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徐女士今年46岁,原本身体健康,每年常规体检都基本正常,也没有高血压家族病史。某周日晚上,她突然感到头痛,自测血压高达180/100 mmHg。她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室,医生检查化验后给予输液降压治疗。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但医生发现她的血钾偏低,开了一些口服降压药物和补钾药物,建议她去高血压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
第二天早上,徐女士再次测量血压,结果仍然高达190/100 mmHg。服用了降压药效果也不明显。于是她到了高血压专科门诊,专科医生根据徐女士的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症状,建议她进一步做针对性的检查以明确病因。检查结果显示,徐女士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而肾素活性降低明显,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Renin Activity Ratio, ARR)远高于正常值。在医生的建议下,又进行了肾上腺增强CT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有一个直径约为6-7毫米微腺瘤。
根据徐女士的病史特点、血清学及影像学治疗,徐女士被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内科医生为她开具了一种名叫“螺内酯”药物帮助控制血压,同时建议徐女士前往泌尿外科寻求手术治疗方案。
经过几周的治疗,徐女士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血钾水平稳定了,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也逐步恢复正常。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是由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激素过多引起。过多的醛固酮可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就是高血压和低血钾。研究发现,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典型症状
· 高血压: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很大一部分为难治性高血压。
· 低血钾:约30%的患者会出现低血钾,可导致乏力、肌肉痉挛、头痛等症状。
· 其他症状:头痛、乏力、肌肉痉挛、夜尿增多、心悸等。
筛查对象
过去,高血压伴低血钾被认为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典型表现。但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都会出现低血钾,单纯依靠低血钾来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遗漏很多患者。
根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高血压患者建议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
· 持续性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 难治性高血压:联合使用3种降压药物(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140/90mmHg;或联合使用4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140/90mmHg
·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
·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一级亲属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
筛查方法:推荐将ARR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首选筛查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外各中心检测方法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中心的结果进行单位换算得到确定切点值。
专家提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因此容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低血钾,应及时就医,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性。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并发症,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最终目的。
原文刊于《家庭医学》
作者:心内科 陈启稚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