那份习以为常的“快乐”。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冰”呢?
《诗经》中早有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指,商周时期,古人就将冬季所储藏的冰待到夏季进行食用。
而后“吃冰”这件事儿走过了先秦、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时期,直至如今。
行业内所公认的中国冰淇淋的开端标志则是在1925年,如今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前身——海宁洋行从美国学习引进制冷设备后,在1926年生产并进入市场的“美女牌”棒冰。
中国人对雪糕的喜爱经由两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已然深刻于中国人民的基因与骨血,就像“没有西瓜的夏天不算完整”,中国人的夏天永远会为“吃冰”留有“一席之地”。
换个角度来看,这次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应激烈程度也似乎正说明了“雪糕”在整个社会空间中存在的普遍性。
换句话来说,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雪糕的故事”,无论发生在午后或是夜晚。
04 写在最后远非一味的站队,盲目为“雪糕”说好话,也并不是凑热闹人云亦云。
请相信这个熙熙攘攘的农业大国对土壤中孕育而出的粮食的珍视,也请相信这群朴实的“城市里的农民”对自己的“庄稼”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