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金秋游呼兰”文化交流活动萧乡行剪辑
文/雪映梅花
开篇
金风送爽,菊花飘香,雁阵横空,田野呈黄。在这秋水清秋月明的季节,哈尔滨市的著名作家和诗人,来到了文学洛神萧红的故乡采风。作家和诗人们的足迹,串起了呼兰美丽的景观,这些文人的身影给萧乡的秀色增添了光辉。为此,我将《萧乡行》的采风片段进行了剪辑,留作日后回忆。
呼兰河码头
这里没有汽笛,没有帆影,只有几只江鸥一会儿俯冲河面,一会儿跃上蓝天。平日里码头上,三五垂钓者变成了这里的常客。今天,这里一下来了好多人。他们是作家、诗人。这上下翻飞的水鸟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勾起了这些文人墨客的回忆和遐想,一行人说说笑笑相互赏景拍照。呼兰码头,送走了呼兰峥嵘岁月,迎来了,今天的现代文明。
百年仙人掌
“我们看你来了,百年仙人掌!”作家和诗人在心里喊的一句话。无数双眼睛围着她,无数个手机围着她,围着这个通体绽放鹅黄小花的被称亚洲之最的仙人掌。这绿色血液,绿色容颜,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她们要即兴吟诗,留给古城呼兰。
萧红墓
秋阳下,墓园里异常安静、肃穆。随着郑旭东老师的讲述走出萧红墓园,这些作家、诗人鱼贯来到这里凭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大家屏住呼吸,压低声音,绕着萧红墓转了一圈,来到墓碑前肃然起敬,鞠躬敬礼缅怀感叹萧红命运多折。有几个诗人悄声说着什么:有人谈着《生死场》,有人谈着萧红的命运,有人谈萧红在浅水湾的最后日子。大家惋惜比青杏还苦的大作家英年早逝,留下了“半部红楼”没有写。有人专注看着墓志铭,没说什么,只留下连声的叹息。
天主教堂
蓝天白云下,呼兰天主教堂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庄严。采风的作家和诗人虔敬地望着教堂上的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教堂。教堂內,牧师在讲圣经,教堂外,广场舞的彩扇亮丽了金秋。我们眼前幻化出万能的上帝就站在教堂屋顶,注视着万民的欢愉!
呼兰文庙
修葺后的呼兰文庙,第一次迎来这么多造访者。这些诗人、作家面对圣人的塑像诚惶诚恐、毕恭毕敬。有的人边看边背诵论语。看完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生,大家像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浴,决心更好地弘扬儒家文化,弘扬国粹!
萧红故居
跨进了黑漆大门,我们走进了萧红故居,走进了一段历史,走进了萧红故事。院子里有一尊活化的萧红雕像,作家诗人们把这景仰之情留在了鲜花与萧红雕像的合照里。随着讲解员一路讲解介绍,作家和诗人们看着灰墙灰瓦老式房子,看着那黑漆的炕桌和梳妆台,好像萧红刚离开一会儿。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随着讲解员看完了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那装着萧红童年笑声的后花园,现在已是满园秋色;当年的碾房依稀传出短工的咳嗽声。这时,有的作家在拍照,有的诗人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大家细心地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好像这里的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呼口湿地
天是秋雨绵绵,水是清蓝的,风是凉爽的,这里是呼口湿地,是天然大氧吧,也是人们休憩的最佳去处。作家和诗人将累积的倦意痛快地抛在这里,将火热的生活激情迸发在这里吧。这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构成了奇妙的景观。远的近的,水中的岸上的,动的静的,都成了诗人眼中的意象。这别具洞天的一隅,引来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浪花在笑,野菊在笑,白沙滩上的作家和诗人也在笑。仿佛整个湿地公园被笑声覆盖!
作别呼兰
这里没有长亭短亭,没有折柳相送,可萧乡的热忱让这些作家和诗人终生难忘!萧乡的繁荣、清新、壮美,让这些作家和诗人流连忘返。古老而现代的萧乡,七彩而腾飞的萧乡,他们会再来拜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