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李来亨
明末涌现出无数慷慨悲歌之士,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神州沦陷之时,除了地主士大夫,就连昔日农民出身的“反贼”们都加入到保卫家国的斗争中,如张献忠军出身的晋王李定国,李自成之孙李来亨。李来亨活跃在湖北、重庆一带,抗清二十年,甚至永历帝殉国后,他们仍在湖北山区坚持打游击,成了大陆最后一支抗清的明朝官军。
一、从反贼到官军
李来亨,陕西米脂人,农民出身。根据现存湖北兴山的《圣帝行宫之碑》所载,他是李自成侄子李过(又名李锦)的养子。据说,李自成生前组建过一支由孤儿组成的孩儿营,他们自小被闯军抚养,对李自成十分忠诚,战力颇高。李来亨即孩儿营中的一员,后来调到李过账下听命,因为聪明机灵而被李过收为义子,随军南征北战,屡创明军。
李闯
1644年5月,李自成在一片石战败后,丢北京、丢华北,率残部逃到湖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伏击而死。彼时汉地内乱,清军入关,大好河山沦陷于敌手,各方势力都意识到联合才是唯一的选择。于是,昔日反明最为积极的闯军、献军,纷纷转变立场,走上了联明反清的道路。闯军、献军余部纷纷被授予官职,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官军。闯军依附在大明湖广巡抚堵胤锡帐下。
据说,1645年,三十万闯军还在反明自立和扶明反清之间摇摆不定,是堵胤锡单骑入闯营,以民族大义劝说闯军首领李过。他言辞慷慨,情真意切,闯军将士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均表示愿意扶明反清。随后堵胤锡宣达圣旨,正式招安闯军。李过的婶母高氏对李过说:堵公一片忠心,你切不可辜负他的好意。自此李过的闯军成了大明王朝忠实的拥趸。
二、李来亨登场
李自成死后,闯军分为两支。一部由李自成亲戚率领,领袖是妻子高氏、妻弟高一功及侄子李过,他们入湖南常德;另一支由闯军大将率领,领袖是郝摇旗、刘体纯和袁宗第,他们由岳州下湘阴。李过部“渡洞庭湖,屯公安、江陵,连营百里”。刘体纯部则“渡长江,趋江陵之西,过荆门、郧西”,继而北渡汉江,势力达到陕南,又“南归自夷陵、宜昌入巴东,依蜀东塞据险而居”。
高一功
自1645年起,闯军余部活跃在湘、鄂、川、贵等地,给清军以重大打击,收复了诸多失地。李过被隆武帝封为兴国侯,赐名李赤心,统辖的军队号忠贞营,为堵胤锡最精锐的部队。在1650年李过病死后,高一功和李过养子李来亨接过了义军的大旗,继续扶明反清的事业。
李来亨在1647年就被封为三原侯。因李来亨等人的出身问题,他们时常受到南明正统官僚的歧视。1651年,高一功、李来亨等人打算自贵州入蜀,结果遭到投降清朝的土司埋伏,高一功战死,李来亨率三万人突围,成了部队唯一的领袖。李来亨“自黔东北走入巴(东)、(秭)归间”,进而联络到刘体纯部。1652年,李来亨成功在兴山县建立根据地(今属湖北宜昌),号“夔东十三家”。这支部队让清军胆寒,折腾了清廷二十余年,是大陆上最后一支被消灭的明军。
明军
三、治下乐土
1653年,“大明最后的督师”文安之经略川楚秦豫等地军务。他积极联络各地反清义军,给予义军官爵。经永历帝同意,李来亨受封临国公,闯军大将郝摇旗为益国公,刘体纯为皖国公,袁宗第为靖国公。
此时,李来亨摒弃了昔日李闯的流寇战术,他以兴山茅麓山为基地,这里“岩壁陡峻,周百里,高三十里”,地势险要。为了争取民心,获得给养,李来亨善待治下百姓,并发展屯田,所谓“屯耕山田,岁收麦果草棉,供粮食衣服”。李来亨保护民间贸易,与荆西百姓进行交换,获得铁器、食盐。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来亨治下是一片乐土,“彼与百姓公买公卖,并不杀掳”。
