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昙曜五窟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7-29 08:29:07

举世瞩目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脚下,史称武州山石窟寺。明朝中期,由于山上修筑云冈堡,所以石窟亦改名为云冈石窟。

最初,武州山石窟的开凿由高僧县曜和尚主持,因此将云冈石窟现在的第 16至20窟称为“县曜五盒

公元446年,北魏王朝的“太武灭法”事件,使佛教遭受重创,众多寺院被毁,大量僧人逃诺,佛教随之陷入一片萧条。

当时,由于太子拓跋晃缓宣诏书,使各地的僧人们望风而逃,大量佛经、佛像得以隐藏。

太武灭法”时,留在平城的高僧县曜在太子拓跋晃的亲自劝说下,密持法服器物,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平城,逃到了中山。

“灭法”几年后,深受太武帝宠爱,权倾一时的崔浩因撰写《国史》暴露鲜卑人的短处而遭杀身之祸

太武帝因信奉道教,整日服用“寒食散”而导致精神光您,整日疑神疑鬼,滥杀无辜,令身边的大臣们个个都提心吊胆。

不久,宦官宗爱暗杀了太武帝。公元452年,年幼的拓跋睿被老臣们拥立为新帝,史称文成帝。文成帝的登基为佛教焕发生机打下了基础。

新帝继位,使北魏王朝逐渐有了新的气象,京都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皇家也渐渐放松了对佛教的禁令,街道上僧人可以自由行走,不用再担心官兵的追捕了。

随着禁令的放松,坚持修行的僧人们,又悄悄地三五人聚在一起打坐念经,开始诵经修行的活动。

文成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在朝廷内各种力量的推动下,颁布诏书:下令在全国恢复佛教的合法地位。

古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年轻的文成帝每年都要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到武州山举行祭祀活动,企盼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武州山作为京都平城西郊的神山,在北魏受到皇家格外的重视。老百姓和皇室贵族都愿到神山祈福。

遇到天灾年卓,文成帝就带领文武大臣到神山祈雨,据说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每有祈祷就会天降大雨,神山就显得更加神圣了。这为石窟在神山的开凿埋下了伏笔。

在文成帝的推动下,京都平城及各地重建佛寺的工程也日渐增多,其中有些寺院已开始了正常的佛事活动。

文成帝即位后,远在中山避难的县曜和尚听说禁佛令有所松动,决定从中山悄悄返回平城。

县曜离开中山,一路风尘地往京都平城赶路,此时,他看到了平城的城楼,平城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

县曜快到城门时,看到山道上一队人马边走边看,原来皇帝正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城外的景色。

县曜走到近前,正在巡幸的文成帝也看到了一位僧人过来。这是县曜和尚与文成帝第一次不期而遇

当县曜走近的时候,文成帝骑的白马仰头长鸣,并走到县曜和尚身边,低头用嘴衔住县曜和尚楼的衣衫,众人大惊。

白马衔着县曜的衣衫,引得群臣围观,大家议论纷纷,称县曜是天下好人。“马识善人”的佳话由此而来。

文成帝当即下马,双手抱拳向县曜和尚行礼,并拜县曜和尚为师。经过“马识善人”皇帝拜师后,县曜和尚受到文成帝的赏识,并被请入皇宫为皇帝讲经说法。

皇帝的宠信使县曜信心大增。他常常想:用一种什么方式既可以弘扬佛法功德,又可以流传万世,同时还可以取悦皇帝呢?

仔细思考后,县曜最终决定采用凉州石窟的模式,在京都平城西郊武州山开凿石窟镌刻佛像,让佛法永传。

于是,县曜向皇帝奏请在平城西郊武州山开凿石窟,让佛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文成帝恩准了县曜和尚的奏折,准许在武州山开凿石窟,弘扬佛法,以示对祖父灭法的杆悔之心。

