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王继红佳作《一双迟到的嫁鞋》主播:文学艺术网孙铨团队

名人堂看文化 2024-09-14 04:20:24

(此稿写于92年初,当时单位团组织搞征文比赛,我投了稿。得了那次赛事的一等奖。这是当时的原稿和在单位的青年信息上登载的原文。)

一双迟到的嫁鞋

作者/ 王继红

说来实在叫人难以置信:我那五十好几,退休三、四年的堂姐姐刘春花,早已是为人租母、外祖母的人了,却在今年(1991)初,收到了老父亲赠予的一双新嫁鞋。

这双姗姗迟来四十年的嫁鞋不知能否记入世界之最,但它以伯父一家悲欢离合的特殊经历,记录了海峽对岸炎黄子孙深深的情,流注了黄土高原骨肉同胞酸楚的沮。

四十年代初,我的伯父刘黎初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一名不太小的军官,常年戎马在外,只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回过一次家,留下我的伯母可怜巴巴地带着两个女儿过活。在那战乱年代里老百姓一听打仗就怕,到了1948年,好几个亲戚来劝我伯母:"这眼看又要打仗了,家里还留着这么个大闺女,怪叫人担心的,还是快嫁人吧"。于是帮忙着给十五岁的大姐春花找了个婆家,定了日子。

伯父家里虽不富足,但比起那些终年只是侍弄小麦高粱的庄户人家强多了。丰盈的嫁妆一时是筹不起了,可闺女出门总得象个样子,于是伯母写信嘱咐转战在外的伯父,一定要给女儿买双好看的嫁鞋。

信,发出了。融着伯母深深的期待和忡忡的忧虑,带着大姐羞涩的激动和朦胧的憧憬。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伯母颤落了心酸的泪,大姐咬破了厚厚的唇.十年,二十年.……月圆月缺,人间沧桑.伯父无书,鸿雁无情。以至于大姐在历次政审填表时都注明:父亲已死。

然而,伯父确确实实收到了这封信,只是还没来得及办嫁鞋,部队就开拔了。然后是无休止的行军作战,直到踏上开往台湾的军舰伯父都没把嫁鞋买到。无可奈何,却无法忘怀!内疚,随着喧嘈的江水和南去的汽笛,撕啮着做父亲的心;遗憾,叠着寒霜年复一年染白了伯父粗短的头发。

八十年代初,国内开始摆脱了"左"的困扰,改革开放,百废俱兴,东方的明珠,正拭去尖埃,放出异彩。侨居海外龙的传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巨大的变化。伯父也通过在香港做生意的朋友,向八百里秦川的家乡陕西户县大王镇寄出了三十多年来的第一封家书。大姐收到信是啥样我没见着,但她膝下乳儿替奶奶抹沮把皱纹也抹平了许多倒是真的.。从此,伯父伯母有了联系。想念之情,思乡之苦循着陕西-香港-台湾这一特殊邮路涓涓流淌。虽然,信往往辗转一.二个月有时几个月才能收到,但那亲情却是越酿越浓。

又过了两年,伯父从部队退休了,相对来说自由多了,闲下来就为见家里人而奔忙。八五年底,在统战部门的帮助下,我伯母、大姐、我父亲专程赴香港,与藉口到那里旅游的伯父见面了。

在香港启德机场见第一面时,大姐叫声"爸爸"就泣不成声。伯父颤声喊着:"儿啊!四十年了……"老组纵横,几乎昏厥。这来自关中平原骨肉离弃几十载的一家人,在异域繁华大都市的一角哭成一团,如果不是身边几位朋友一再提醒,谁知道能哭多久。

第二天,大家情绪稍微平静了些,伯父掏出五百元港币给大姐:"孩子,你出嫁时爸爸没给你买嫁鞋,几十年来这事一直掛在心上,想起就难受.这些钱你拿去,买双喜欢的鞋,算是爸爸补给你的嫁鞋。”大姐接过钱,眼泪就往外涌,是啊,父亲要给女儿的何止是一双鞋,那是几十年来珍藏着的对女儿深深的爱,这能让她平静吗?

沉思了好一会,大姐说:"爸爸,你的心意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你看,我都是有儿孙的人了,这鞋我就不买了吧,几百块钱一双鞋够一个人凑合吃几个月了,您现在靠退休金生活....”大姐拗不过父亲,还是出去逛了一天,晚上回来,五百元钱原封未动。

自从台湾当局允许台胞回大陆探亲,我们就在盼着伯父早日归来。今年初(1991年),怕父终于踏上了久别的故土。这位已经做了曾祖父的白发老人还惦记着女儿出嫁时的遗憾,特地在香港给大姐买了双鞋带来。鞋很漂亮,听我爸说很贵。(可惜我没见着)可是"黄金有价情无价",慈父的爱骨肉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无疑这是大姐一生中最珍贵的鞋。

谁人知晓,大陆和台湾隔绝来往几十载,滔滔的台湾海峡洒落多少辛酸泪;幽幽的阿里山麓埋下多少遗憾魂。盼祖国统一的大业早日实现,愿这双嫁鞋的经历再也不要重演。

作者简介

王继红,笔名:浩 男,学 历:在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金融系毕业。热爱文学, 用素墨淡语记下曾经的脚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