为了巩固根据地,李来亨强化了根据地防务,设置兵营、瞭望台、炮台、栈道、城墙,绵延百里,形成联营之势,号百里城。今天,茅麓山古城遗址依然保存完好,并于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55年,李来亨在根据地修关帝庙一座,刻《圣帝行宫碑》,碑文中以“正气”“诚心”劝勉部下。他率部下在碑前发誓,效仿汉代关羽、唐代张巡、宋代岳飞,立志抗敌御辱,打出了“镌虏妪民”的旗号。
待根据地巩固后,李来亨部以攻为守,联合湖北各路义军发起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袭击陨州、襄阳,下荆州,取施州,攻巫山。1659年,李来亨率义军十六营由水路发动了光复重庆之战,令“楚蜀震动”。
李来亨cos
四、茅麓山上的绝唱
1661年永历帝在昆明遇难,西南战事基本结束。李来亨的夔东十三家便成了清廷心腹之患,清廷说“如欲平天下,必先除此辈”,需“迅发大兵,立为殄灭”。其后,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上奏以荆州兵、夷陵兵围攻远安、兴山、巴东等地义军。次年,清廷发上谕,李国英经略鄂西山区,发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四省官军十万围剿,发民夫二十万协助后勤。1663年,诸路清军入兴山,凿山开路,攻下李家店。提督董学礼进入长坪,攻克三柏垭、双龙观等要塞。
李来亨
此刻李来亨只有万人,坚守谭家寨,以大刀藤牌布阵与清军激战二十日。6月27日,李来亨趁雾袭击清军大营,此战使得湖广清军大败,义军击毙清廷荆州游击张应坤、荆州中营参将武君相、襄阳镇将赵星照。8月,李来亨趁秋雨道路泥泞,清军衣甲尽湿、士卒懈怠之机,派人剃发混入清营,里应外合,奇袭万朝山,此战“虏兵大溃,杀伤万计”,击毙荆州镇标前营守备张所蕴、李嗣名、李三畏等人,清廷湖广总督张长庚退兵四百余里,湖广提督董学礼逃往当阳,清廷直呼“楚蜀守将不能御”。这次持续一年的围剿,以义军的反围剿成功而结束。
兴山要塞遗址
此后李国英龟缩在巫山,乞求清廷增兵,进行二次围剿,清廷遂再次征兵。这次围剿以八旗老爷、都统穆里玛为靖西将军,都统图海为定西将军,总揽全局,另调总督、提督、总兵等官员十余人,辖满蒙汉八旗兵丁、绿营二十万南下,另征“楚蜀丁夫”转运物资,妄图以人海战术锁死义军。
在绝对兵力面前,义军各部相继遭遇失败,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被俘后坚贞不屈,在巫山遇害,永历帝派给义军的监军太监潘应龙在兵败时自缢殉国。夔东十三家仅剩李来亨一支,孤立无援。此后李来亨且战且退,自七连坪、白羊寨,经黄龙山,最后退至绝地茅麓山顶。清军包围茅麓山后,用绝对优势兵力昼夜轮攻。李来亨临危不惧,率部固守山顶,修筑城寨,“城棚三匝”据险而守,甚至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用火炮、弓箭攻击清军。据说因此地偏僻,百年之后后人仍能捡到当时军队使用的箭矢、铁弹。
虽然义军奋勇争先,但终寡不敌众。康熙三年(1664年)8月5日,大营失守。独木难支的李来亨携家眷和亲信将领点燃住所,全体自焚,壮烈牺牲。他们无一人投降,谱写了南明最可歌可泣的一段故事。
闯军
文史君说
清廷曾六次劝降李来亨,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诱惑。茅麓山围困战时,清廷甚至派出李来亨表舅,妄图劝降绝境中的李来亨。但李来亨全军毫不动摇,李来亨更是视死如归,严词拒绝了满清的诱惑。昔日和明朝不死不休的李闯“逆贼”,在民族危亡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气节,在湖北绝地坚持抗清。天下皆降闯不降,明朝竟然要靠昔日的“仇敌”来维持,可见明朝的无能,无怪乎人们嘲讽明朝是“海盗守国门,流贼死社稷”。
参考文献
谢源远:《李来亨圣帝行宫之碑校勘记》,《江汉考古》1983年3期。
李光璧:《記後明政府的抗清鬥爭——紀念二百八十七年前民族英雄李來亨等的自焚而作》,《历史教学》1951年9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