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杨昌济(1871年4月21日-1920年1月17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曾担任过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和北京大学的老师,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伯乐、岳父,他门下有三位人称“湘江三友”的得意弟子,他们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读书研讨,后来,毛泽东、蔡和森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萧子升则信奉无政府主义,一度在国民党党内任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学教育事业。
杨昌济在新民主主义阶段初期就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临终前,他对学生们说了遗言:“救国,只有靠两人”,他说的这两人,就是“湘江三友”中的毛泽东和蔡和森。
为什么杨昌济会这么说呢?理由有两个:
杨昌济的治学精神和教学实力,他慧眼识珠。
杨昌济早年留学日本和英国,在教育学和哲学上,有较高的造诣。他把自己长期从事中外学术思想的研究和考察所得,融汇贯通,形成一种比较有进步性的伦理思想和讲究实践的人生观。他在讲授课程中,阐述了他对于做人处事、读书治学的主张。他认为人要有独立奋斗的精神,要有远大的理想,要为社会做事,不要混事,读书治学要“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他强调必须结合国情,具有批判精神,修身要注重实践,要有毅力,要深谋远虑,生活要严谨刻苦。他的这些理论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也会他们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和蔡和森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很强的实践能力,杨昌济坚信两人定能将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拯救出来。在一师范就读时,蔡和森和毛泽东等同学经常和老师杨昌济谈论读书的目的,认为升官
发财不是读书的目的,而应该是是寻求真理、救国救民。蔡和森和毛泽东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图书馆,尽可能读有益的书,多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增进自己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此时的中国社会,袁世凯悍然称帝,遭到各派反袁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毛泽东和蔡和森则以学友会的名义组织本校学生游行,抵制日货,反对承认“二十一条”,蔡和森还写作了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作为传单散发。蔡和森还在同学和老师的努力和帮助下,编出《中国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痛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事实正如杨昌济所期盼和预料的那样,在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背景下,毛泽东和蔡和森从成立新民学会到创立中国共产党,再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带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遗憾的是,蔡和森并没有能和毛泽东一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城楼上,和全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成立,而是牺牲在了入党10年后的1931年。
相比于毛泽东,蔡和森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是长久的,是不朽的,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传播和捍卫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一生。同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和蔡和森是怎样救国的呢?
其一,他们都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求学,得到了杨昌济老师的教导,也结识了一些日后一起抗日、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1918年4月14日率先在湖南地区成立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最初参加会议的有13人,除了湘江三友外,还有何叔衡、张昆弟、周世钊等人。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以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为五项纪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民学会为湖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其二,他们认为,不应该只读旧书不看新书,也不应该摒弃旧书只信奉新书,而是既要保存文明古国的国粹又要寻求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西结合,并采用其中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知识,兼收并蓄,关注现实结果,实事求是。他们的这种读书方法为后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打下了基础。除了读书,他们还勤于运动以期坚强体魄,绑沙袋爬岳麓山体会“纳于大麓,烈风暴雨弗送”、游湘江“指点江山”、划船。
其三,积蓄力量。在新民学会成立后,因军阀横行,大批会员的升学和就业存在重大问题。毛泽东和蔡和森便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辛亥革命以后,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影响的教育界人士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发起,后来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等先进知识分子在法国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国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骨干。)
蔡和森和毛泽东积极解决留法勤工俭学的经费问题,还堪当学生们的政治辅导员,除了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还讲解马克思列宁的学说,讲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给他们心中种下马列主义的种子。
其四,内外配合。1919年蔡和森一行人出发法国,毛泽东则留在国内。在法国的一年多时间里,蔡和森就像是一块无限吸水的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并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的重要章节。这些他翻译的著作除了讲授给留法的同学们,还寄回国内给毛泽东,毛泽东则负责在国内传播。
其五,筹备建党。蔡和森经过自己对各种主义进行综合比较考察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革命整理,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改造中国,1920年,他在蒙达尼再次组织海外新民学会的集会,长达五天的会议上,蔡和森提出将“改造中国与社会”作为新民学会的新方针,相比与旧方针“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新方针不再作用于个人修养的提升,而是勇敢承担了改造中国与社会的责任,毛泽东也非常赞同这个新方针,因为这也是他平日的主张。
这次会议后,蔡和森首次提出了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名称,并在1920年9月16日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我以为非组织与俄一致的共产党,否则民众运动、劳动运动、改造运动皆不会有力,不会彻底。”,“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蔡和森的这些主张,毛泽东非常赞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书城的住宅内召开。大会明确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根本目的。党的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结合起来。党的根本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蔡和森远在巴黎没有参加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他和周恩来一起在巴黎也组织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法国支部,其他支部领导人还有向警予(蔡和森妻)、李立三、罗迈。
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社会的战争真是拉开了序幕。
1925年的五卅运动,源于当年2月,上海日本内外棉纱厂的资本家及其监工殴打女工并开除一批男工,逮捕积极分子,蔡和森和邓中夏,李立三等人发起了长达一个月的罢工,并取得了胜利。这次罢工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他们疯狂镇压,并枪击了共产党员顾正红。顾正红牺牲后,群众情绪愤怒异常,5月16日,上海各个工厂的7000多人游行、集会,这场运动最终将反帝反封建的热潮推向了全国。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及唐山、焦作等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游行示威、罢工罢课。
这次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但年底,共产党员人数达到了1万人,比运动前的994人多了10倍。
随着国共合作的失败,国民党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而蔡和森在中共六大发言支持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中共六大结束后,蔡和森在党内遭到王明左倾主义的打击报复,但他仍然没有停止战斗,并到香港工作,最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被捕,并于1931年8月4日在广州被国民党杀害。蔡和森的牺牲,重逢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坚贞的革命气节。
虽然蔡和森牺牲了,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仍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来践行。
此后,党内对毛泽东的行为和政策的批评越来越频繁。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带领着红军进行了长征。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后来,毛泽东又带领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新的共产国际的控制,进行了整风运动,获得了邓小平、刘少奇、谭震林等人的支持,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能力得到了认可,于1943年当选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席,真是在领导集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944年这首歌诠释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和分量: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被推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回顾30年前,杨昌济的遗言,真的应验了。
参考:
《毛泽东》英迪克威尔逊
《蔡和森》张树军
《杨昌济生平及思想》王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