得到皇帝的恩准后,县曜的心情非常激动,回到住所,他便在佛像前发誓,一定要完成开窟造像的伟业。

县曜把皇帝准许在武州山上开窟造像的事和其他几位大师沟通后,大家推选县曜为总负责人。他们来到武州山进行实地勘察,规划着未来石窟寺的远景。

为了圆满地完成开窟造像的愿望,僧侣们群策群力,每个人都希望为佛像的开凿做出贡献。县曜决定以故去的皇帝为楷模造像,选择武州山上最合适的位置首先开凿五所洞窟。

一切准备妥当后,武州山上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开凿声,工匠们在僧人的督导下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工匠们首先将山坡削成崖壁,还在上部开凿明窗。凿下的石料有计划地派作他用。为了开凿佛像,从全国各地选调征讨来的众多优秀工匠担当了施工的主力,他们日夜辛劳在武州山上。

开工以后,如何来造像,县曜想到了几年前5位来自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高僧向文成帝进献的佛像样本。于是,他根据样本经过测量计算后正式着手开凿。

石窟在大量工匠们的辛苦劳作中,渐渐现出维形,县曜和尚看着这些石窟造像,心里十分高兴,更加坚定了开凿石窟的信念。

公元460年,县曜和尚继任道人统,做了北魏统管全国宗教的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切宗教事务。县曜地位的提高,为佛教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开凿石窟的同时,县曜还召集高僧大德在灵岩寺翻译了佛经12部,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过工匠们的精心打造,一座石窝基本完工,主中的佛像庄严宏伟气宇轩昂,眉宇间透出睿智,盘腿而坐稳如磐石,令观者惊叹不已。

大臣们向文成帝慕报了石窟开凿的进展情况,并将看到的佛像向皇帝做了描述。文成帝听后大喜,下令召见县曜进宫,共同商议佛教发展大事

得到皇帝的首肯后,县曜及督导石开凿工程的大臣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昙曜还亲自指挥工匠们开凿石窟。

工匠们辛勤地劳作,一座座石窟造像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年老的工匠们经常累得晕倒在地。随着造像的进展,不断有新的工匠来到工地,他们带来不同地区的造像经验,大家在一起交流切。

一天,就在大家全力劳作时,一座即将完工的洞窟出现了塌方,洞内的佛像露出了容颜。

塌方后的这座石窟中的佛像完全显露在外,雄伟挺拔,气度非凡,俨然是北魏帝王的容颜。这就是现在的露天大佛。

为了方便在石窟佛像前礼佛,工匠们还在佛前凿出供台、台阶,人们可以走到佛像的近前礼拜。

听了大臣们的汇报后,文成帝亲自到武州山礼拜大佛。那场面宏大的石窟佛像,让文成帝感到十分欣慰

回到皇宫,文成帝依然沉浸在“我佛庄严,如同帝身”的气氛中。一时间武州山下车水马龙,达官显贵争相一赌为快

县曜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皇宫的座上客。县曜和文成帝建立了深厚的君臣友谊。

文成帝常与县曜一起谈经论法,县曜也乘机将改革佛教的构思告与皇帝,请求设立佛图户与僧户,为佛教寺院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逐渐长大的文成帝时时怀念其早逝的父亲,他的这个想法被县曜知道了。于是,昙曜又计划开凿一窟新佛像。

佛像立于窟中的主要位置,身披千佛裂裟,两旁的菩萨、声闻排列有序,然一幅皇家帝王的图像。

又一一座新的石窟造像接近完工时,人们看到主像是一尊交脚弥勒菩萨像。群臣们猜测这尊造像的意义。

众人不解其中的奥妙,唯有文成帝喜上心头。这尊佛像隐喻着他的父亲。

石窟在一一座座完工,武州山正在慢慢变成一座佛山。佛像如凌空出世端坐于石窟中,硕大的形体象征着鲜卑人彪悍的体魄。

石窟在工匠们辛勤的劳动中继续开凿着,石窟中的弟子、飞天、供养人或坐或立或飞动,使冰冷的石窟充满了人间情趣。

皇帝的积极支持使佛教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京都平城地区佛寺林立,佛音裹。

县曜由于开凿石窟、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受到了贵族和老百姓们的喜爱,所以,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拥戴。

五座石窟耸立于武州山的断崖上,气势恢弘,窟前的川水让石窟动起来了。后人将这五座由县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石窟称为“县曜五窟”。五窟的开凿揭开了武州山石窟大规模开凿的序幕。

京都平城自从与佛结缘到文成帝统治时期,佛教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平城也变得越来越繁华。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