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观山车局说 2024-03-29 14:48:51

灵魂拷问雷军造车。

文|智库君

这次,小米SU7真的要来了。

3月25日,雷军在微博表示,“三年前小米官宣造车发布会上,我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我愿意押上我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过去的三年里,我每天都战战兢兢,经历着各色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向前!这是小米汽车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战的开篇。小米SU7在28日晚7点发布!”

3月25日,小米卢伟冰发文称,今起小米SU7在29个城市的60家门店开启静态展示,迎接28号的发布会。

自去年底亮相后,关于小米SU7的定价问题,网络上讨论层出不穷,但雷军明确表态——不会是9.9万元、不会是14.9万元、不会是19.9万元,“确实有点贵,但会贵得有理由。”

雷军此前也曾暗示过小米SU7的价格区间,称SU7标准版远超特斯拉Model 3,用料扎实。

然而,雷军“泼天”的流量,随着SU7价格的公布,是否会被“反噬”?因为热度如此之高,米粉一旦失望,反弹力也会很大。

拷问雷军和小米造车,近期智库君对话资深汽车分析师梅松林博士。

核心观点:

SU7定位中端市场,这好比小米手机中的红米K70。K70标价2499元,如果小米汽车价格是手机价格的100倍,那么SU7价格是24.99万。驱使消费者出手购买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产品和品牌,SU7要成为爆款,还得在这三个方面大做文章,创建自己的标签,同时价格不能过高。所有成功须基于对目标用户、目标市场的透彻精准了解,小米还有一个试错、学习的过程,不太可能一蹴而就,一击就中。这可能是小米最大的硬伤。今天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在战国时代,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智库君:小米汽车马上就要公布售价了,您觉得怎样的价格区间比较合理?这款车成为爆款可能性有多大?

梅松林:小米主张的是有品质的性价比。提高感知品质或降低价格都可以提高性价比,当前竞品价格已经卷落到地板了,留给小米的只有把品质卷到天花板,从而提高性价比。从小米技术发布会到最新的智能工厂介绍,雷军列举了不胜枚举之最。

在价格方面,我个人分析:一方面,同主要竞品如Model 3、极氪007、智界S7,不会有太大差距;另一方面,SU7定位中端市场,这好比小米手机中的红米K70。K70标价2499元,如果小米汽车价格是手机价格的100倍,那么SU7价格是24.99万。

到目前为止,SU7基础版应该在25万上下。不到最后一刻,价格谜底不会解开。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在最后一刻影响定价。价格基本上是拒买因素,价格过高会赶走意向购买者。驱使消费者出手购买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产品和品牌,SU7要成为爆款,还得在这三个方面大做文章,创建自己的标签,同时价格不能过高。

智库君:随着雷军的加盟,未来新势力格局会怎样变化?头部三家还是蔚小理吗?

梅松林:就中高端市场而言,暂时处在市场前列的有比亚迪、特斯拉、华为和理想。小米要挤进这个行列,需要充分利用其生态优势,将其核心用户价值进行到底——有品质的性价比,创建清晰独特的品牌标签。未来的竞争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仍将是四路大军交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际新势力,以“理蔚小”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势力,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新势力。小米的加入充实了科技新军,既有生态优势,又能“软硬”兼施。

智库君:小米汽车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最大的硬伤是什么?

梅松林:除了具备互联网新势力的天然优势外,小米既擅长软件也擅长硬件,更有其强大的生态优势。依托其不断壮大的生态系统,有可能建立起类似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产业链:成本低、效率高、迭代快、用户体验好。然而,所有成功须基于对目标用户、目标市场的透彻精准了解,小米还有一个试错、学习的过程,不太可能一蹴而就,一击就中,这可能是小米最大的硬伤。

智库君:雷军在汽车圈最大的敌人是谁?是余承东还是李书福?还是李斌、李想、何小鹏?

梅松林:小米和所有玩家都是双重关系,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对象。小米要赢得同行尊重,就得做强做大。越是激烈的竞争,越要理性,越不能被情绪情感所左右。

今天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在战国时代,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智库君:您最想对雷军提的一个建议是什么?

梅松林:勇敢坚定走自己的路,关注用户、技术、产品、品牌,不要被销量、成功的名声、个人的名誉、甚至竞品的所作所为左右。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智库说 | 张君毅:不存在电动车孤岛的说法

智库说 | 付于武: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不动搖!

智库说 | 梅松林: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是“外卷”

智库说 | 崔东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汽车解析

智库说 | 董扬: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

智库说 | 崔东树:对新能源车绝不应该悲观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下篇)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上篇)

智库说 | 何仑:车圈里的“嘴炮”与“唱衰”

智库说 | 中汽研:2024中国汽车政策之十大洞见

智库说 | 崔东树: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

智库说 | 何仑:“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

智库说 | 钟师: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又一次大转折

智库说 | 董扬:有幸正在经历世界汽车产业的第四次大变革!

智库说 | 安庆衡:产销突破3000万辆不等于形势一片大好

智库说 | 原诚寅:《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为自主芯片上车应用支撑依据

智库说 | 陈玉东:CES,回到四年前!

智库说 | 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4000万辆将是趋势

智库说 | 陈玉东:小米汽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做好新车交付

智库说 | 董长征:主流车企转型的困难与机遇

智库说 | 沈进军:对小米汽车的渠道模式持开放心态

智库说 | 董扬:应继续支持短里程纯电动汽车发展

智库说 | 何仑:华为车BU成不了博世

智库说 | 华为长安战略合作升级,“智驾马拉松”中国战略性加速!

智库说 | 钟师:智能化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智库说|张君毅:中国汽车出海,三大底层逻辑、八大重要趋势

智库说|郑赟:中国汽车增长换“道”、生态变“法”、盈利有“术”

智库说 | 何仑:从零跑到蔚来,电车出海不应单打独斗!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经销商与主机厂关系需要重塑!

智库说 | 董扬:储能电池发展是长跑

智库说 | 何仑:威马坏了造车新势力一锅汤?

智库说 | 董扬:对欧洲新电池法的三个认知与三点建议

智库说 | 何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仅仅是个开始!

智库说|何仑:中国汽车,“在一起”麻烦多!

智库说 | 吴松泉:关于新时期汽车产业中外合作的几点思考

智库说 | 探寻汽车合资新时代:从东风日产二十年看合资车企翻盘的机会和挑战

智库说 | 付于武:中国汽车要做出世界性的企业、国际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