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再就业:生活没有解药,就在日常里寻找光

韩胤聊娱乐趣事 2024-12-25 02:41:05

今日是来新公司两个月整。本来打算要写篇琼瑶相关的文章,白天还偷偷在办公室写了几百字。刚躺在床上,忽然发现一篇中午发的,已经3000多阅读,20多个评论的微头条没了。其实那篇只是很理性地探讨两部近期上映港片的票房,我也不知道哪里有问题。

只能说,被误解的创作者的宿命。由于之前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对自己的能够发声的机会异常珍惜。

因此,琼瑶的文章等我先好好沉淀沉淀(尽管我为此已经买了三本书一本杂志),还是先说说自己吧!这样,总不至于冒犯谁了吧。

抛掉过往

在来这家公司之前,我已经从上一家公司被“广进计划”5个月。这五个月,可以说是我这十几年里,最波折,也最戏剧化的五个月。

我先后去过三家公司,最长的一家两个月,短的10天左右。

至于面试过的公司嘛,加起来也有十几家了。

这五个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几个字:

断崖式下降!

我之前的收入还可以,月薪可以在长沙买一平米住宅。而再就业后,心理期望值从1万2一路下降到1万、8千,后来家附近有家医院招聘,我竟然觉得6千也可以接受了。

当然,估计6千也超过了他们设定的目标。感谢他们的不录取之恩,我在几天后,又面上了一份工资高了几千块钱的工作。

公司给我的岗位是“品牌策划”,但入职以后,做的事情就相当于一个文案。

要知道,我在12年前就已经做总监了。如果不是经历前几个月的波折,我想我肯定不会接受这份工作的——收入腰斩、从管理者变为执行者、单休……

但是,想想失业大半年还没找到工作的策划同事,总是能在两周内再就业的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当然我明白,这种幸运,是建立在我愿意从低处做执行的缘故。

这几年的种种经历,尤其这近我个多月的转变,让我逐渐做好了心理调适。

再就业不久,失业的前同事发了个广州某高收入阶层,失业后菜市场摆摊的视频给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一句话——

我们高也可以,低也可以!

是的,以前之所以可以捞个所谓“总监”,除了个人努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业扩张带来的机遇。现在不是行业基础没有了吗?

40+,在当前的环境下,还有公司愿意用自己,就先好好做着吧!其实想想,一直以来,自己不就是个打工仔吗?抛掉过往,抛掉幻想,凭自己努力赚钱,并不丢人。

心怀梦想

签合同那天,人力让我在一份表上签字,我顺带看了下其他人的签名信息,里面恰好有身份证资料。原来,我的直接上司,上司的上司,都是90后,比自己小多了。

这份工作,除了行业不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挑战。

除了某天一个转发文案写了四五次,让我怀疑人生。

我想起《爱情神话》里马伊琍的那句话:

下坡路嘛,当然轻松了!

40+的人当然是可以干活的。不过我现在我也理解了HR们的一些小心思,除了牛马太多,整个社会对40+的不友好,就在于我们经历过太多,可能没那么好PUA了。

如果说我现在心态和10年前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那时我是实实在在地想着“上升途径”的,因为那时每年都在涨工资,总感觉未来肯定会是一步一个台阶往上的。

事实上,大部分职业都有天花板,作为打工人来说,顶点可能就是40左右。

这几年的某些行业暴雷,只不过加速了打工人云端跌落的路径。

打工的生涯总有难以为继的一天。

那么未来,我该身居何处呢?没有单位为我兜底,但我未来总要生存吧!

感谢文字,总是会在低潮时给我力量。

大学毕业,当我找工作屡屡碰壁时,杂志的稿费,是我生活里的微光。

人到中年,遭遇职场困境,还是写作,让我看到生活的亮光。

比起过往,今年我在自媒体上是有进步的,10万+、5万+不时会出现,一个月多则数百,少则几十的流量分成,不多,但给我的安慰超出数字之外。

琼瑶飘然而去后,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与之相关的书,琼瑶自己写的,林婉珍写的。看这些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人还是要有梦想啊!

当琼瑶两度高考失利时,当琼瑶买个肉粽都要和庆筠大吵一架时,她从没放弃当作家的梦想。

当琼瑶功成名就之时,她还是孜孜不倦地用一支笔,构建自己的商业王国,即便已经80高龄,她还在自己敲键盘回复编辑提问。

我忽然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傻了!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浪费了多少时间光阴,才认识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东西,就是文字!

我要学习琼瑶,坚持写,而且要写最真诚,最发自内心的文字。

他们那个年代,即便有满腔的才华,如果没有平鑫涛这样的伯乐,可能也难有出头之日。而现在,只要我愿意,实在有太多平台可用了!

如果确定了走一条长而正确的道路,所谓工资的高低、休息的多少,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些都不是核心问题。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关注的问题上,深入地去写。

我相信,真诚的文字,总会有读者的。就像我写的某篇失业日记,开始时根本没有流量,但是几个月之后,竟然阅读开始源源不断地增长。

不仅要写,我还要写长文。

近段时间关注了一个公众号作者,他的文章轻则几万字起步,现在完全靠打赏生存。他对自己的选择如此解释:

长度是我筛选读者的一种方式!

唯一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贬值的,就是我们的阅历和见识!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奖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