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暴雷,四十亿黄金大劫案背后,藏着中国商界最深的秘密!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4-11-07 06:33:00

又是一起黄金大劫案!

2024年9月9日,上市公司创兴资源的一则公告在市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根据公告内容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处于失联状态。

作为创兴资源母公司华侨控股的话事人,余增云的失联除了宣告这家资产规模近百亿的资本帝国走入崩塌之外,还在中国商界上演了又一场黄金大劫案:将近44亿的黄金产品连同余增云一起神秘失踪。

中国商界上一次上演黄金凭空消失的剧码,还在2020年6月,彼时武汉金凰以金包铜的形式制造了一批假黄金,以此为抵押物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手中套走了180亿的贷款。

这场黄金大劫案导致彼时的民生信托出现了41亿的风险敞口,最终成为了压垮山东首富卢志强3000亿资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今天,黄金大劫案再一次重出江湖,复盘余增云做局和失联的整个过程,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匪夷所思的细节,其牵扯范围极广、时间跨度极长、涉案背景极深,追溯到最后,我甚至都不敢判断失联的余增云,到底是做局者还是入局者。

前段时间看过听泉鉴宝的朋友估计对这种手段不会陌生,这是一场资本天局!

只讲你听的懂得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想要梳理清楚整个故事线,我们还要先从这个失联的余增云讲起。

余增云或者说整个余氏家族,是做地产发家的,2007年以后,两父子开始摆脱家族成立自己的企业浙江天瑞,但这次创业显然没有那么轻松,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浙江天瑞就频繁陷入了民间借贷、金融借款和买卖合同的纠纷,2014年还曾因据不履行法律文书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从这些过往的历史来看,余增云父子在2013年前后肯定是遇到了“钱”方面的难处,而主营金融业务的华侨股份,恰好是这一年成立的。

华侨股份,就是这一次上演黄金大劫案的主体公司,2014年开始在杭州布局基金业务、2015年成立华侨财富,短短几年间,华侨股份的业务就横跨了基金、货币、创投和财富管理等多个金融业态,其通过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产品总计102支,规模超70亿元。

2019年,华侨股份推出了在线电商购物软件侨行天下。

记住这个app,我们后面会讲到。

余增云父子2013年的这场债务危机,最终依靠华侨股份的蓬勃发展得以解决,作为华侨的门面,余增云随着华侨的崛起也开始逐渐活跃在市场,成为了一代资本大佬。

2021年12月和2023年1月,余增云通过受让大宗股份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对新三板上市公司酒便利和A股上市公司创兴资源的控股,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余增云入主上市公司,并不是为了扩张业务版图,而是为了搞钱。

以新三板上市公司酒便利为例,余增云入主后,先后对三家子公司进行了合计9000万的注资,随后又以后者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授信,比如郑州酒便利,2023年11月就从银行获得了2亿的贷款。

同样的玩法,他在创兴资源身上又玩了一次,而所有的这些操作,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开拓新业务概念推高股价后,进行股权质押!

以酒便利为例,余增云入主时其股价为15.79,到2023年已经翻番至33.33元,而此时其股权质押比例已然超过了90%。

通过对控股上市公司的频繁运作,余增云从二级市场收获到了一笔堪称丰沛的流动性,当然,这笔钱相较于他在华侨系中带走的资金来说,显然是大巫见小巫了。

02

华侨控股的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两份,一份是以基金、财富管理公司为主,合规备案的产品,存量规模约为70亿;一份则是依托app侨行天下展开的黄金投融资租赁业务,在管规模约为44亿。

从各家媒体的报道来看,完成合法备案的70亿私募产品目前尚在平稳运行,出现兑付危机的主要是黄金相关的投融资项目。

华侨控股的黄金业务模式,大致是投资者在侨行天下购买黄金,然后将黄金租赁给第三方单位,按租赁期限来获取固定收益回报,是典型的固收类产品。

根据网上检索到的投资协议来看,华侨黄金业务中的第三方,正是中国黄金的子公司中鑫国际。

给不了解的朋友科普下,中国黄金,是我国黄金行业中唯一一家央企公司,其行业地位不言而喻,而从网上公开检索到的信息能看到,中国黄金与华侨控股的子公司华侨基金,曾于2017年9月21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对于固收类产品而言,这种程度的背书显然极大地增加了产品可信度,再加上中国黄金有3600家加盟店,确实存在庞大的黄金租赁需求,因此其产品上市后,发行规模很快就达到了40亿。

但这看似完整的业务闭环,伴随着中鑫国际公开否认开展相关业务并表示投资合同中的公章为伪造而走向破灭,今年9月余增云连同44亿黄金一起消失后,中国黄金在官网删除了与华侨合作的新闻通稿。

这种态度上的前后逆转,恐怕还要归因于中国黄金在今年8月的一场人事变动,结合其最新的动态消息,前因后果也水落石出,看似完整的业务闭环,实际上是一场依托权利背书的自融游戏。

这批资金的最终流向,显然不是实际使用黄金的第三方,而是华侨控股背后的几个玩家!

03

没错,余增云并不是华侨控股的唯一玩家。

从股权结构来看,事发前华侨控股的股东主要有四位,持股34%的浙江益华,其背后实控人为余增云;

持股44%的国壹投资,其背后实控人为杨宇潇,他同时也是华侨控股的实控人,身具多重身份,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有所任职,这次事件中,他同余增云几乎是同一时间失联。

第三,则是持股比例在22%的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这个我就不过多介绍了,贴张百度百科的信息大家参考一下,根据界面新闻在9月份的报道,基金会与公司只是签订了股权代持协议,没有投资关系,结合实控人杨宇潇的背景来看,大概率走的又是假央企的灰产玩法;

第四,持股25.97%的中建投,这是它的股权穿透图,最终实控人为中央汇金,值得注意的是,中建投在今年6月就已经退出投资了。

基金会和中建投在其中,应该是被杨宇潇和余增云当做企业增信的工具,接触不到实际业务,这44亿的资金,在资金外流管控如此严格的今天,究竟去了哪里?

从余增云身上,或许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回到前面,2013年的时候余增云父子还因各种欠债和诉讼纠纷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这样一个角色,在2020年以后却接连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控股了两家上市公司,他来钱的渠道,只有可能是投注了大量心血的华侨控股。

而为什么要买上市公司,里面或许也有诸多门道,表面上看,余是通过资本运作进行股权质押来套现,但实际上真实的目的,恐怕是帮人抬轿子退场。

以其入主的上市公司创兴资源为例,这家公司在余进场前,就被其前实控人,美籍华人陈榕生当做财产转移的桥梁,在2004-2020年期间,通过多起资产并购和置换的方式从创兴资源手中套取了约7亿元的资金。

算上2023年余增云以5.3亿元从他手中购买的股份,陈榕生通过创兴资源累计套现了超过12亿元。

根据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过去一年里,中国有近两万亿美元的资金外流,为了规避资本管制,各方人马的神通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华侨股份,会不会是其中的渠道呢?

如果是的话,那么负债的余增云、消失的杨宇潇、下马的卢某,在这场资本天局中,都只能是棋子。

目前,警方已对华侨进行立案调查,不过真相想要水落石出,恐怕还需要滴一会。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我是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9 阅读:251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