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人为失误?3年前美核潜艇南海撞山!我国解密资料给出新线索

力福见闻趣事 2024-10-18 06:08:44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2021年,美国一艘核潜艇在我国南海发生撞山事故,这起事件以“操作失误”之名匆匆定案。

近期解密的我国相关资料却给出了全新的解读,揭示了可能的幕后原因。美国究竟在南海“转悠”出了什么问题?操作失误的解释是否经得住推敲?事件背后的“神秘旋涡”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2021年10月,美国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海域执行任务期间不幸撞上海底山脉,艇体受损严重,导致艇上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这艘“海狼级”核潜艇一向是美国最先进的攻击型潜艇之一,长期在国际海域执行隐秘任务,以收集他国情报、探测海域环境等。

这次任务中,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暗流涌动的水下不慎“撞山”,直接损坏了四分之一的压载舱与声呐舱,不得不提前撤离南海返回修复。

美国随后展开调查,将事件原因归结为艇员失误,称由于导航和风险管理不到位,使潜艇未能及时规避水下障碍。

相关负责人遭到处分,这起事件似乎暂告一段落。

美国的解释并未消除疑问。近期,我国解密的资料显示,事发海域曾出现一个巨大的海洋漩涡,这一自然现象或许才是康涅狄格号失控的真正原因。

据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9月初,该漩涡就被我国的无人机和科研船只捕捉到,直径超过200公里,中心位置正是潜艇事故发生的海域。

漩涡形成期间,海水剧烈涌动,直接干扰声呐设备,令水下航行的潜艇难以正常导航。

康涅狄格号或许正是在失去导航能力的情况下,误撞海底山体,造成严重损伤。

与康涅狄格号类似,许多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比如1970年代的“黄貂鱼号”潜艇也曾因意外被卷入海底暗流而失控。

这些海洋现象常常是自然形成的,但在高密度监测和极端条件下,往往会给潜艇任务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甚至致使任务失败或导致严重的技术问题。

而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康涅狄格号事件的发生地点在南海,我国的监测设备也同步捕捉到这一大规模海洋涡流,才使事件的“非人为因素”得以浮出水面。

美国官方未再对此事多做解释,但这一旋涡的存在无疑引发了美国对南海自然条件的更深入关注。

康涅狄格号被迫提前返航,巨额维修费成为美国此次任务的附带代价。

三年来,南海区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日益加强,关于海洋气象的讨论也愈加频繁。

正如事件的开端一样,康涅狄格号的失误被重新审视:究竟是操作不当,还是被南海巨型漩涡卷入了意外?

从未因失误低头的美国在这次事故中狼狈退场,而南海这一自然现象无疑揭示了潜艇任务背后潜藏的高风险。

无论是人为失误还是环境因素,康涅狄格号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科技也有其不可控的一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

2 阅读:1698
评论列表
  • 2024-10-18 16:16

    真敢编啊!直径200公里的漩涡,那得多大能量才能搞出来?就这样的潜艇去多少死多少,还能存活?