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吗?原文开头如下:
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郊外有一个小院子。一九〇三年,斯大林和他的同志们创设的地下印刷所,就在这个小院子里头。
第比利斯是斯大林的发迹之地,如今它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怀揣着好奇,来到这里。对我来说,观察一个城市。无非就两个方面:建筑和人物。
建筑
远眺:第比利斯依山而建,市内绿树繁茂,金顶大教堂气势恢宏。如果没有那几座突兀的筒子楼,这就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城市:一座大教堂+众多小房子。
近观:略显杂乱,天际线毫无章法,大致就是一个第三世界的小城镇。
细看:整个首都,除了少数几条大街还算整洁,几乎所有小巷子都破败不堪,简直就是贫民窟。但破败中依稀残留当年的精致,比如建筑局部细巧的罗马柱,和繁杂的铁艺。看得出来,这个城市曾经辉煌过,但已是昨日黄花。
我来到格鲁吉亚的第一天,是一个深秋的阴雨天,我入住一家风格独特的民宿,它的前身是一座前苏联时期建造的三层小楼房,外立面色调灰暗,四四方方,犹如一个巨型火柴盒。
半夜三更,秋雨敲打着窗户玻璃,隔着楼板,我听到楼下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于是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到二楼客厅。当我看到民宿管家的那一刻,一股骇人的寒流向我袭来,瞬间,我后背冰凉,手脚开始颤抖……白天那个斯文帅气的乌克兰管家,居然正在客厅的餐桌上,肢解一个怪物,他瞟了我一眼,露出诡异的微笑。桌子上污血横流,内脏凌乱,怪物的眼睛里血丝密布,直勾勾地盯着我,仿佛在伸冤,死不瞑目……
各位没猜错,以上都是我的幻觉。如果你没有住过这民宿,看了我拍的这组照片,也许你也会产生类似的幻觉。
我在国内外,住过上百家民宿,虽然风格各异,但无外乎是,温馨、复古、简洁、现代……很少有民宿敢把装修弄成这种前卫的风格。白天人气旺盛,这种风格给人的感觉是颓废中流露着艺术气质。而到了晚上,客人纷纷回房入睡,夜深人静,白天隐藏在角落里的阴森气氛就如同死灰复燃,笼罩着整个民宿。
屋内的色调阴沉,夜晚,在在幽暗的橘黄色白炽灯的照射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阴森。这种阴森不是 “在门楣上挂骷髅,角落里躺着僵尸” 的故弄玄虚,而是所有的一切都看似很正常,但就是能营造出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阴森气氛。
茶几上放着一个实验室里用的大玻璃罐,管家说,里面的水可以喝,但看到那泛黄的标签,灯光下呈暗黄色的水,你敢喝吗?
在这个交通不便的边陲小国,举国上下也只有三百多万人口,主人居然能收集到这么多风格离奇的家具,并协调得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品位实在与众不同。
我向来认为,民宿的设计风格可以有个性,但不能吓人。原因很简单,开民宿要接待各种客人,如果把客人吓到了,口碑恶化后,生意也就没了。
但奇怪的是,这家民宿不但口碑很好——高达9.4分,价格甚至比同城的五星酒店都高!并且很难预订。
后来我想想,应该也合理,就如同有人花钱去看恐怖片,一边用手捂着双眼,一边又在指缝间看着银屏,一边怕得发抖,一边欲罢不休。也许现代人平淡的生活太需要刺激、惊喜和意外,民宿主人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结合他自己的独特品味,精准地找到了这块市场。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看似落后破败的小国,民间的艺术底蕴却有独到之处,他们对自己的审美能力非常自信。如果你仔细看过第比利斯上百家民宿的介绍,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国家的平均审美,远超过它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比利斯的人均GDP不到5千美元,而美国休斯顿的人均GDP超过7万美元,是第比利斯的至少10倍。相比之下,整个休斯顿的民宿,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
第比利斯民宿的设计水平,可以和巴黎看齐,甩休斯顿十条街。
人物
那几天正逢格鲁吉亚的节日(Day of Svetitskhoveli),真不知道怎么翻译,懂的朋友请留言。节日期间,整个第比利斯的市民都出门压马路。
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在街边弹唱,女的酥胸半露,曲调高亢,她端起高脚杯,抿了一口酒,在微醺的状态下,继续吟唱。他们在钢琴上放了一个罐子,我投了钱,她报以淡淡的微笑,虽然是在卖艺,却卖得很骄傲。
男人谈着钢琴在一边符合,样子非常陶醉。
