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12年,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向世界讲述了什么?

读特新闻 2024-10-25 21:29:43

10月28日,十二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如约而至。

深圳的,国际的,低碳的。12年间,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一直讲述着“向绿而行”。

这是一个先行者的故事。论坛因城而起,也与城共生。12年前,深圳的地图上出现了一个新地名,从荒草丛生,厂房林立,到山环水润,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深圳国际低碳城成为蝶变焕新的先行者。

这是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缩影。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12年间,绿色低碳创意在论坛上碰撞,前沿绿色科技在论坛上亮相,绿色发展共识在论坛上达成,“深圳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2023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16.9%。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1/5。

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样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论坛成为共识的发源地、合作的大舞台,用低碳这一国际语言,记录着全球有识之士推动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点滴努力。

时间的指针在转动,国际低碳城一路向前,国际低碳城论坛一路放声。

根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持续向世界讲述着“向绿而行”。主办方供图

一座特殊的城催生一个论坛

追溯论坛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国际低碳城的由来。

时间回到2010年,中国和荷兰的学者倡议在深莞惠交界处,建设一座绿色低碳的生态知识城。

“最初,这个项目只是学术研讨,但是很快成为深圳市政府的决策,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直接指导,最终成为中国与欧盟可持续城镇化国际合作的旗舰项目。”据国际低碳城最早的倡议者回忆,从构想到落子,短短3年时间,国际低碳城就实现了惊人的三级跳。

2012年底,国际低碳城正式启动建设。2013年6月17日,在首个“全国低碳日”上,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举办,国际低碳城首次亮相。从诞生之始,国际低碳城和国际低碳城论坛共生共鸣,肩负着重要使命,那就是成为加强国际低碳绿色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广应用全球低碳新技术的重要载体。

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的国际低碳城,作为深圳唯一以“低碳”命名的重点区域,已成为深圳乃至国家的一张“绿色名片”。“它的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为中国其他城市,甚至是发达国家的城市走向低碳化提供了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被授予2014年“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国际低碳城获得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这样的评语。

持续12年的绿色盛会高光不断

据论坛负责人介绍,十二年来论坛不断求新、求变,不仅是“坐而论道”,更多的是为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实践经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之更大范围地传播推广出去。

论坛的求新、求变在每年设置的论坛主题上得以体现。从首届的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到寻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动能;从聚焦“双碳”行动,到最新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国际低碳城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全球性议题,不断走向成熟和专业,其下设的分论坛涉及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碳交易等多个垂直领域。

回顾过去12年,论坛留下了不少“高光时刻”。2013年举办的首届论坛上,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第一笔碳市场交易达成。2016年,论坛首设清洁技术展,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挪威、荷兰等国最新低碳科研成果。2017年,论坛首次实现了“零碳排放”。2018年,国际绿色低碳产业博览会与论坛同期举行。2023年,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论坛上发布。

作为论坛重要嘉宾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发展科学和创新行动司司长舒拉特·奥塔约诺夫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论坛可以把全球的低碳发展理念、技术不断带到深圳,像种子一样在深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让深圳的绿色发展成功经验通过论坛走向世界。”

绿色“黑科技”改变未来生活

正如最初的构想,国际低碳城论坛为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自2017年首次推出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展览路演以来,技术路演与产业交易洽谈会已成为历届论坛的“例牌菜”。

在技术路演的舞台上,对于未来绿色生活的想象,通过前沿科技照进现实。比如,今年入选的路演项目就包括给建筑外墙穿上“自洁外衣”的新型纳米材料,来自加拿大的利用慢水流发电的滚筒装置,能够长时间、高安全、低成本储能的新型电池……

据介绍,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与交易洽谈会是论坛重要的配套活动之一,每年汇集100多个国内外项目,并从中精选出代表先进性、具备投资价值的前沿绿色低碳技术进行重点推介。作为连接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组织等各方资源的“流量入口”,论坛搭建起低碳技术与投融资、市场应用端之间的合作桥梁。

除了展示绿色低碳“黑科技”外,论坛每年还评选出成功应用绿色技术的“低碳样板”,发布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超充体验中心,屋顶上建足球公园的水质净化厂,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未来大厦……这些上榜的绿色场景为进一步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发挥了示范效应。

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如果说路演是新兴技术崭露头角的舞台,那么重大项目签约则推动着绿色低碳产业快速集聚。以上一届论坛为例,龙岗区城投集团与杭州布雷科电气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签约;龙岗区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等8家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涉及产业引进的项目签约接连不断。

在重大研究报告发布环节,论坛见证了深圳在低碳发展顶层设计上的诸多先行探索。例如,去年发布的《深圳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是深圳市乃至全国首次探索片区碳管理规则,创新性提出“2+3”碳管理体系——包括“碳指标”和“碳单元”两个管理体系,“碳技术、碳政策和碳年报”三个支撑工具。

2021年在论坛上发布的《深圳市“零碳公园”建设导则》,在全国率先对“零碳公园”作出定义,包含在公园内降低能源碳排放、提升负排放、资源节约利用等内容,并提出深圳市“零碳公园”建设、管理模式及深圳市“零碳公园”指标体系。

发布新政策,引进新产业,国际低碳城及论坛不仅营造起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更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数据显示,国际低碳城的启动,在五年内实现了所在片区GDP、工业产值的翻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5家增加到如今的386家。目前片区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9家、规上企业408家,1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国际化是不变的基色

从国际低碳城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国际化”是低碳城建设和论坛发展的基色。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大咖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探讨各国在不同行业领域实现绿色转型的创新做法。据统计,12年来,论坛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万名嘉宾参加,包括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荷兰前副首相安玛莉·尤里茨玛、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联合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等。

与此同时,深圳也通过论坛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与荷兰埃因霍温、阿姆斯特丹,美国洛杉矶等城市签署合作协议;与世界银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一平台,深圳得以引进国际顶尖的低碳项目与团队。比如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就曾进驻低碳城建立创新实验中心,这是该研究机构在美国之外成立的第一个联合研究机构。去年3月,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先锋企业、来自德国的布鲁萨落户龙岗,推广国际能源互联网平台及氢燃料应用转换系统协同示范试点项目。

此外,国际低碳城论坛还举办了南南合作培训班,荷兰、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家主题日活动,设置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欧洲专场等,搭建起国际沟通交流渠道,分享国内外城市绿色转型的优秀案例。

探路12年,国际低碳城的蝶变是“深圳绿”的一个缩影,绿色生态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价值”在这里融为一体。根植于此的国际低碳城论坛,与城共生,与时俱进,持续向世界讲述了“向绿而行”。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钱飞鸣 严偲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