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为何盛产汉奸?

文新聊情 2024-09-23 01:39:57

我曾想做个“汉奸研究”之类的选题,翻阅了不少文献,也有过思考,但终究不成系统,很多问题总是得不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比如,抗战期间,西北军为什么盛产汉奸。

所谓西北军,可以理解为从旧军阀蜕变而来,以冯玉祥为领袖的一个军事集团,民国时期曾是中国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1927年6月,冯玉祥率部与北伐军在郑州会师时,冯部拥有32个军、81个师,总兵力40多万,此外还有陕、甘、豫等省辖部队,而当时,蒋介石手下只有12万人,武汉方面掌管的部队只有10多万人,冯玉祥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量级大哥。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势力土崩瓦解,其手下“各回各家,各见各妈”,有实力的将领真不少。抗战军兴,西北军出烈士、出抗战名将很多,同时也是出汉奸最多的军事集团,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中国最早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喜峰口抗战,是西北军部属打的;打响卢沟桥抗战第一枪的宋哲元部,是西北军旧部;壮烈殉国的张志忠将军,是西北军出身;就连后来降日的庞炳勋,当年在台儿庄战役中死守临沂,几乎将所部打光,是何等好汉啊?由此而论,只能说战争是最反人性的,最能考验和撕裂人性,也可以证实人性是最复杂、最多面的。

在我看来,西北军将领中投降日伪者比较多,可能跟以下原因有关:

一是即便在冯玉祥最鼎盛时,其也未能完全控制西北军,西北军不过是个杂牌军的大拼盘,像一堆土豆被老冯临时装进了同一条麻袋。看似一个整体,一旦打开袋子口,顿时满地乱滚,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道。中原大战,老冯一局输光了所有赌注,西北军实力派各自为战,各打各的小算盘。加上人多,出几个汉奸也算正常。

二是西北军将领多是苦出身,苦孩子多。苦孩子一旦得了势,有时就爱干些不合常理不符正统的事儿。

三是西北军的嫡系,也就是老冯起家的老本是原16混成旅出身的官兵,以十三太保、五虎将为主核心,其他的诸如国民二军(胡景翼、岳维峻部)、国民三军(孙岳,徐永昌、庞炳勋、杨虎城部),国民四军(方振武部)、镇嵩军(刘镇华部)、西北马家军(马福祥、马麒部)及孙殿英等部,和老冯完全是因为现实利益而走到一起的,平时就貌合神离,这些人只忠诚于利益,不会忠诚于领袖。全面抗战爆发前,胡景翼因病去世,杨虎城被囚,剩下的基本上是朝秦暮楚。事实证明,旧军阀,真的是只有利益、只求个人权势,关键时刻很难主动担当,很难顾及国家大局、民族大义。

四是,看关于西北军的历史文献,可发现老冯带兵经常靠奴化教育。韩复渠都当一方大员了,他还是一不高兴则非打即骂。想在老冯这里受重用,既要有本事还要有奴性。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其能奴颜卑膝乞怜于权贵者,必能悬“顺民”之旗箪食壶浆以迎他国之师。这也提醒我们,教育孩子、管理团队,万不可强求听话、驯服等等。孩子或部下一旦有了奴性,看似处处顺着你,某些特别时刻真不知道他能做出让人满地找眼镜的事儿。

五是,老蒋也有自己摆不到桌面上的小伎俩,总是想把抗战救国与打压政敌、摆平杂牌军有机融合起来。西北军属于老蒋眼中杂牌的杂牌,各种打压各种不待见。国不爱民,民不爱国,这些头上长着风向标、身上长着弹簧腰的老军头,哪会真心忠于老蒋,死心塌地与其同甘苦?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