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何以了蜕变成了英雄?这是历史上丐帮的形象吗?

三十三聊过去 2024-10-10 15:52:44

在武侠小说中,丐帮被描述成了救国救民的伟岸形象,其中涌现出了一个个诸如洪七公、汪剑通、乔峰、史火龙、庄义方等一个个英雄人物。他们活在最底层,却为了民族大义,斩杀外敌,演绎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历史上真实的丐帮又是怎么的呢?

在讲丐帮之前,我们还是要讲一讲古代的土地制度。历朝历代,不管怎样变化,赋税怎么去收,统治者的目的都是要把这群最大的泥腿子束缚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寸之间。不管是井田制、均田制、还是土地私有制,古代统治者的初衷都是想让百姓有田可耕。

这也许有一点点先贤、圣人的教化在里面(只要还属于人的范畴,人性都是不可磨灭的),因而古代的帝王们、士大夫们最开始的目的都是让最底层的百姓能够借助土地生存下去。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这群能收取赋税的人是从这群泥腿子中出生,然后通过命运的齿轮(或以德行、或以战争、或以参加选拔考试……)脱离出来。他们往往还具备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心。

让“泥腿子”有田可耕的一个因素还在于,古代的统治者想要把这最庞大的一群人绑在土地中,从而达到社会的安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灾年(战争后、洪涝、干旱、地震……)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让他们能够苟延残喘。承平之年,则必须加重赋税,目的还是让他们苟延残喘。古话说的好:“饱暖思yin欲”。如果泥腿子们都吃得饱,穿得暖,粮食有剩余,那么就会生出“想进步”的想法。当真应了张养浩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主要的因素其实还是古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古代的工业并不发达,加之重农抑商的影响,导致了财政收入的大头为农业。这也是承平之后,大地主们要盘剥百姓的原因之一。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代的统治者显然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看待问题,做什么能让他利益最大化,那他就去做什么。趋利避害本来就是人性。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好好去耕田吧,不要想那些有的没得。我能拿多少,就看你们有没有在用心、有没有努力耕田。当然,不用谁说,也不用谁激励,老百姓当然想过一个有“奔头”的日子呀。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也要往前走不是。但有些时候总会发生一些让“泥腿子”们不能好好耕田的因素。比如饥荒。

饥荒的发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洪灾、旱灾、虫灾、地震、战争等都可能诱发。这些灾害,或单独出现,或兼而有之。在古代,受生产力和交通等影响,灾年之时老百姓很难得到防控和赈济。不像现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因此,饥荒一旦发生,老百姓就从泥土中解放出来了。这些流离失所、居无可依的老百姓成为流民,他们是历史上所谓“丐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我们的主题,何以“为非作恶”的丐帮变成了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呢?这当然是小说作者们的主观臆想,看似荒谬,却有实可据。荒谬之处在于,人都吃不饱、穿不暖,连片遮风挡雨的瓦都没了,你让人去抗金、抗辽、去打李自成和黄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得不到吃的就去抢,就去争,更有甚者是易子相食,这不是为非作歹是什么?站在“丐帮”的角度,能让他们吃饱穿暖的,就是对他们好的。管你是张角当皇帝还是刘宏当皇帝。显然,这样的观点虽然狭隘,却很真实。

有实可据在于,这些流民和乞丐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失去了在田间有序耕种的机会。反过来跟着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拿着武器来进行新一轮的洗牌。希望洗牌之后能够得到土地耕种,或者更进一步,让别人为自己耕种土地。只要成功洗牌,他们自然就变成了救国救民的大英雄。跟着朱元璋和刘邦分到蛋糕者,谁人不称赞他们呢?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这片伟大土地上的“家国一体”的建构。虽然“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可以代秦,唐可以继隋,关上门来这是我们家自己的事情。但当遇到一些外族入侵,这些可爱的人又可以联合起来抵抗外敌。最出名的案例当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众志成城,共御外辱,就连乞丐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入侵者。难道这些做出贡献的乞丐就不是救国救民了吗?

“丐帮”在非常时期,会存在为非作恶的现象,成为社会动荡的催化剂。在关键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肯定。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 2024-10-10 19:13

    丐帮是金庸武侠小说洗白的,但这些乞丐做的缺德事是罄竹难书[打脸][打脸]偷蒙拐骗无所不做,还把正常人手脚打断,割去舌头,划花面孔做成残疾人拉到世面上来要钱,这种残忍至极的事,就是这帮人做的[打脸][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