这对男女堪称一对璧人,我也算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这应该算世界级的街头表演,如果放在巴黎,就显得很协调,而在第比利斯,此时此刻,巷子的另外一头,环境如同贫民窟,老房子摇摇欲坠,墙体斑驳,一个年迈的老妇人正弓着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
第比利斯生活节奏很慢,虽然经济衰退,但当地人该吃吃、该喝喝,到处可见人们在树阴地下,慢悠悠地聊天喝咖啡。
在一个酒吧门口,正在举行踩葡萄活动,这位带白色假发的女子,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看过《本能》的朋友,应该对莎朗斯通印象深刻,看着这个格鲁吉亚女孩,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认为,哪怕莎朗斯通再年轻回20岁,颜值也远不如她。
我去过两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个人觉得,无论男女老幼,格鲁吉亚人都比亚美尼亚人漂亮。原因只有一个,亚美尼亚人的鼻子太大了,而格鲁吉亚人五官立体,又不过于夸张,既有白种人的高挑挺拔,又有黄种人的细腻柔美,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白种人虽然身材比例比黄种人好,五官也立体,但是,皮肤衰老程度之快,身材走样之严重,实在惨不忍睹。他们(尤其是她们)太经不起岁月的摧残。
格鲁吉亚的教士,衣着都很体面,看起来社会地位不错。当年,慈父被家里人送到第比利斯的神学院读书,家里人的初衷应该是让他当个教士,没想到,他在莫斯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如果你好奇,看上去如此落后的国家,民间的审美情趣是哪儿来的?那么,我建议你去看看第比利斯的地铁,1966年1月11日,第比利斯地铁建成通车。而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971年才正式开通运营。换句话说,这个不起眼的高加索小城市,比北京早5年拥有地铁!人家可是曾经发达过,只不过现在家道中落,经济虽然落后了,但民间的审美境界一直不低。
四个字形容第比利斯地铁:深不见底!
地铁里的警察,很可爱。
地铁里的通勤族,在任何国家都一样,一脸疲惫。
小孩子,非常可爱,他们的笑容无敌。
接下来,我在第比利斯街拍的女主角就要出场了。
她是我在第比利斯公园遇到的一个女孩。
她注意到我,我用手指指了指相机,用肢体语言问她,能否拍她 ?
她先是笑了笑,然后露出舌头,做了一个鬼脸,看得出来,她喜欢被拍。
接下来,她居然摆出一个专业而又撩人的pose,她双手抱头,撩起头发,露出小蛮腰。那一刻,我意识到,每个中年大叔的灵魂深处,都潜伏着一个萝莉控。
我回想起在第比利斯遇到的其它少年,他们和眼前这个小姑娘很不一样:
首先,她的同龄人,英语都很好,而她只勉强说出零星几个单词,发音还很不准确,这说明,她的教育水平一般,或者根本就没在上学。
其次,她的同龄人,要么牙齿整齐洁白,要么带着牙套。欧美人从小就非常重视牙齿保养,格鲁吉亚人也不例外,但她的牙齿就像年久失修的篱笆。泛黄的牙齿上,好像覆盖着一层烟渍。
再次,她身上有一种很重的江湖味道。
我大胆揣测,她家境不好,从小叛逆,十有八九是一个辍学的太妹。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她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却很有天赋,换句话说,她天生就是一个模特。
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经济物质上,远不如欧美。如今,俄罗斯一个国家的GDP甚至不如广东一个省,格鲁吉亚,远不如中国一个三线城市。但他们在很多涉及肢体语言的艺术领域,比如芭蕾、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却异常强大!也许,这是上天对他们的补偿吧。
最后,总结一下我眼中的第比利斯,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作为超级大国苏联的一部分,曾经发达过,虽然如今家道中落,但往日的辉煌的印记,依然残留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第二,人民的修养、素质、审美水平,都是世界级的。
第三,百姓们生命力顽强,不放过任何享受小确幸的机会,在他们的眼中,你可以看到瞬间的快乐,但看不到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第比利斯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却是一个完美的旅行目的地,要去,趁早!
第五,信口开河有五点,写到最后才发现,只能憋出四点,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