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郎》:不为人知的战争背后的故事

书评很有梗 2024-02-25 06:07:11

读完《阿里郎》,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了种种磨难。这部作品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硝烟和杀戮,更是对人性的考验。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如此鲜活,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感同身受。我为他们的遭遇而痛心,也为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而感动。

《阿里郎》是继《长津湖》《交响乐》后,著名军旅作家王筠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鼎力之作。作品首次书写了战俘营这一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不平凡的战场,视角新颖、题材重大。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王筠展现了战争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让我们见证了一群普通人在战火中的挣扎与成长。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悲怆的交响曲,奏响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也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被作者王筠细腻的笔触所折服。他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人类的善良和爱始终存在,它们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在小说中,作者把目光盯向了那个似乎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群体——战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在与志愿军战士相处和接受改造的过程中,包括皮特·路德在内的22名战俘受到志愿军人道主义政策感召,拒绝被遣返,而是自愿前往新中国生活。赵玉兰、朱贡献他们卸甲归田,走上了不同的人生岗位。如果不是皮特·路德对“医生赵”心生爱慕、钻牛角尖似的一往情深,估计赵玉兰和朱贡献的人生就是另外一番情景。

个人的生活很多时候也不会完全由各人自己来把握,总会受到时代背景程度不等的影响。在中国,那段特殊的时代背景就是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这段时期,给皮特·路德、赵玉兰、朱贡献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这其中,经历最坎坷的当属赵玉兰。皮特·路德带着孩子返回了美国,日常生活虽然没有原来舒适,但还算是基本风平浪静;朱贡献因为自己过往的经历以及婚姻内外交困,绝望之下走了绝路,算是一了百了;赵玉兰却经历了各种坎坷,本能够安稳地生活下去,却又经历了许多波折。

《阿里郎》的主角,虽然曾经摘出来三个,其实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赵玉兰,她把这部小说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串起来了。这个战俘营的卫生员,还真是不简单。

沂蒙山的一棵玉兰树,似乎不那么起眼,却依然能够倔强地扎下深根、长叶开花。

“阿里郎,阿里郎……”,这首歌永远在赵玉兰的心中回响,书中的感人故事也永远在读者的心里回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